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当年修的路,为啥2000年来都不长草?专家:看看下面埋着啥

海洋说旧史 2024-01-08 01:52:0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守护者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六国,此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秦始皇为后世留下的种种功勋中,保存到现在的除了璀璨的文化,还有六大“世界级”建造,秦直道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虽然只有残存,但是它作为秦始皇时期修建的官道,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旧干净整洁,路上几乎不长草,这究竟是为什么?

修建直道,抵御匈奴

公元前215年,中原王朝秦朝兴盛,秦朝统治者嬴政,已经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大业,多年的恢复和整顿也令秦朝国力逐渐强盛。

可在秦始皇的心中,还有许多事情要完成,他一直在找寻长生之法,以延长自己的寿命,但是在长生之法找到之前,他还要继续自己的事业。

秦朝主要政权在中原,但北方匈奴单于一直不安稳,多次试图侵扰中原百姓生活,为了秦朝基业更加稳定,匈奴成为了秦始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匈奴单于的势力不可小觑,在位多年,他的统治力非常强大,如果他们准备大肆入侵,那么势必会给中原王朝的统治增加困难。

在几番思考商议之下,秦始皇决定修建一条军事通道,南起陕西林光宫,北至内蒙古包头九原郡,一条南北全程七百多公里的要道。

这条道路从基础地图来看,是从咸阳到北境阴山间最近的道路,因为它几乎是直线的路程,所以这条路被称为“直道”。

秦始皇将这项工程交给了大将蒙恬,蒙恬带兵30万北击匈奴,重置九原郡,次年又控制了阴山地区。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调动数十万民工修建直道,他要求严苛,这条道路必须坚固平整,监造直道的人等级分明,每一级都要为自己的质量负责。

如果道路出了问题,一级一级地查,出错的后果令人难以承受,所以修建直道没有任何一个施工建造者马虎对待。

不过这修建也并非是个容易的事情,秦直道几乎是一条直道,但是路途中要跨越许多地形,山地路段非常多。

在修筑的时候,由于技术有限,人们费尽心思突破困难。一些以山脊线作为修路地点的,就将道路选在低于山峰一点点的位置,削去一部分山,再在旁边填土,作为护坡,这就是“堑山”。

除此之外还有“堙谷”,也就是在两座山峰之间,填大量的土夯实形成路面,如果是高的山峰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人们就会以“之”字形修路,虽然修筑道路要长一些,不过坡度会减缓,后续车马都能省力许多。

在修建直道的时候,人们也不只是修建道路,而是在沿途还建有各种建筑。比如驿站、哨卡、烽火台、排水沟等等,这些在保障道路稳定的同时,也让军事能力进一步增加,抵御匈奴也更为便捷。

秦直道的主体修建历时两年半,在修建完成之后,秦军的调动速度增加了许多,只要边疆有变动,那么秦军就可以在十天之内从都城咸阳直抵边疆。

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

在没有这条道路的时候,秦军调兵几乎需要一月有余,等到消息传送做出应对措施的时候,挽救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秦直道相当于最早的高速公路,来回全程畅通无阻,大大提高秦军效率。它最宽的地方达到了60米,就连道路最窄处一般也有20米,这样能最大程度保证军队的通行。

不过在修建两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的时候,秦始皇就去世了,再加上主要负责人蒙恬被赐死,直道修建就交给秦二世继续修建。

秦直道与万里长城呈T字形相交,王朝兴起又覆灭,秦朝渐渐衰弱,汉朝崛起,汉朝铁甲兵从这里走过,陕西淳化出发,运输粮食和军辎,连行三天三夜就可抵达阴山脚下。

要知道,在大巴盛行的时候,从西安到榆林坐大巴还需要三天三夜,这就是古人的智慧,秦直道的修建是当时仅次于万里长城的第二大建筑。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匈奴单于冒顿考察秦直道,结果却令其不敢轻举妄动。

在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的版图逐渐扩大,骠骑大将军卫青、飞将军李广都曾经走过秦直道,以最快的速度重创匈奴。

西汉时期,公主和亲远离家园,张骞出使西域等等足迹都踏过秦直道,历经千年,直到清朝年间,秦直道才渐渐失去作为交通干道的地位。

两千多年的时间,秦直道的存在贯穿古今,可即使是现在,秦直道依旧安静绵延,在一片绿色之中格外突出,这条凝聚了古人智慧的道路,到现在也没有被植被埋没。

杂草树木等等布满了直道周边,为什么秦直道始终都没有被湮没呢?

为什么秦直道不长草

这其实与当初修建的工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没有先进的科技,他们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需要用足够的技术和工艺解决难题。

秦直道之所以能坚守这么长时间,就是将铺设道路所用的土质进行了预处理。将沙石杂质磨碎、烧焦、炒制,高温能够让土质的密度和硬度更高,里面的一些有机物质被去除。

等到冷却之后,上面还会再浇灌盐卤溶液,这样的步骤需要重复三次,出来的土质没有生命力,自然不可能再生杂草。

将这种土质铺上道路,然后进行反复碾压夯实,一遍又一遍,土壤被压得非常茨实,即使是生命力顽强的草种,也难以在道路上扎根。

在道路旁边不远处还修建了排水渠,以此来保证即使下大雨的时候,路面也不会被雨水破坏,所以,秦直道历经两千年的风吹雨淋,都依然坚固完好,上面几乎不生什么草。

不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秦直道,其实并不算是真正的秦直道了,前文也说了,秦朝修建直道的时候,最窄的大约也有20米。

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秦直道,宽度就像是一条乡间小道一样,虽然一眼就能分辨秦直道的走向,但是岁月依旧改变了它。

秦直道的故事依旧在延续

多年的岁月尘土将秦直道掩盖,在上面形成新的土层,真正的直道在下面仍旧发挥着作用,但是新的土壤上面已经冒出了点点青草。

曾经宽泛的道路现在窄了许多,旁边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这个看似荒芜的小路,却承载了中华两千年的历史足迹。

到了近代,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成果被人们发现并保护了起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关于秦直道的路线还尚不明确,对于一些路段仍旧存在着较大争议。

一直到2009年,考古人员在陕西境内发掘了秦直道遗址,自此秦直道路线才算是彻底明确。

2006年和2013年,秦直道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遗迹分别位于内蒙古、甘肃、陕西省内。

秦直道的修建比西方世界闻名的罗马大道早了上百年,是真正意义上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现在大部分的秦直道路段,要么人迹罕至,要么被掩于尘埃,不过在陕西延安子午岭山林中,这个路段的秦直道依旧清晰可见,保存尚好。

走进这段直道,入目满是苍绿,历史的痕迹依旧留存,旺盛的植被为其添上新的生机。这里现在已经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园,踏在这条路上的不再是古人匆匆的足迹,而是属于新时代的闲散。

子午岭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巡护的工作,在那条路上,行走的似乎只有他和野猪,然而在2012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华北豹出现在了秦直道上。

他步伐悠悠,这条古道上多了些梅花的爪印。随着时间的发展,华北豹这个曾经大幅减少的物种,却在这里逐渐增多。

植被的增加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得到了发展,这条两千多年前的高速公路,现在已然成为了动物们新生的乐园。

写在最后

千年的岁月改变了许许多多,秦始皇时期的一些建筑却留存千年,这位千古一帝一直饱受后世争议,他乾纲独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长远思想。

这条千年古道的故事还在延续着,秦直道沿途发掘了多个大型宫殿遗址,看似荒芜的道路,却串联了历史璀璨的文化,秦直道是古人智慧的象征,为中华文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息来源:

1.光明网:《世界最早的“高速路”(古道春秋)》

2.新华社:《秦直道,豹出没》

3.百度百科:秦直道

往期精彩推荐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更新时,您能够第一时间看到

29 阅读:26601
评论列表
  • 2024-01-19 08:55

    别他妈不懂装懂,秦始皇弄的熟土,让老百姓把土炒熟,没有虫卵,没有草籽,找啥存在感

  • 2024-02-08 15:49

    石灰+土+河沙混合铺设路面,几百年都不会长草,简称【沙合土】,这样的混合物路面年份越久越硬化……

  • 2024-01-12 23:21

    问秦始皇会不会耕田还好

  • uit 4
    2024-03-24 19:05

    第一个图不是阎罗王??

  • 2024-02-22 22:57

    因为它是景区,长草还什么看头,能让它长草吗

  • 2024-03-01 11:50

    因为这路我也走过,所以认为还是后人一直在这里通行的车辆行驶碾压的原因吧,中央有点儿草两边几乎没有一点草,秋冬季有点草籽被风吹撒在地上也又被后来的风吹跑到两边的草丛中了所以压光的路面光滑留不住籽就也不容生草了吧。

  • 只要有人走,就不会长草

  • 2024-01-28 01:17

    想问秦朝当时有多少人口

    键盘侠 回复:
    两位人口,一男一女
  • 2024-01-28 11:02

    是否真的是熟土,有待考证。因为做成熟土要多少人力物力时间?有这可能? 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做一锅熟土须要多少时间?就能想一下,可行性有多大。如果不是熟土,那为什么不长草?值得研究

    6305505 回复:
    加盐了!
  • 2024-01-31 12:23

    不是说都是汞么

海洋说旧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