810亿美元补贴到账,美日欧主动打响“半导体决战”,中国如何应战?拜登公布加税措施,耶伦希望中国“打不还手”,为何如此痴心妄想?普京清洗俄军高层,绍伊古彻底倒台了吗?
狠砸810亿美元补贴,美日欧打响半导体“决战”5月13日,美国媒体彭博社不无忧心地在报道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全球很可能即将进入一个半导体产能过剩的时代,因为在美国升级芯片出口限制试图胁迫盟友打压中国半导体之际,一场半导体补贴的狂潮正在席卷全球,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新兴经济体已投入将近810亿美元,用于研发和量产下一代半导体。
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这810亿美元还只是首批到位的资金而已,英特尔和台积电等半导体龙头企业,已经在全球各地获得近380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用于研发与生产更加先进的芯片,补贴激增很可能会带来产能过剩的风险,而具体风险多大将取决于新产能投产需要的时间有多长,如果新产能不能在期内就投入生产,全球半导体产量将会大大超出实际需求。
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国及其盟友正式拉开了中美科技战的决战序幕,试图通过巨额补贴来催生出更加先进的半导体技术,抵消中国近几年来半导体科研进步的成果,从而保持技术优势,继续遏制中国。
这种依靠砸补贴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模式很明显,已经违背了美国自己经常挂在口头的自由贸易与公平竞争原则,而且根本就不会达到美国预想中的效果。
首先,这些一次性的补贴能否抵消半导体企业们在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之后的长期受损,还是一个十分值得斟酌的问题。近几年,很多半导体企业因为供应链问题和拜登政府的激进政策正处于亏损状态,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也因此而叫苦不迭,简单地用补贴来进行补偿,恐怕不是长久之策。
其次,这种联合补贴的模式确实有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因为正常状态下,一个行业的产能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需求会推动企业制定出合理的产能,也会影响市场投资,但在补贴框架下,产能实际上已经和市场需求脱钩,主要由政府投资来推动,这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去对市场需求的判断从而造成生产过剩,导致全球半导体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
再者,这种方式能否让一些美国控制的半导体企业保持技术领先,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半导体行业虽然是一个重投入行业,投入资金和技术成果直接挂钩,但是,市场竞争也是促使技术进步的一环,巨额补贴削弱了市场竞争的作用,减小了企业技术迭代的压力。
同时,美国主导的打压行动还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这让很多曾经对外部技术抱有幻想的国内企业都意识到,必须发展自主技术,这促使中国的企业们提高自身能力,投入技术开发,向价值链上游移动,中国政府也会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帮助企业对抗不公平的竞争压力,在此基础上,中国企业的进步速度非常之快,华为在去年发布的七纳米制程手机芯片,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如果中国能够保持这种势头,美国以及欧日的行为,只会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强大的对手,让自己的半导体企业面临更加困难的市场环境。
总而言之,美欧日想要开启这场对中国的决战,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中国已经有成熟的科研体系,有自己的技术基础,靠堵根本就不可能堵住中国,将来美国及其盟友必将会为此而感到后悔。
拜登对华关税翻四倍,耶伦要求中国打不还手除了拉拢盟友对中国开启新一轮的科技战之外,美国在贸易上还做出了一项惊人举动。
美国媒体彭博社在5月10日时曾经获得消息报道称,拜登政府正计划对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征税将提高四倍,从25%上升到100%,再加上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汽车征收2.5%的额外关税,中国电动汽车销往美国将会被征收高达102.5%的高关税。
除了电动汽车之外,来自中国的关键矿物,光伏产品以及动力电池等战略行业产品预计也在加征税款的范围内。只不过,美国政府在此事曝光后的几天内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
直到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当地时间13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才给出了相关的说法,耶伦表示,此次加税只是对前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时首次进行的对华加征关税措施进行重新配置,使其更具战略性,任何关税改变都只针对狭隘目标,而不会制裁全部进口产品。
耶伦还表示,他希望中国能够认识到美国的行动是有针对性的,同时他希望不会看到中国的重大反应,因为美国无意与中国脱钩。
此话一出,全球一片哗然,这相当于直接要求中国打不还手,放弃自身的合法利益,被动接受来自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
中国方面很显然不会接受美国的这种蛮横要求,早在5月1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明确回应,表示美国上届政府对华加征关税,严重干扰了中美正常经贸往来,已经被世贸组织裁定违反世贸规则,美方不但不纠正错误,反而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要进一步加征关税,这是错上加错,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这份发言中已经传达出了美国一旦动手,中国必定还击的信息,但美国方面还是对此置若罔闻,强行要求中国不对美国做出重大反应。
耶伦敢说出这番话的信心,很可能来自此次加税措施的性质,此前,彭博社就分析认为,此次加税更多是象征性的加税,因为原来的25%汽车关税就已经将中国汽车拒之门外,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整体进口量本来就非常之小,把关税加到再高没有什么意义,而被认为可能造成巨大影响的光伏产业已经基本确定不会被征收额度太高的关税,有行业人士就向彭博社透露,拜登政府已经对其承诺本轮加税不会影响到光伏产业。
因此,拜登加税很可能只是为了竞选抛出的一个噱头而已,目的是扭转他当前在美国国内的支持率颓势,而他并不希望中国真的对此做出剧烈反应,所以才会让耶伦出面放出这番狂言。
但这很明显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并不以结果为导向,即便拜登政府的加税政策没有太多影响到中美双边贸易,也实实在在地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我们不能因为违法结果轻微而无视违法这一事实,对于拜登政府所犯下的错误,中国必然会追究其责任,并给出对等的回应。
绍伊古下台只是开始,普京清洗俄军高层在美国国内正因为大选而闹剧不断时,已经完成了大选的俄罗斯,却因为人事变动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在新政府换届的背景下,俄罗斯总统普京似乎正在展开一场针对军方高层的大清洗。据俄罗斯塔斯社14日报道,俄罗斯执法机构向该媒体透露,俄罗斯国防部人事总局局长库兹涅佐夫中将正作为刑事犯罪嫌疑人被拘留,俄罗斯调查委员会军事调查部门也正调查此案。库兹涅佐夫的工作场所和家中都受到了搜查,但他具体被指控何种罪名尚不可知。
这是俄罗斯国防部近期发生的第二起高层被捕案件,此前,在4月23日时,俄罗斯侦查委员会曾宣布,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伊万诺夫因涉嫌受贿而被拘留,据伊万诺夫的律师透露,其涉案金额达到十亿卢布。
而库兹涅佐夫案件很可能会比伊万诺夫的案件更加复杂,因为他除了担任人事总局局长之前,还曾经领导俄军保密部门总参第8局长达13年,脑袋里藏着很多俄罗斯的最高层机密,他一旦入狱,恐怕就很难善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二人的顶头上司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本届内阁改组之中也被调离了国防部长的岗位,转而担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而新上任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是一名经济学家出身的经济官员,没有任何的军队经验。
一时间外界纷纷热议普京决策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有人认为普京是不满于国防部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所以才直接清理国防部,把绍伊古明升暗降,也有人认为普京是在重用兽医股同时整顿国防部,准备处理国内的贪腐。
但实际上,俄罗斯当前的问题很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普京的一系列措施并不是为了针对单一目标,而很可能是在对整场俄乌冲突甚至俄罗斯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布局。
绍伊古并非明升暗降,俄乌战争还要继续打下去对于普京来说,俄罗斯国防部在这场冲突中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冲突初期没有完成预期的军事目标,还接连遭遇了基辅战役与哈尔科夫战役失败,2022年底更是被迫放弃赫尔松西岸,让一场预期短时间可以结束的冲突拖成了长期消耗战。
所以,借助政府换届的机会整顿国防部,对于普京来说就是必然的措施。虽然阵前换将是兵家大忌,但是现在冲突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偏离了2022年时的预期,普京需要适应冲突的发展,做出最合适的部署。
经济学家别洛乌索夫的上位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在长期消耗战的阶段,把控好国内的经济和国防支出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俄罗斯现在并不缺乏对于乌克兰的活力优势,经济状况也不算危急,可问题在于,有限的钱要用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减少军队内部的贪污腐败,让当前的经济状况可以继续维持长期消耗战。
揪出一些贪腐的高层军官来进行杀鸡儆猴,对比洛乌索夫的上任有利无弊,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绍伊古的力量,让他卸任之后无法继续影响国防部的决策。
至于别洛乌索夫没有军队经验,如何指挥部队这件事,其实并不需要外界担心,文职国防部长并非俄罗斯一家的专利,全球采取军政分离的国家,大多数都是由政府任命文职国防部长控制军权,主要负责一些重要事件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并不直接参与一线部队指挥。
之前一直担任国防部长的绍伊古也并非军队出身,而是土木工程专业,他从苏联时代加入俄罗斯政府,一直到担任国防部长之前,主要负责消防等紧急部门,俄乌冲突初期的失败之后,绍伊古也很少参与前线的部署,而是主要在后方负责国内军事工业生产的相关责任,前线主要由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进行部署。
别洛乌索夫上任之后,可以基本延续绍伊古时代的模式,继续在后方坐镇,稳住最关键的军事支出和军工生产,把前线继续交给总参谋长负责。
而绍伊古的新职位,其实也谈不上明升暗降,近几年来,关注俄乌形势的人都知道,前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实际上在俄罗斯高层决议之中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俄联邦安全会议也是一个以普京为领导,直接向普京负责的顾问机构,绍伊古在担任新职位之后,仍旧保有着很大的权力,可以直接与普京接触,他会继续以普京亲信的身份留在俄罗斯政府发挥自身的作用,只不过手中的兵权被转移了而已。
在此之后,俄罗斯将会转向一个更加适应长期消耗战的模式,国内经济与生产全力支持前线,尽力消耗乌克兰的战争潜力以此来获取冲突的最终胜利。
因此,俄乌冲突很可能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我们需要保持耐心,静待局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