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漂凌育儿。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自认为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我身边的朋友们,大多也如此。
她们和孩子间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温柔的,不强势,也不太摆家长的架子。
她们很少说,“我是妈妈,你要听我的”、“你是我儿子,我说了算”之类的话。
她们读育儿书、学习如何养育孩子,试着做一个合格的妈妈(100分妈妈就算了,我们先追求做60分妈妈)。
尽管如此,她们很多时候也很困惑,都说要和孩子平等对话,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只是,具体到生活中,这个度要如何把握呢?怎么做才能和孩子平等交流呢?
是的,我们追求平等的亲子关系,绝不仅是喊喊口号罢了,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
亲子之间讲究平等,其实不难,体现在生活中的细节里,父母要知道。
《儿童沟通心理学》中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
有位爸爸对儿子的行为颇有微词,有了好吃的东西,儿子总喜欢分给姑姑,而忽视照顾他的奶奶。
爸爸觉得,老人照顾孩子很辛苦,儿子怎么不知道把好吃的给老人吃呢,真是个白眼狼。
儿子也很委屈。一开始,他是想和奶奶分享的。但当他把好吃的递给奶奶时,奶奶总是拒绝。
若儿子没有主动先给奶奶,奶奶会跟他要,儿子看奶奶要了,也会给奶奶,谁知奶奶笑笑,还是拒绝,说她不吃,逗他玩呢。
这样的时候多了,儿子就不把东西和奶奶分享了,因为知道她不吃。
姑姑就不同了,姑姑疼他,经常给他买东西,当他有了东西分给姑姑时,姑姑真诚地感谢他,并和他一起吃。
儿子自然愿意把好吃的分享给姑姑了。
生活中,很多老人喜欢逗孩子,但其实有时候,有种逗孩子的行为是不妥的,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没有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
像上面的奶奶就是,孙子和他分享好吃的,她想吃就吃,不想吃就说不吃,可她的做法呢,不管她主动要,还是孩子主动给,她都不吃,这就把孩子搞懵了。
父母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召开家庭会议时,记得叫上孩子,并倾听孩子的意见;
想给孩子报培训班,要征得孩子的同意;
家务活儿,记得和孩子商量好,让孩子参与进来,从小懂得承担责任。
2、遇到事情和孩子商量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有些事情跟他说也说不明白,所以他们会直接做决定。
其实不然,孩子虽然小,但父母直接做的决定,与孩子参与做的决定,其后果是不一样的。
有位父亲遇到了一件难事,他带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却被公司临时通知,要提前回去加班。
原来他的打算是,自己先带孩子在老家住一晚,妻子加班,要晚两天才能过来。
计划被打乱,这位父亲当时的想法是,自己先回去,孩子跟着老人住,等着妻子来接孩子。
孩子从来没有单独在老家住过,他不确定这个方案是否可行,而且涉及到孩子,他不好直接拿主意。之前他们提过让孩子自己在老家,孩子说什么也不同意。
于是,他把自己面临的困境告诉了孩子,让孩子想想看他们应该怎么办。没想到,孩子轻松地说,这有什么,爸爸你自己走吧,我在奶奶家住几天,等着妈妈。
这位父亲惊呆了,没想到事情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是的,孩子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安排,与孩子主动参与进来想办法,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3、真诚地向孩子承认错误
父母不是完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做错了事,就要道歉,父母也一样。而且,向孩子道歉也是如此。
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里面有一幕让我很感慨。
父亲冤枉了小儿子,大儿子说他应该向弟弟道歉。父亲有架子,拉不下脸面。考虑再三,他还是拉不下面子,而是别扭地问小儿子,有什么心愿可以提出来,他可以答应他一个条件。
向孩子道歉,真的很难吗?
貌似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不愿意向孩子道歉,甚至借题发挥,指责孩子。
其实,父母若犯错后,能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这就是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而且这样做,也给孩子传递一种父母知错能改的品德。
父母和孩子之间想实现平等,其实并不难。
平等地对孩子,是既不溺爱孩子,把孩子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也不让孩子处处受父母的管制,没有话语权,失去自由。
在平等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既拥有自由,又互相关爱。
愿我们都能和孩子平等相处。
和父母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