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仅落实待遇还不够

才干王营评 2024-09-03 02:19:11

吸引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仅落实待遇还不够

王营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要确保90%的公费师范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优惠政策,为公费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提供办公场所、周转宿舍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吸引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公费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仅能有效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短缺的难题,还能为观念陈旧的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进而“搅动一池春水”,激发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为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在为农村学校补充师资,公费师范生也大都履行合同,如期到农村学校任教。然而,令许多学校尴尬的是,由于部分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艰苦,许多新招聘的教师要么拒绝报道,要么工作一年半载后调走或辞职。公费师范生合同期满后也大多远走高飞,农村学校陷入“留不住人”的尴尬境地。

解决农村学校“留不住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通知》强调,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优惠政策,为公费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提供办公场所、周转宿舍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吸引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但是,解决了待遇问题就能让优秀青年教师安心于农村教育吗?从工资待遇看,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加了乡村教师的各项补贴,同等情况下,农村教师的工资要比城市教师高出一大截。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学校部分优秀教师和免费师范生还是会选择离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方面的需要。根据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满足生存和安全等方面的物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而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精神需要,才是高层次的需要。一名教师能否安心工作,既取决于物质需要,又取决于精神需要。

因此,落实农村教师待遇问题,只是吸引公费师范生到农村任教的第一步。要让农村学校教师“留得住、教得好”,还需打开教师的“心结”,满足其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精神需要。

首先,要加强价值引导。要留住到农村任教的免费师范生,不能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也不能靠行政命令,要通过有效的岗前培训或榜样示范,激发他们献身农村教育的热情,促使他们真心实意地热爱农村教育。

其次,要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教育主管部门要对立志扎根农村教育的青年教师和免费师范生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优先将他们的在职培训纳入“国培计划”或“省培计划”,为他们量身定做专业发展规划,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结合农村教育实际,积极承担各级教改实验课题,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

农村学校也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打开方便之门,积极为他们搭台子、架梯子,让他们尽快成长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在农村教育的广阔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再次,要大胆重用、提携农村青年教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善于发现农村青年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引领社会舆论。对于在教育教学方面成绩优异的农村青年教师,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在职称晋升、评优树先、入党提拔等方面予以倾斜,以满足他们受尊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成就感。

0 阅读:1

才干王营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