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去世后,周作人接受记者采访,谈鲁迅的个性、文学和思想

求知问 2024-02-11 18:18:43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引起社会上极大的反响!消息传到北京(当时的北平),北京的记者,“不失时机”地采访了鲁迅先生的二弟周作人,然后又去采访了他的原本夫人朱安女士。

这里先说说记者采访周作人的情况,以下为记者当时的记述:

在苦雨斋中,会到了周先生。

首先,当然要致一番慰唁之辞。后来,就请求周先生简略的讲一讲关于鲁迅的思想及其他。周先生在很悲怆的情绪里,用着很沉着的语调,告诉记者说:

“关于家兄最近在上海的情形,我是不大清楚的。因为我们平常没有事,是很少通信的。虽然他在上海患着肺病,可是前些天,他曾来过一封信,说是现在已经好了,大家便都放下心去。不料今天早晨接到舍弟建人的电报,才知道已经逝世。

说起他道肺病来,本来在十年前就已经隐伏着了。医生劝他少生气,多静养。可是他的个性偏偏很强。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和人家冲突起来,动不动就生气,静养更是没有那回事。所以病就一天一天的加重起来,不料到了今天,已经不能挽救。

说到他的思想方面,最起初可以说是受了尼采的影响很深。就是树立个人主义,希望超人的实现。可是最近又有点转到虚无主义上去了。因此,他对一切事,仿佛都很悲观。

譬如,我们看他的《阿Q正传》,里面对于各种人物的描写,固是深刻极了。可是对于中国人的前途,却看得一点希望都没有。实在说起来,他在观察事物上,是非常透澈的,所以描写起来也就格外深刻。

在文学方面,他对于旧的东西很用过一番工夫。例如,古代各种碎文的搜集,古代小说的考证等,都做得相当可观。可惜,后来都没有出版。恐怕那些材料现在也都散失了。有人批评他说,他的长处是在整理这一方面。我以为这话是不错的。

他的个性不但很强,而且多疑,旁人说一句话,他总要想一想这话对于他是不是有利的地方。这次在上海住的地方也很秘密,除去舍弟建人和内山书店的人知道以外,其余的人都很难找到。

家母几次让他到北平来,但他总不肯。他认为上海的环境是很适宜的,不愿意再到旁的地方去。

至于他身后的一切事,就由舍弟建人就近办理了。本来家嫂是要去的,可是因为家母还需人陪伴,暂时恐怕也不能成行。舍间甚么时候替他开吊,要等舍弟建人来信以后才能决定的。”

0 阅读:17

求知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