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蜗居画画28年,老婆大哭,父母抬不起头,结果一幅画卖130万

海洋说旧史 2024-01-29 20:01:13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他是村子里唯一一个留守青年,村子中的人将他当做反面例子,教育孩子不要跟他学,村民们经常叫他“蠢材”、“懒汉”。

可就是这样一个做工作都没超过10天的人,却将画画这个爱好坚持了28年,本是平平无奇的人生,熊庆华硬是将它泼上了浓重的色彩。

现在他的一幅画能卖到12万,村民们对他的态度也悄然变化,他从“懒汉”变为了“画家”,已经是村中鼎鼎有名的人物......

“野生”的画家熊庆华

2015年,北京“798晨画展”开始,在展厅中,各种鲜明的颜色碰撞,现实与怪诞交织,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不少人受邀前来参加画展,一幅幅画中都充斥着浓重的田野气息,生活与想象并存,令人们大为欣赏,一些人在看中了画作之后直接出面买下,最高的一幅达到了12万元。

这个画家非常特殊,他被称为“中国毕加索”,居住在湖北仙桃的一个村子中,村子没有什么特殊的,但这个画家熊庆华可以说是最特殊的一个。

村里人都互相认识,他们喜欢经常坐在一起嚼舌根,谁家的媳妇怎么着了,谁家又出了个什么事情了,说说笑笑,吵吵闹闹,不过要说他们经久不衰的话题,还要数熊家的儿子熊庆华。

熊庆华从出生之后,过的条件还算可以,父亲是个木匠,家里还有一块鱼塘,熊家父母育有一儿一女,熊庆华是他们唯一的儿子。

熊庆华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他没有太多的话,从小就非常内敛,他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不过大多数时间都集中在小人书上面。

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动作,即使没有色彩,熊庆华依旧沉迷其中,流连忘返。他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但都在他脑子中形成画面,一幕幕播放着。

在上学读书之后,熊庆华找到了除听课学习之外的乐趣,就是画画。最初只是用半透明的纸放在小人书上,一点点描摹轮廓;后来画多了,熊庆华就掌握到了常见物品的结构。

他的画会出现在任何地方,一张空白废弃的草稿纸,一面遮风挡雨的墙,一块空白松软的地面,一页图画并存的书面。

他将眼睛所看到的许多东西都画了下来,线条虽然不成熟,但已经有了熟练的影子。三哥是村子中为数不多有文化的人,经常夸赞熊庆华画的不错。

父母看熊庆华这么有兴趣,也乐意让他培养爱好,自家孩子的艺术天分这么强,说出去可是件令人骄傲的事情。

到了初中,美术课上的老师看到熊庆华的画,天马行空的思想和鲜亮的色彩都令老师惊叹不已,还夸奖熊庆华以后会是个伟大的画家。

周围人的鼓励令熊庆华信心倍增,他在绘画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可过于侧重绘画的结果就是他的文化课成绩迅速下降,甚至成为了年级之中的吊车尾。

那段时间,家里整天唉声叹气,父亲恨铁不成钢,觉得读书才会有出息,甚至还降低了自己的要求,不上普通高中,上个中专学个技能也比待在家里干农活强得多。

但熊庆华却放弃了,初三那年,他辍学了。在家除了帮助父母放牛种地,就是将自己关起来练习绘画,整日沉迷色彩之中。

初中的一些小伙伴有些考上了高中,有些外出打工,唯有熊庆华,一心待在家中。在别人对外面的世界抱有强烈好奇心的时候,熊庆华的外出却只是为了去图书馆和买绘画相关的书。

因为家在农村,他想要去就只能骑着家里的自行车,三十多公里的路程,熊庆华乐此不疲。

整整一年多的时间,熊庆华都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可一年多之后,他到达了自己的创作瓶颈期。

他之前绘画一向根据实物去画,眼睛中看到的可以经过加工想象被画出来,但是他忽然没有了方向。家乡没有山,遍地的花被他画了个遍,连环画都被他掌握了技巧。

还能画什么呢?熊庆华一直在模仿,创作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可模仿终究是有限的,他总觉得自己的画作被禁锢在了别人的作品之中。

1993年,熊庆华17岁,一幅毕加索初期的作品直接启发了熊庆华,立体的几何造型,大胆的色彩一下就吸引住了他,他才知道,原来画还可以这样画。

油画的难度更高一些,画材也要更贵一点,熊庆华没有太多钱,只能用便宜一些的替代品和画布。

就在这一年又一年的成长之中,熊庆华长大了,成人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是村子里的人都看他不起,他的同龄人有些参加了工作挣了不少钱,有些读书有了出息,唯有熊庆华还停留在原点,不进不退。

生活虽困,但他的思想自由

别人将熊庆华经常待在屋子中的行为说成没脸出门,还有人说熊庆华是懒汉,不知道工作,整天靠父母养。

家里就熊庆华一个儿子,父母不知道说了他多少次,都没有用,别人的嘲笑声声入耳,父母在这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村子中,没了脸面。

熊庆华将村民们的不理解转化为动力,他的情绪越是浓重,色彩就越是强烈,画风也更加怪诞。

适龄的年纪,村子里却没有姑娘愿意嫁给这个“懒汉”,这样的人嫁他不就是受苦吗?但总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

1998年,熊庆华22岁,他结婚了,妻子付爱娇善良温柔,还羡慕他的才华。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一般,当时人家都流行拍婚纱照,他们没有钱拍,于是熊庆华就在墙上大胆泼墨,留住了妻子穿婚纱最美的一面。

婚后没多久,熊庆华的儿子就出生了。年轻时的一腔孤勇都交给了时间,熊庆华什么都没有得到,但家里却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

眼看孩子的开销越来越大,一向温柔的妻子也着了急,画画不能当饭吃,想要挣钱,还是找个工作脚踏实地的干吧。

熊庆华去了深圳一家电子厂中,有人说这里挣得钱多,他就去了,但他只干了十来天,就去了另一个厂子。

说起来,这个厂倒是和颜料沾些边,就是给模型上颜料,但这份工作仍旧干了不到十天,熊庆华就离开了。

外出一个多月,钱没挣几个,倒是还找妻子要了些钱买绘画材料又回到了家乡。一年多之后,熊庆华再次前往深圳,这次他没有盲目务工,而是精挑细选面试了一个画工。

画廊老板让他画了一幅人物画,熊庆华强烈的个人画风没有与人物融合好,被画廊老板嘲笑了一番。

熊庆华失望了,他回到家,表示自己要么不会出来,要么出来也不会画画了。他不愿意将自己的理想卖出,这是他的坚守。

2007年,熊庆华31岁,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工作和爱好之间的平衡点。送牛奶的工作只需要早上的四点到九点,一个月1000多块钱也勉强能养家,其余的时间都可以被用来画画。

2009年,熊庆华33岁,他遇到了一个人,给他带来了新的机会。熊庆华画画这么多年,家里早已堆满了他的画作,但一幅都没有卖出去过。

这一年在家乡的喜宴上,熊庆华遇到了自己的初中同学雷才兵。他也喜欢画画,却走上了另外一条路,上中专,进入中学教学生美术课。

两人寒暄着,当说起熊庆华现在在做什么的时候,他颇为意外。他们一起来到了熊庆华的家中,当看到家里墙上满是付爱娇的肖像画时,雷才兵就很是好奇,问为什么不在画板上画。

熊庆华只是说经济拮据,很多时候都是在墙上练习,然后熊庆华又带他看了自己的画作,在听见雷才兵说,发到网上肯定有人找你买的时候,他笑了一声。

对于三十多岁的熊庆华来说,这个希望虚无缥缈,自己的画那么多,这么多年却没有一幅卖出去过,他只当这句话是安慰。

但雷才兵却很认真,他拍了几张,真的发到了网上。这件事过了之后,两人也没有怎么联系过了,直到两三个月之后,熊庆华接到了老同学的电话,说画在论坛上火了。

“中国乡村毕加索”

他不怎么上网,对于论坛什么的一知半解,还是侄子带他去网吧看了留言,他才知道,自己的画居然真的有人欣赏。

不止如此,他还接到了一位来自上海的女士的电话,说要买他的画,5幅,一幅1000元。

当一切交易流程走完之后,熊庆华高兴坏了,他赚了五千,用自己的才华赚了五千。这五千块钱被他用来买了电脑,他开始学着拍照片发到网上卖画。

从最初的一幅一千,到一幅三千,熊庆华的画卖了已经有十几万。2013年,熊庆华遇到了郭宇宽。

郭宇宽本来也是他的客户,买了他4幅画,一幅5000元。郭宇宽很欣赏他,两人在聊完之后,签订了长期合作。

郭宇宽开了画廊,熊庆华就是他的职业画家。画展开设,熊庆华最贵的一幅画卖到了130万。

村里一些八卦的人也默默转变了风向,这个“懒汉”、“废物”脱掉了标签,成为了大家口中的“画家”,还盖起了自己的两层别墅。

他成为了著名的“农民画家”,被称为“中国乡村毕加索”,在出名了之后,熊庆华没有了经济的烦恼,却也还是窝在了自己家中,一心创作新的画。

他不去大城市发展,他说离开了家乡,自己就什么都画不出来了。他给自己的房子取了名字,叫做“涤渡”。

在这栋屋子之中,一幅又一幅亮眼的画作诞生,一个又一个想法在熊庆华的画笔下显现。不被世俗所困扰,他的灵魂永远自由。

参考资料

1.上游新闻:《熊庆华:一个叫“中国乡村毕加索”的画画人》

2.扬子晚报:《从寂寂无名二十年到“中国乡村毕加索”:一个普通农民的画家梦》

3.中国新闻网:《非典型农民画家熊庆华:周围人不喜欢画什么我就画什么》

往期精彩推荐

4 阅读:1971

海洋说旧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