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原创作品
引言近期,央行表示下场买卖国债,接着财政部开始发行超长期国债。于是,各种说法犹如野草一般疯狂生长,到处蔓延。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也要开始搞量化宽松了。另外,诸如大通胀时代就要来临,放水时代又来了,人民币的新锚定物是国债等说法,一时众说纷纭,喧嚣尘上。
作者不才,愿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为什么中国根本就没在搞QE。同时,我也会结合即将发行的超长期国债,详尽地和大家阐明,如果我们没有在搞量宽,那么我们搞的是什么。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量化宽松,简称量宽或QE。
量化宽松(QE)有人说,量化宽松非常简单啊,不就是央行开动印钞机印钱嘛!这个理解,过于简单了。量化宽松,它与直接印钱相比,多了一个国债。因此又叫间接印钞。
我们来看一下百科上的官方定义:
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为什么它叫做量化宽松,因为购买的债券是定量的,从而释放的流动性是可以量化的。所以这个词儿一点都不神秘。
量化宽松可以被理解为最后的货币政策,它是在常规的货币政策已经用尽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极端货币政策。
打个比方,比如说有一个叫大美丽的人病了,常规的货币政策,就好比是给它治病的常规药物。而量宽呢,就是病人病危时使用的肾上腺素。
如果打一针救不活,那就再来几针。虽然可能副作用巨大,但是总比直接死翘翘要好。
当然,这个比喻并不完全准确,因为量化宽松的作用是长期性的,这和肾上腺素是不同的。
既然量宽是不得已而为之,难道一定需要它吗?
为什么需要用量宽?还是拿美国来举例说明吧。美国的量宽,始于当年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于2006年春季逐步显现,到2007年8月,席卷了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
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连续10次降息,隔夜拆借利率由5.25%降至0%到0.25%之间。这个时候,利率工具已经失效了。
当降息已经无法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以后,怎么办?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趋于枯竭,各个金融机构都急需大量的美元周转,周转不开的就只能破产了。政府呢,救市十万火急,必须为政府担保负责,必须稳定信贷市场,必须保持信用,恢复市场信心。这个时候,除了央行,还有谁能够承接政府发行的国债呢?除了央行,谁还会去购买那些劣化的金融资产呢?
量宽,是央行采取的一个极端做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并不是因为量宽是一个好办法而被选择,而是因为量宽已经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这也是为什么QE的名声从来都不大好。
量宽的问题有人说,量化宽会导致资产泡沫,会引发通货膨胀,会加大贫富差距,是一种“捅邻居一刀”的损人利己的行为,甚至可能会引发货币战争。
是的,这些都对,都可能发生。
但是我认为,量化宽松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潜在风险)不在以上这些,这些都是表象。量化宽松最大的问题,在于央行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其独立性。
毫无疑问,央行和财政部是要密切合作的,因为它们都是在为国家服务。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发挥好各自的作用。
但是,如果政府没有节制地举债,同时任由资本利益集团利用各种金融创新产品捞钱,最后把风险转嫁给国家,然后由央妈来兜底,来救命,来买单,那么,这种需要量宽续命救急的情况就毕然发生。
如果一个纨绔子弟无论如何挥霍无度,无论如何胡作非为,有钱的老爹都能保证给买单,给擦屁股,那么这个纨绔子弟就会更加有恃无恐。甚至可以说,这个纨绔子弟相当于是绑架了有钱的老爹,因为如果他达不到目的,他最后的大招就是以死相逼。有钱的老爹不想让他死掉,最后还是乖乖掏钱。
有了量化宽松,央妈就成为了一个没有底线的坏妈妈。而一旦没有底线,那么过去的底线一定会被突破。
这就是为什么某些情况下需要量化宽松,它是被玩残了救命用的。这也是为什么,量化宽松能不用,肯定不用。因为量宽也不一定总是有效的。要玩到要救命的程度,搞不好就真的完蛋了。大家注意,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可以直接对应到本文要回答的诸多问题。
而且即使是用,也是尽量要节制,要少用。美国当年次贷危机的时候,不是也同时请求中国买美债吗?中国买得多点,它们就可以少印点。
可惜的是,我们帮的是一个白眼狼,它缓过来之后,反而恩将仇报,这是后话。
毕竟这药,是有很大的副作用的,用多了,效果还越来越差。
美国经历过了几轮QE,现在通胀高企,怎么都降不下来,这与美国多年来的疯狂印钱密切相关,尤其是疫情以来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无底线”量化宽松。
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量化宽松,为什么需要量化宽松,以及量化宽松能不用就不用的时候,我国央行是否在搞量化宽松,就不言自明了。
为何不是量化宽松?大家看看我国当前的利率,这距离零还有很大的空间呢。而前文已经说过了,量宽是在利率工具已经失效之后才会派上用场。当前我们的货币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还很充裕,怎么可能祭出量宽这个大杀器呢?
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量宽是央行直接用增发的货币购买国债。而中国呢,现在财政部发行超长期国债的详细信息已经出来了,并不是央行购买。央行要做的,是到二级市场去买卖国债,为国债提供流动性,维持国债收益率的稳定。
看到了吗?央行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看场子的,是护法,而不是直接的玩家。
超长期国债,如果没有流动性的支持,那谁敢买呢?买了万一以后想要套现但是卖不掉咋办?所以,由央行来提供流动性,就让整个过程非常丝滑完整了。
国债由国家信用担保,不用担心违约的问题,而央行帮助解决流动性的问题,让买卖国债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那么,这件事儿就一定能成,因为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在搞什么?那位问了,如果中国不是在搞QE,那么是在搞什么?和美国以及日本搞的QE,到底有什么区别?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讨论一下这些。这也是本文的重点。
首先,大家应该看到了,中国的货币工具箱内的工具非常丰富,我们国家在赤字上也并非像美国那样无底线无节制。最最重要的,是我国的民众都极度喜爱储蓄,并不喜欢举债消费。这和美国是极不相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这就导致了中国的国债和美国的国债也极为不同。中国的国债,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是很多人都想买但是还买不到的状态。这是我们国家不需要采用QE的最大底气。
换句话说,是我国人民的勤劳和节俭,让我们国家在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候,有了非常大的底气,以及极为丰富的工具选择。
因此,我国搞的之所以不是QE,其实关键区别不是央行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操作的问题。
注意,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也是可以实现QE的。财政部对社会发债,然后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上购买,也可以变相地实现QE。因此,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其实不是区别。
关键的区别,是一个目的的问题,是一个量的问题,或者说,是央行的纪律性的问题。中国央行在二级市场的操作,基本上只是为了维持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以及维持国债收益率的稳定,那么央行并不是这些国债的购买主体。也即是说,这些新的国债,是用存量的货币承接的,是一个收集分散民间资金的过程,而不是央行开动印钞机来购买。
这就是中国目前的操作,和西方国家的QE的根本区别。为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做,我也讲得很清楚了。
这是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状况的。
当前居民爱储蓄不爱消费,不买房也不敢买股票,企业也不愿意扩大生产。而银行呢,手里有大量的现金借不出去。这个时候,国家出手了,由国家集中力量向银行借钱,然后定向定量地投到需要的地方去。
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没有大量增发货币,所以,所谓的大通胀就要来临了,就成了睁眼说瞎话。有没有放水?放水当然是有的。但是有理由相信,这种放水并不是水量的大量增加,而是将分散的小水流汇聚起来,汇成一股大水流。那么这股大水流就可以发电了,就可以干大事了。这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百川成溪。
根据报道,今年财政部发行的超长期国债就会有1万亿元人民币。既然现在居民不愿意消费,也不愿意投资,既然大量的钱在银行借不出去,那么有理由相信,这些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对象,很可能是金融机构,而不是个人。我本人,倒是希望个人能有机会购买,因为这些国债都是记账式国债,以后有了央行在二级市场提供流动性,这些债券可以随时卖掉,而且流动性好了也没有太多的被套利空间,风险很小。
基于超长期国债的极高信用以及不错的利息,个人认为国债投资是比长期存款更好的低风险理财方式。
人民币以国债为锚?有人可能还说了,半夏,这个人民币以国债为锚,你之前说过非常荒唐可笑,怎么没有提呢?我想,在阅读了本文之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了。人民币如果真的以国债为锚的话,那不是比QE还QE吗?那不就相当于是QE常态化了吗?那不就相当于是一个人明明自己家里有钱,但是偏偏不用,非要出去借钱吗?
所以,如果大家理解了QE其实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无奈之举,就会明白人民币用国债做锚定有多荒谬了。那相当于是把无奈之举变成常规之举,把极端操作当作常规操作。那等于是自己作死,央行怎么可能那么傻呢?
总评最后,我想说的,是当前正在搞的东西,正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它看似简单,却是极为巧妙的,也是安全的。它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由央行直接开启印钞机来为政府进一步举债买单。同时,我们国家也没有拘泥于西方的经济范式,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非常有创举的使用自己的工具,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知道肯定会有许多极度崇信西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人,对国家的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他们信奉的是市场永远是最有效的,不希望政府过多参与和干预。
我国采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当市场的作用非常有限并且非常低效的时候,政府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才是我国经济发展优于传统市场经济的地方。而且政府的行为,也并没有违反任何市场原则,仍旧是在市场的框架下去操作。
当我们把政府理解为一个市场参与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政府和人民对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时候,我们就能充分理解我国的政策优势了。这一点是西方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因为他们的思维和文化的内核,就是对抗二字。
最后,我要继续点出这背后的文化意涵。正是中国人民的勤劳节俭,“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才得以让我们国家拥有这样做的底气和能力。也正是因为中华文化传统一直是实事求是,是秉持中道,因此我们才能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世界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市场作用效果不好的时候,由国家出来领路、担当、前行!
我们的国债是供不应求的,因为背后有无数的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的底气,则来自于爱储蓄的国民。为什么我们没有在搞QE?因为没有必要。
因此,在写到最后,读到最后的此时此刻,在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我们应当对我们的国家有信心,对我们的经济有信心。
因为这些信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自从国到民的奉献、担当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