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印“赵庆”印面分析

书法坞点墨人 2024-08-27 18:55:18

秦印“赵庆”

这是一方秦印。制式是半通印。

一、整体风格

这方印有秦印的明显特征实线界格;字法采用大篆到小篆的过渡字形。

二、字法

1.“赵”字

《说文解字》:“趙,趨趙也。从走,肖聲。”

古代的“走”就是现代的“跑”,古代的“步”才是现在的“走”。

“肖”的本义是“月光消减得微小”。参见《》。

“赵”字由“走”和“肖”组成,表示“跑得消失了”。“赵”的本义是“快跑、疾行”。

在金文《大梁鼎》中,“肖”假借为“赵”。

2.“庆”字

“庆”字从鹿,从心,从夂(方向朝下的脚)。表示拿着鹿皮,前往某地,表达心意。

“庆”的本义是“祝贺”。

《说文解字》:“慶:行賀人也。从心,从夂。吉禮以鹿皮爲贄,故从鹿省。”

《汉字演变五百例》:庆

3.“赵庆”印中的字法

字法采用大篆到小篆的过渡字形。

字形过渡

例如:

“赵”字里面的“夭”,象形意味很足,像一个人摆动着手臂在跑,更偏向于大篆;

“止”比较规整,“脚”的象形意味不足,更偏向小篆;

“月”取横势,更偏向大篆。在小篆中“月”字的右下方往往会拉长,像一个小尾巴(如图1)。

图1 小篆:肖

“庆”字上部的“鹿”象形意味也很浓,更偏向大篆;

“心”下边出头,更偏向小篆;

“夂”左边出头则是小篆中才有的写法(如图2)。

图2 《说文解字》:庆

三、章法

01 朱白分布

从整体上看,红多于白。主要原因是字在界格中没有填满,边缘和角留红较多。

从字内看,字还是比较紧凑的,红白基本相当。

02 边框

四个边框的粗细与界格的粗细差不多,这样,配合着边框能够产生稳定的作用。

03 界格

有实线界格。“赵”字是左右结构,取横势。“庆”字是上下结构,取纵势。根据字本身的特点,自然形成上小下大的不同空间。

04 疏密对比

此印的中部一块比较密。“庆”字上部与中间界格相接,“赵”字下部距离中间界格也很近,更加强化了密的效果。

中间部分比较密

05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①“赵”字和“庆”字很紧凑,中间有一个外廓线渐变的过程,有一个承接的过程。

外郭线渐变

②“赵”字中的“止”和“庆”字中的“鹿”,横向排叠的部分比较密,感觉像是轴线串连起来一样。

轴线串连

06 字内的结构

①左右结构不对称。“庆”字里面的“鹿”的转折,左边是圆的,右边是方的;“心”的转折,左边是方的,右边是圆的。

左右结构不对称

②镶嵌。“庆”字下部的“心”重心右移,“夂”重心左移,“夂”正好放在“心”下面的窝窝处,使得结构更加紧密。

镶嵌

五、线条

1.粗细。线条粗细适中。

2.光毛。线条不是太光,有一些凿刻的痕迹。

3.曲直。线条以弧线为主。

4.转折。转折以圆为主。

5.搭接。有两处虚搭和一处过搭需要注意。过搭的地方有刀冲过头的感觉。

搭接

6.端点。端点以尖为主,形成中间粗、两头细的米粒状线条。

七、残破

印面中间有少许的残破点。

印面边框上有一些斑驳的痕迹。下边框比较烂,其中有一处断开。

残破

最后,展示一下我刻的“赵庆”:

我刻的“赵庆”

作者:董志国

感谢“胡说篆刻”胡毓老师的抖音直播间讲解!

0 阅读:0

书法坞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