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功宜
还原毛主席题词的来龙去脉
195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毛主席为北京育英学校(原中直育英小学)题词“好好学习,好好学习”。这是北京育英学校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关于毛主席题词的具体过程有多种说法,见诸报端的版本并非出自当时在校的亲历者。
1948年11月7日,育英小学在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成立。1998年初,校友会积极筹办建校50周年纪念活动。笔者时任中国商务出版社副社长,受委托主持编辑出版纪念图册。为了还原真相,不给后人留下一笔糊涂账,笔者提议利用这个机会,开一个论证会,把当年亲历此事的师生请来,大家共同确认一个最真实、最标准、最权威的版本。
论证会在1998年7月暑假后的一天下午举行,地点是育英学校主楼一层东北角的会议室。由当时的校友会会长刘丹主持。第二届毕业生胡木英(胡乔木女儿)带来了同班同学、毛主席女儿李讷的意见。李讷由于健康原因不能出席。她说题词一事肯定是有的,但是自己的记忆力严重衰退,具体细节已经毫无印象了。对大家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她非常抱歉。李讷的班主任高而恮老师已83岁高龄,行走不便,委托王新延校友带来一封信。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关键证据。后来以《毛主席的题词》为标题,发表在50周年校庆专刊《育英,我们的家》和60周年校庆专刊《在育英,我们走过童年》这两本书上。
论证会很成功,最后由笔者归纳大家的发言,从头至尾把事情的经过作了细致的描述。
1952年,李讷是当时最高年级五二女生班的学生,高而恮老师是她的班主任。六一国际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领导号召全校同学以实际行动向节日献礼。高老师传达了校领导的决定,在班会上作了动员,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结成小组共同制作,还可以请家长帮助,但一定不要花钱,不然就失去意义了。她的动员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并不是专对哪一个人的。
育英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回家度周末。李讷对父亲谈起了向儿童节献礼的事。毛主席听了很高兴,当即题写了条幅,当作李讷的献礼。
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在星期天晚饭前返校,但李讷可以星期一早晨返校。因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毛、朱、刘、周、任)都曾住在新六所,这里距学校只有一里多路,沿途有中央警卫团驻地,安全没有问题。她的大姨(江青姐姐李云露)是学校洗衣工,周一早晨上班可以同行。
育英小学每星期一早上的第一节课是周会。李讷走到学校已近上课的钟点,就直接来到班上。先是校领导通过广播布置全校工作,然后班主任主持各自的班会。高老师很自然地问起向节日献礼的情况。李讷举手说,爸爸给我写了几个字。她拿出条幅,走向讲台交给班主任。高老师把它面向同学展开,大家都看见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好好学习”8个字。至今她还清楚地记得这张宣纸的尺寸是35厘米×11厘米。李讷解释说,起先爸爸写了“好好学习”4个字,但不小心口水滴落在刚才写字的纸上,只好在左边空白处重写了“好好学习”4个字,这样一共写了两遍。题词虽然没有署名,但它是毛主席的手书是确定无疑的。
毛主席亲自为育英小学题词,这是最好的节日献礼。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该怎么办。高老师说:“应该做一个镜框把它镶起来保护好,而且要高高地悬挂起来,让我们天天都能看到它。”这个提议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拥护。下课后,同学们在潘仲贤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精心制作了一个玻璃镜框。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地举着镶嵌着毛主席题词的镜框,拥向韩作黎校长的办公室。韩校长代表校领导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把它高高悬挂在校部外大厅的墙上。
对于以上表述,没有人提出异议。与会者相约,此后发表文章都应统一以上述表述为准。
1954年,学校的新校舍建成,专门辟出一间展览室,陈列领导同志的题词和赠送的礼物,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朱德总司令赠送的用巨大玻璃柜罩住的东北虎标本。此外,还陈列了历届同学的获奖作品。毛主席的题词也被移送到那里悬挂起来。谁料十年内乱,学校的珍贵文物散失殆尽,连东北虎标本也不知所终。后来,虽然找到了毛主席题词的镜框,但是原件下落不明,至今没有踪影。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其临摹本。
但是,无论如何笔者都感到欣慰。这次严肃的论证会,把育英小学极其重要的一段历史明确下来,了结了一桩公案。同时,笔者又感到庆幸。20多年过去了,与会的老教师们已陆续离世,那次论证会抓住时机,完成了抢救珍贵历史记忆的使命。
2017年3月30日,育英学校集会,隆重纪念毛主席为育英小学题词65周年,笔者应邀出席。笔者宣读高而恮老师刊登在《育英,我们的家》上题为《毛主席的题词》的来信,作为笔者的大会发言。
又一个“好好学习”题词
2008年,为纪念育英小学成立60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在育英,我们走过童年》纪念册。其中,第二篇文章是丁力老师撰写的《师生之间》。在第二节《我的学生李讷》中首次披露,1950年至1951年,毛主席曾经为李讷题写过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条幅,原件在丁老师手中保存了大约一年,后被上级单位收走。他认为后来悬挂在校部外大厅墙上的镜框里的题词,和后来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题词,都来源于经他手珍藏过的那个条幅。
笔者非常惊讶。因为10年前笔者发起过论证会,确认了195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毛主席为育英小学题词的完整过程,大家公认这是唯一的一次。怎么之前还会有另外一个题词呢?而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谁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弄个明白。
丁力老师文章的部分原文如下:
李讷少年时代是进城后入校读书的,我正做这个班的班主任。
我原在建屏县下东峪小学任教时,虽与西柏坡近在咫尺,她留在毛主席身边,未来上学,故未见过面的。
学校迁进北京城以后,学校不分班级,也不分男女生,仍然全部住校。因为它基本上慢慢变成了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子弟小学。家长实在太忙,无暇顾及子女。
一天,李讷星期一返校,交老师一个纸包,似乎很珍贵,请代为保存。这很有点稀罕。当时,同学们陆陆续续返校,我正忙得不可开交,顺手把纸包放好,便让李讷回宿舍去了。
夜阑人静,开始处理一天班里的杂务,忽然想起李讷让保存的东西,就又取出在灯下拆开纸包来看,万没想到,竟然是叠成方块的一幅墨宝,上书:
李讷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
这就是后来全国少年儿童代代传颂学习的毛主席亲手书写的对新中国儿童,中国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关怀和教导。
当时,学校中央干部子弟较多,从来返校带回用的吃的东西,按校规都须交班主任代管,以免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所以,我看后也未多想,按李讷的请求,又替她保管起来了。
大约转年,学校不知怎么知道的,才从我那里取走,略去了“李讷儿”三字,镶上镜框,悬挂在校部大门口的墙上,以鼓励全校师生,快出多出人才。毛主席关心的不只是李讷,而是新中国的小主人、一代人。不久,经过新闻媒介,很快传遍了全国。
李讷为什么直交班主任,不向学校说呢?老师们都知道,毛主席的心意,不愿大家知道她是主席的女儿,好与一般同学一样,免得受特殊照顾,形成特权思想。从李讷身上,也可看出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后代的重望。在李讷之后入校的娇娇(李敏,李讷的姐姐)也是一样的。
显然,丁力老师把两次题词混为一谈了,但是笔者相信丁力老师所述的事应该是可信的。丁老师当时是一个满怀理想的革命青年,一心要上战场杀敌。在组织的多次动员下才放弃原来的追求,夫妻双双转向党的教育事业,成为1948年创建育英小学后的第一批教员。1949年3月,育英小学跟随中央机关迁入北平。李讷秋季开学后插班进入学校二年级,丁力老师在1949年到1951年间担任她的班主任,之后由高而恮老师接任。丁老师德高望重,恪尽师道,没有编造虚假故事的理由,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可惜这件事除他和李讷以外没有第三个人知晓,也就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还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
传遍全国、影响深远的毛主席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究竟是怎样演变的呢?
新中国成立前,陕甘宁边区沿袭国民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1940年儿童节时,毛主席特地题词“天天向上”,发表在当年4月12日延安《新中华报》上。1949年9月,《中国儿童》杂志在北平创刊,毛主席题词“好好学习”。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1949年住进中南海不久,毛主席为她题写过“好好学习”。1951年11月5日,《中国少年报》创刊,毛主席题词“好好学习”。1952年5月,毛主席给女儿李讷题词“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作为赠送给育英小学向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献礼。毛主席早期题写“好好学习”和“天天向上”是分开的,“好好学习”远远多于“天天向上”。
1951年5月3日下午,苏州一所学校的老师进行政治学习,学生放假。8岁的陈永康正与同学在学校外边玩耍。一个打扮时尚的青年拿出一包糖给他吃,又给他一些钱和一包黄粉,说是精制面粉,要他放到老师的办公桌上。陈永康想起老师曾多次讲过,刚刚解放,天下还不太平。面前的人鬼鬼祟祟,肯定不是好人,便假意答应带他一起去。迎面走来巡逻的解放军战士,陈永康一下子抱住青年的腿大声喊道:“解放军叔叔,快来抓坏蛋。”那个青年急于逃跑,用拳头猛打陈永康的头和脸。陈永康鲜血直流,仍然死不放手。解放军战士迅速赶到制伏了那个青年,并将受伤的陈永康送往医院。事后查验那包黄粉是炸药,证明那个青年是一个特务。陈永康的英雄事迹在当地迅速传开。5月9日,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小英雄”光荣称号。毛主席获悉小学生陈永康抓特务被打伤的消息后,亲笔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要求制成锦旗赠给陈永康小朋友。5月28日,第46期《革大改造报》发表了这个题词。这是关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最早的公开报道。
同年9月底,毛主席接见安徽省参加国庆观礼的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那时她才14岁,排行老三,所以叫作马三姐。她就是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女英雄刘四姐的原型。毛主席亲切地对她说:“你姓马,我姓毛,你就叫马毛姐吧。”她激动地向毛主席深深鞠了一躬。接着毛主席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有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的第二次公开报道。
如果把丁力老师为李讷保存的题词也算进去,毛主席题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有3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毛主席是1950年至1951年5月之间把“好好学习”和“天天向上”融合在一起的。丁力老师的文章证明这个融合比前两次公开报道的更早。但是融合并不等于定型,因为以后他又两次题写过“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公开报道以后,劳动节和国庆节举行盛大群众游行时,少年儿童方阵都以赠送陈永康锦旗上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前导,由此成为惯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对他们挥手致意,表明对这个口号的认可。这个融合也就固定下来。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公开发表以后,又两次单独题写“好好学习”呢?
第一次是1951年11月5日,《中国少年报》创刊,毛主席题词只写了一个“好好学习”。笔者本人就是该报的订户,该报版面很小,只有《北京晚报》那么大。他那样写也许是想更强调学习。我认为不多占版面也是他略去“天天向上”的原因之一。
第二次是1952年5月,毛主席为李讷连写两个“好好学习”,笔者认为也是事出有因的。
1952年这个题词已经家喻户晓。根据丁力老师的回忆,既然毛主席此前曾经为李讷题写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52年再题词,很可能同样要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前一次是写给女儿个人,后一次是写给育英小学。对象不同重复无妨。我们由此大胆推断,毛主席书写第一行“好好学习”,占据了纸张的右半侧,为往下书写“天天向上”预留了合适的位置。正当要蘸墨时,不慎口水滴落下来,污损了字迹。这个意外打乱了原来的计划,临时改变主意,重新写了一遍“好好学习”。毛主席是书法大家,章法布局深谙于心。毛主席对不满意的作品,常常要换一张纸重新书写,但是这次没有那样做,很可能被什么事情岔开了,比如电报、请示、访客等。
在考据过程中,笔者总有一个感觉:毛主席题词的针对性是很强的。对年幼的孩子,主要是小学生阶段戴红领巾的孩子,他们不负有社会责任,他题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学习”是指应该侧重学习,“天天向上”是指身心健康。而对于年龄稍长,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少年、中学生和青年团员,他就强调全面发展。1953年四五月,他为在育英小学工作的王瑞珍老师题写“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并于6月30日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发表了《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著名谈话,指出青年团“三好”的工作方向。对于大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青年,他寄予更大的期望。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题词是育英小学引以为荣的珍宝,但是未必体现毛主席的原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则凝聚了他对全国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当然也包括李讷和育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