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首《水调歌头》,苏轼的情,辛弃疾的恨,人间悲欢寄明月

靖儿爱诗词 2024-07-23 20:02:34

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唐人演为大曲《水调歌》。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花犯念奴》等。

此调有不同诸格体,俱为双调。在此只列一体。前片九句,后片十句,共九十五字。前片第二、第四、第七、第九句和后片第三、第五、第八、第十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创造出一个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意境。这是一首中秋望月怀人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他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从艺术成就上看,这首词构思独特,畦径独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公认的中秋词中的佳作。全词以咏月为中心,展现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同时,词人表达了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意境清新,富有哲理和人情味。这首词的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自然情感的流露。此首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了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水调歌头·游泳》•毛主席(近现代)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赏析】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这首词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积极建设的景象,词人热情洋溢地赞美了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勤劳勇敢与豪迈气概,展现了其对未来图景的美好展望,也显示出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全词发人深思、振奋人心,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歌。

《水调歌头·游览》•黄庭坚(宋)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赏析】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其通过抒发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世俗的清高。上片描绘溪山美丽的春景;下片描述词人高蹈遗世之情态,大有放浪形骸之外的飘逸和潇洒。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他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虽然流露出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心情,但仍不失豪纵之气。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陈亮(宋)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赏析】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自与金签订了“隆兴和议”以后,常怕金以轻启边衅相责,借口又复南犯,不敢作北伐的准备。金使到宋,敬若上宾;宋使在金,多受歧视。故南宋有志之士对此极为恼火。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十二月,章森(字德茂)以大理少卿、试户部尚书衔为贺万春节(金世宗完颜雍生辰)正使,出使金朝,陈亮作这首《水调歌头》为他送行。

此词上片紧扣“出使”的题目,概括章森出使时的形势,期望和肯定章森能恢复汉使的形象,给章森以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下片没有直接实写章森,但处处以虚笔暗衬对他的勖勉之情。其议论站得更高,触及整个时事,表达了不甘屈辱的正气与誓雪国耻的豪情。词人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对诗词创作的独特见解,敏感地从消极事件中发现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开掘词意,深化主题,使作品显得气势磅礴。全词采用通篇议论的写法,言辞慷慨,充满激情。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朱熹(宋)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赏析】《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是一首寄兴托志之作。上片写景,下片言人生之短促。杜牧在诗中的旷达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慰,令人压抑;而一经词人化用之后,把自然与人生结合,成为积极面对人生的寄语,他点石成金,以理性的思辨解读生活和自然。全词意境幽远,格调豪迈,同时又包含着深邃的哲理,堪称佳作。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范成大(宋)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赏析】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中秋节。作者于五月二十九日离开成都,乘船东归,于八月十五日晚登武昌黄鹤山南楼与友人聚会,并填写引词。这首词紧扣中秋赏月,上片写赏月时情景;下片依然是描写月色,但是相比于上片而言境界更加开阔,内涵更加丰富,由眼前的一轮明月拓展到月色下的大好河山。词中抒写了词人“眼看时事力难任”,十载徒然奔走仕途的悲愁和退隐田园的衷情。全词感喟颇深,却不乏豪放清逸的风韵,深刻地反映了词人追求理想的热望幻灭以后的情怀。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张孝祥(宋)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赏析】此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三月中旬,舟过金山时所作。当时张孝祥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触发起他心中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作品。此词上片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表现了月下江面的奇幻景色,结拍转写山景;下片承接上文意脉,写词人在山头观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而抒发富有浪漫气息的感情,表现一种游仙的意趣。全词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创造出一种浪漫的艺术境界,显示出词人的奇特才气和旷达心胸。

《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宋)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赏析】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当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而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孝宗隆兴二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词的上片写词人追忆历史人物,下片写他登临所怀,词中由如画连山为背景,联想三国时的孙权和刘备,联想晋代登襄阳楼的羊祜,然后落到领客来游的方滋。其由史及人,旨在表达宋金对峙中的政治态度和对方滋的期待。全词发出了对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现出词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水调歌头·淮阴作》•朱敦儒(宋)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长揖飞鸿旧月,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赏析】公元1126年年(宋钦宗靖康元)十一月,金兵渡黄河而攻洛阳,原是洛阳人的朱敦儒仓惶南下,加入哀鸿遍野的难民队伍,与仓惶的鼠声与凄厉的鹤唳一起,入淮阴(今属江苏),避难于此。遥望故土,回想当年情事,又值国破家亡,词人感慨万分,在淮阴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怀恋故国的深情。词的上片追忆昔日春游之乐,放纵豪迈,同时表现了儿女柔情,亦豪旷,亦缠绵;下片直抒胸臆,诉说今日漂泊之苦,沉郁顿挫。全篇以乐衬哀,巧于关合,自然流畅,感人肺腑,整体意境苍劲高越,读来似觉其千钧之力。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辛弃疾(宋)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赏析】辛弃疾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是年冬天,被宋光宗赵淳召见,由三山(今福建福州)赴临安。虽然新年将到,也只得立即起程,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在陈端仁为他饯行的宴会上,写了这首词。

 此词以“恨”字为主题,来发泄词人对当权者的愤恨。上片开头直写“长恨”,这就是说怨恨的心情无法消除。再加上“复长恨”表示对各种反动势力的愤恨更深远。紧接连用三个典故说明:自己贞洁的情操好比兰蕙,刚毅正直好比秋菊,用清水浊水表明对是非善恶的态度;下片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毫发常重泰山轻”本末倒置的怪现象,因此决心“归与白鸥盟”。全词语言爽利,沉雄激昂,词人刚毅不屈的品德与愤世疾俗的壮语贯通全篇。

总结

通过以上名作阅读,可以看出《水调歌头》这一词牌适合多种风格的词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豪放风格: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铿锵有力,适合抒发豪迈壮阔的情感,展现宏大的场面和高远的志向。

2. 旷达风格:可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超脱旷达的心境,在面对世事无常时表现出的坦然和释然。

3. 抒情风格:用于抒发深沉真挚的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既有细腻柔婉的一面,也能展现出情感的深沉厚重。

4. 哲理风格:借助这一词牌,阐述对宇宙、人生、世事的哲理思考,蕴含深刻的智慧和感悟。

总之,《水调歌头》的包容性较强,能够适应不同词人的个性和情感表达需求,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

1 阅读:58

靖儿爱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