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小人国:8岁生儿育女,35岁死亡,男子被当作药

雅轩看历史 2023-03-03 18:27:01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个子矮小,群居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就像是《格列佛游记》里的小人国居民。

但和侏儒症患者有所不同的是,他们身材匀称,比例协调。如果没有正常人站在身边作为对比,照片中的他们,看起来就和寻常人一模一样。

并且这里的习俗尤为特殊:抱着孩子的母亲,年纪只有八九岁;20出头的女孩已经当了祖母,35岁基本上就死亡了。

这就是非洲的俾格米人。同大多数原始部落一样,俾格米人一经被发现,一双魔爪就悄然伸向了他们。

犹如新大陆一般被发现的小矮人

“俾格米人”这一称号,源自于古希腊人中矮人的称呼。其被发现的时间,要具体追溯到1865年。

当时,一支名为“Emin Pasha”的探险队,来到非洲中部地区考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们在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人类生活的痕迹。顺着痕迹继续往下找,探险队发现在一处稍微平坦的地面上,有用树枝以及巨大的芭蕉叶搭建出来了大大小小的房子。在房子低矮的门洞里,不时有妇女进进出出,有的拿着干活的家伙,有的抱着小孩子。

这些妇女头发蜷曲,皮肤黝黑,看着身高不过一米。浑身上下,除了几片树叶遮挡,基本等同于没穿衣服。

探险队员断定,这是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新人种,他们恍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在观察了几个月之后,回国将这次发现总结成一篇论文公诸于世,并将这个新人种命名为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和正常黑人相比,在外形上并无多大区别,都有着厚厚的嘴唇,卷曲的毛发。他们同样四肢纤细,但比例还算适中,唯一不同的是,群体中很难找到一个身高超过140厘米的人。

随着俾格米人被发现,越来越多的欧洲学者开始来到非洲,对这个特殊的族群展开观察和研究。

起初,俾格米人对于这些外来人员并没有显得多反感,相反,他们还拿出家里的好东西款待。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翻脸了。

因为这些外来人身高腿长,俾格米人在热带雨林中修建的那些小房屋,并不适合他们居住。

俾格米人的房子是用干草搭建的,高度基本就在1.4m—1.5m之间,然后留有一个80cm左右的门。

屋内陈列也十分简单,基本没有家具,只有几个在角落堆放的盆盆罐罐,和一张铺在地上的破旧兽皮,那就是用来睡觉的床了。

对身材矮小的他们来说,这种房子紧密,让他们很有安全感。然而,考察队员哪里忍受得了住这种用树枝草皮随意搭建起来,逼仄又压抑的窝棚?

于是,他们理所当然地就地取材,砍了几棵树,搭建一个更加坚固的栖息地。

而俾格米人对树木敬若神明,起初他们警告这些外来人不要砍树,但因为语言不通,考察人员没做理会。后来俾格米人就直接动用手里的家伙,将那群自命不凡的人赶出了营地。

之后再有考察队员来此,就只能入乡随俗,带上自己的小帐篷。

因为俾格米人敬畏自然,所以没有衍生出像我国古代那样的刀耕火种文明。他们打猎得来的猎物,也基本不用“钻木取火”的方式烤制食用,而是只用一些杂草取火。

俾格米人自被发现开始,便有自己的部落。但一般而言,一个100多人的部落就算是大的了。

部落居民听从部落首领长的安排,每天日出捕猎,日落而息。心情好时,部落首领家的房子前办一场篝火晚会,大家一起载歌载舞。

在部落里,没有贫富差距之说。成年的男人白日打猎归来,会将手上的猎物如数上交,再由年长的部落首长分发。

因为身材矮小,打猎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也是一大优势。

狩猎是俾格米人吃饭的家伙,他们从小就注重这方面技能的培养。男孩子在“八九岁成年”之前,必须要练出一套娴熟的技巧,比如在最短的时间内爬上部落长指定的树木,背着自制的长弓短箭,射中部落长规定的目标。

而到真正上了打猎场时,身材矮小便成了一种优势,植被能有效地掩盖他们的身体,然后趁着猎物不注意,直接将其射杀。或者遇到危险的时候,矮小的身材也能很好地躲藏起来。

男人们在外捕猎,女人就在家里做家务。

大的猎物女人们抓不到,她们就用自制的一种漏斗,专门去河里面捕鱼抓虾,做好饭后等男人们回家。

除了照顾家庭,俾格米女性也和世上大多数女性一样,爱美。

在非洲,不论哪里的人,似乎对色彩艳丽的东西,都没太大抵抗力。他们认为,颜色越丰富,越漂亮。俾格米女性也不例外。

没有胭脂水粉、眼影高光,女人们就直接把带颜色的东西涂上脸。于是,热带雨林中那些带颜色花和树叶,便成为了俾格米女性制作化妆品的天然原料。

她们将那些从野外采回来的花,用不同的容器承装起来,再用木棍将它们捣成泥巴状的糊糊,接着再往糊糊里混入少量的蜂蜜增加粘稠度。

如此一来,简易的化妆品便有了,纯天然,无公害。

女人们会用这些汁水,在脸上画出各种图案,然后用一张花花绿绿的脸,去迎接满载而归的丈夫。

夜晚是俾格米人一天中最轻松的一段时光。

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享用着美食。吃饱喝足后,趁着篝火还没有熄灭,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好不快活。

但快乐的生活,毕竟还是短暂的。篝火熄灭,所有人离开部落首长家,有一项特殊的任务,正在等待着他们。

结婚等于开盲盒

俾格米人因为生活原始,30几岁便已死亡,八九岁时就是成年了,因此这时家里便会开始着手为孩子准备婚礼。

与原始社会“一夫多妻”不同的是,他们人数虽然有限,但对婚姻却显得难得忠贞,奉行着一夫一妻制。如果有人敢不忠诚于婚姻,将会受到全部落人的惩罚。

但是,俾格米男孩女孩在结婚之前,必须是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盲婚哑嫁。

结婚的事情,由男女双方的部落安排。双方的父母只是大致知道对方的年龄,家里几口人,其余事情一概不管。

就是靠着这种看起来很随便的婚姻组合方式,俾格米人让自己的血脉一代代传承下来。

而对婚姻的忠诚,也让他们也特别注重结婚仪式。

比如女孩子在结婚前,母亲会带领亲戚们一起用树叶为女儿编一条裙子,然后将涂过颜色的干草挂在自家一米多高的房上,目的是为了避免没见过新娘面的新郎进错房爬错床,闹出笑话。

结婚前的几天,新娘妈妈往往忙的脚不沾地。编织的活完成后,她还要去忙活另外一件事情:准备客人的饭食。

对整日吃猎物的俾格米人来说,最美味的一种食物叫“foufou”,是一种木薯粉和水混合揉成的团子。

到了婚礼之日,娘家人不但要把成年累月积攒的那点木薯粉全拿出来,遇到人多大部落婚礼,新娘的母亲还要带上猎物、兽皮或者她们自制的脂粉,去几公里外的隔壁部落换木薯粉。

新娘家这边忙得不可开交时,新郎那边也不遑多让。新郎在正式结婚前,要在部落首领的监督下,独自完成一次狩猎。

没有父亲的保护,一切只能凭借自小锻炼出来的技能。只有当男孩成功捕到大型猎物,部落的人才会承认这个男孩真的长大了,有娶妻生子的能力。

因为小男孩基本都是4、5岁就开始训练,也几乎没有因此送命的。

等男女双方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也将迎来重头戏——结婚典礼。

俾格米人虽然在血统上是按照父系算,但居住地,大多数却会选择在女方所在的部落。所以,男人结婚,和入赘差不多。

结婚前,新郎要先被遮蔽双目,然后像抬棺材一样被抬到新娘家。因为按照风俗,在没有进行到特定仪式前,小夫妻是不能看到彼此的脸的。

直到部落长主持完婚礼,新郎才被允许和新娘见上第一面。

但是,两人这样并不算结婚。双方正式见面后,部落长会拿过来两个木薯团,新人究竟是选择将其吞下肚子,还是吐了,直接决定这桩婚事成功与否。而男女双方也就只能靠着那惊鸿一瞥,确认是否要和这人共度余生。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新人都会选择吞下木薯团。吃下后,在周围人的欢呼声中,才算正式结为夫妻。

此后,这对新娘也将迎来自己最艰巨的任务:为部落开枝散叶。

俾格米人的糟糕境遇:女人不断生产,男人被当成药

对俾格米人来说,部落传承永远是第一大事。

但身体过早地成熟,导致俾格米人的人生轨迹比正常人提前了十多年,同样寿命也会比正常人提前几十年结束。

35岁正当年的年纪,在俾格米人中,却已经算是“高寿”。

正因如此,男孩女孩们身体刚发育成熟,便会在父母的安排下,和另一半步入婚姻殿堂。此后,女人似乎就沦为生育机器。

且由于生存环境比较恶劣,俾格米的婴幼儿夭折率很高。一对夫妻一辈子生下四五个孩子,最终活下来一个就算幸运了。因为生命短,夭折率高,为了延续香火,女性不是在生产,就是在生产的路上。

如果说女性彻底沦为生育工具,那么男人面临的处境,就更显尴尬。

当俾格米人被发现后,西方对他们的观察和研究就一日未断。虽然那些外来人为他们带去了衣服和食物,让他们结束了裸奔的状态,但与此同时,却也带来了更大的灾祸。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遗传学教授皮什考夫,曾研究过50个俾格米人的染色体,皮什考夫发现俾格米人3号染色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遗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异,阻断了激素分泌,这也是俾格米人身材矮小的原因。

但这也导致俾格米人身体存在另一毛病:智商低下。

美国“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在研究黑人白人的智商差异时,也曾对比俾格米人的智商。他给出的结论是,一个正常人的智商在90到110(东亚、欧洲),原始部落人群也能达到60-70(撒哈拉非洲人),而俾格米人的智力是全世界最低的,只能勉强达到50。

都说头脑简单往往四肢发达,因此一些西方不法商人为了利益,大肆宣传俾格米人身体强健,入药可延年益寿,根本不把俾格米人的尊严和生命当回事。这话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但还真有人信。

于是,一场场针对俾格米人的屠杀,开始静悄悄地上演。数以万计的俾格米人被带出热带雨林后,便再也没能回到家乡....例如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9000俾格米人遇难,种族差点因此灭亡。

结语:

如今,幸存下来的俾格米人,大多数依然生活在刚果、加蓬、喀麦隆等中非地区。周围不同种族的人与他们时不时还会产生摩擦。例如2003年1月,刚果的俾格米人就遭到反动分子大规模劫掠、屠杀。

再加上热带森林植被的破坏,俾格米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在缩小,他们正走在濒临灭绝的道路上。目前联合国也没有妥善的处理方法,或许唯一的办法,就是说服他们迁徙了。

0 阅读:2

雅轩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