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尚未站稳脚跟,部队发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长期急行军,食物不足,没有后方补充,士兵疲惫不堪,以致队伍纪律松弛,少数士兵还侵犯当地群众的利益,吃拿百姓东西,引起山区群众的不满。更有甚者,个别基层干部,夜宿地主家里,睡了人家的小老婆……
这些情况很快反映到了邓小平政委那里。他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要求政治部门,保卫部门,认真了解核实情况。搞清事情的严重程度。
情况很快报上来了,邓小平想了许多许多。在晋冀鲁豫时期,在十分严酷的情况下,他曾专门签署过命令:凡违背群众纪律,连以下人员就地处决,营以上干部交上一级机关法办。这在各野战军中是出了名的。
邓小平认为现在有必要重申这些纪律。不然,军纪松弛,不用敌人“围剿”,自己就会把自己打垮。
晚上宿营,邓小平来不及洗脸,起草了三条命令:殴打老百姓者毙;抢拿民财者毙;奸污妇女者毙。并电令各纵队,立即传达到基层连队。
命令一公布,沸沸扬扬,有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战士饿极了,吃老百姓一口粮,就要枪毙?军用物资抬不动,强迫老百姓抬一下也要枪毙?和女人睡一觉,不管是强奸还是通奸,都要枪毙?
对于这些议论,邓小平也听到了,让他吸一口烟,把烟头按灭,没有说话。几天后,邓小平带着保卫科长张之轩.到直属队检查群众纪律,或执行纪律的情况。
总路嘴是个大集镇,国民党军队刚刚撤走,解放军又驻了进来。老百姓见到队伍就跑,至今仍没有几户回来。空荡荡的镇子里,店铺挂着门板,房舍紧闭大门,街上行人稀少,显得空寂萧条,冷冷清清。
两个担柴的汉子倚在墙角,指着不远处的店铺说着什么。
邓小平刚靠上去,两个汉子便慌乱地担起柴,匆匆离去。邓小平顺着刚才那两人的手指方向望去,只见一个军人用步枪挑着一捆粉条和一匹花布,腋下夹着一刀白纸和什么东西,拐出店铺,扬长而去,留下一个背影。
邓小平交代张之轩:“你去调查一下,是怎么回事?他是哪个单位的?”
张之轩调查回来报告,设此人是警卫团的一个副连长,叫赵桂良,见店铺主人不在,就拿了一匹布和一捆粉条……
显然,这件事关系到部队能否在大别山站得住脚,既然问题发生在自己身边,更应该严肃纪律。邓小平吩咐张之轩:“通知警卫团,派一部分同志上山,动员群众下山来参加我们的公判大会。”
保卫科长知道小平同志的脾气,没敢再说什么。
晚上,保卫科长张之轩,又来到了警卫团的禁闭室。
张之轩与赵桂良相视无言。两个人都不知道要说什么。
突然,门外传来哨兵和一个人的争吵声。
三连的战士牛原平冲进房间,扑到赵桂良的怀里。
牛原平用衣袖抹着泪,哭着说,要当着首长的面,把话讲清楚。
“你敢?”赵桂良怒吼。
“敢!反正我什么都不怕了!”牛原平拉住张之轩的衣襟:“首长,你知道吗?副连长拿的东西没有一件是给他自己的。他拿花布,是要给我做棉衣。他说我小,经不住冻……拿的纸和笔是要给连里出门板报;拿的粉条是见首长进山后,没什么吃的,一个一个又黑又瘦,就想弄些粉条给首长们吃……”
牛原平的哭诉撕裂了张之轩的心。他当保卫科长好多年了,光执行押送国民党高级战俘的任务就有好多次,可眼前的这种案子却从来没有遇到过。理智和感情在他的内心中反复搏斗。他心一横,决定去找邓政委。
刘司令,邓政委和参谋长李达,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等人正在开会。浓重的烟雾弥漫在整个房间里,张之轩如实汇报,那是一个很不错的副连长,懂得关心战士,打摆子了还替战士站岗,打起仗来也很勇敢,首长们也都认识他……
听了张之轩的报告,屋子里的气氛更加沉闷。邓小平沉默良久说:“法纪如山,谁也不能以身试法。如果我们不能对一个连长执行纪律,那么营长、团长、旅长……包括对我们自己又如何约束呢?”他停顿了一下又说,“张之轩同志,执行吧。在这件事上,部队的现状和大别山的形势已经逼迫我们不能再有任何犹豫了。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十万大军的命运。”
说这话时,邓小平看了看正在踱步的刘伯承司令员。
刘伯承停住脚步,说了4个字“慈不掌兵”。又说,“要通知地方政府,按烈军属待遇照顾他的家庭。赵桂良同志犯了错误,是我们没有教育好,对不起生他养他盼望他的老妈妈……”
审判大会在总路嘴镇樊家榨塆前的平场上举行。
参谋长李达宣读了对赵桂良处决的命令。沉痛的语调更增添了大会的沉重气氛。
跑到山里躲避大军、刚刚赶回参加大会的店铺老板跑到会场台前,拍着台板哭:“早知道大军的纪律这么严,说什么我也不往山上跑。如果家里有人,也不会发生这事啊!请刀下留情,刀下留情啊!”
副政委张际春的手被颤巍巍跑上台的一位老妈妈拉住:“首长啊!我也闹过红,当过交通。我知道红军的纪律。可……可拿了几把子粉条和几丈花布也算不了啥,你们千万、千万莫枪毙了他呀!……我……我求你啦,首长!求你啦……”
老妈妈“扑通”一声跪下了。
张际春连忙扶起老妈妈,掏出手巾替老人擦泪。面对群众赤诚而悲烈的情绪,面对眼前慈母般的老人的一再哀求,被人们称为“政委妈妈”的张际春也无法自制。
无论是谁,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启口都需要千钧之力。
直到最后,还是邓小平开了口:“事情虽小,军纪如山。一个没有纪律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特别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军的纪律更应该是铁是钢,而不能是豆腐渣,不能够一碰就碎!所以,我的意见,还是要……坚决执行纪律。”
总路嘴的枪声响了。
此事震撼了每个官兵。他们认识到,遵纪守法,是部队扎根于大别山、巩固根据地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像自语,又像是对广大官兵说道:“应该好好安葬赵桂良同志。”“如果,赵桂良同志的死能够唤起十万大军,能够激发全军斗志,有利于我们建立起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那么他会安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