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绝地逆转:曾五年未带兵严重边缘化,偶遇黄师长后神奇翻身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08-02 03:40:32

洪学智是我军史上唯一一位“六星上将”,1955年授衔上将,1988年恢复军衔制再次授予上将军衔,坊间遂称之为“六星上将”。

细心者或许会发现,1988年时仍有不少开国上将健在,包括洪学智在内,尚有27人,其中不乏年龄比洪学智还小的,如叶飞、杨成武两位都比洪学智小一岁,但他们都没有再次获得上将军衔,唯有洪学智一人。什么原因呢?

直接原因不需要卖关子,当时恢复新军衔制不搞普遍重授,老上将要想重新授衔,必须在军队任现职,而且必须是军委委员、三总部部门正职(这个和军委委员基本重叠),或大军区正职。多说一句,当时所谓的大军区正职,主要是七大军区和海空二炮等军种的主官,大军区正职可以是上将,也可以是中将。退休的、转到人大政协或其他非军事部门任职的,不再授予新军衔。

洪学智上将当时是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27位健在上将唯一一位仍在现役且级别符合上将的。

那么深层次的原因呢?1比26,在别的老上将都已退居二线的情况下,洪学智凭什么仍能受重用?恐怕这才是他成为“六星上将”的真正学问所在。

一、无仗可打的边缘时期

开国上将绝大部分都有彪炳史册的战功,所谓彪炳史册,有这么几个判断的标准:

1.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几乎仗仗参与。

2.担任过纵队或兵团主官,或者四大野战军及华北野战部队的军事副职、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的,主军于一方。

3.在某一场或几场大战役中立下极大功劳的,比如近些来坊间议论热度非常高的旋风司令。

这几条标准不能完全覆盖所有57位开国上将,比如李涛上将一直在中枢系统工作,以总参作战部长的身份跻身上将,再比如情报大佬李克农上将,他们同样也有不可替代的功劳。但是洪学智这种从野战部队成长起来的将领,必须按照这三条标准评判。

一评判就看出问题了,洪学智居然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基本没打过仗。说出来大家可能难以置信:1936年11月至1941年4月。全面抗战打了八年,洪学智近五年没打仗。发生什么事了呢?

洪学智老将军生于1913年,老家安徽省著名的将军县金寨县,处于大别山东段。洪学智经历了红四方面军几乎所有战斗,按说也是经验丰富、才堪大用的良将。

1936年底那次惨痛的失利后,幸存红四将领大多数进抗大学习。抗战爆发后,大批短期培训的红军将领分赴各地带兵,很奇怪,洪学智没有像许世友、王建安、程世才、陶勇、郑维山他们一样到前线去,而是留在抗大继续学习深造。

什么原因呢?是不是红四的干部受限制?有人这样怀疑过,但不成立。许王程陶郑等人不都去一线工作了,并没有什么限制。大概与洪学智长期任职特点有关系,洪学智之前有个不是绰号的绰号:洪主任。

他先在团政治处当主任,后到师政治部、红四军政治部当主任,大部分时段都是以政工干部身份出现,入抗大前是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也是标准的政工干部。

抗大也需要有组织能力和培养干部能力的将领,洪学智之前并非打仗特别骁勇,留在后方当抗大的管理、教学干部,倒也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历史并不是每件事、每个人物都被刻意安排,也不是但凡涉及红四干部就有什么阴谋论,洪学智那时只是我党我军一众将领中很普通的一位,历史大潮无意中把他推到一个略微偏离主要航向的小港汊,这是很多偶然条件叠加起来的结果。

二、偶遇黄克诚

洪学智将军有一本长达740多页的回忆录,著于2002年。回忆录中的一个细节非常耐人寻味。

1940年中央决定抗大向山东和江苏加强办校力量,洪学智带一个大队向苏北进发。回忆录中详细地记录了怎样查地图、找向导、使用指北针、绕开鬼子据点、与伪军交火、找老乡买粮买物等事,大多是交待情节,甚少提到人名,即使不得已提到,也只是一带而过,只及人名。不过提到两个人时,说的有些多,饶有兴味地说起他们的经历,以及和他们的战友情谊。一个是王近山,一个是潘寿才。

为啥说他们?都是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这二位都在一线带兵打仗。洪学智一路上遇到的干部无虑数百,单单提到他们重点讲,大概是感慨自己窝在后方无法建功立业。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时的洪学智说愤懑可能有些夸张,郁郁不得志总是有的。

1941年4月到达盐城,来到重新组建的新四军军部,陈毅刘少奇夸奖洪学智千里迢迢把抗大分校带过来,难能可贵。

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的意见一致,让洪学智在盐城继续办学校,培训干部。

再之后,就是遇到黄克诚,洪学智被火速提拔为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

参谋长那时的地位虽然稍弱于下一级单位军事主官,但干得好的,一般都作为所属下一级单位军事主官的储备人选,是一线指挥员序列。洪学智终于像他感慨的红四老战友一样,也走上一线指挥员岗位了。

这个转变很突然,是组织上的安排造成了偶然相遇,还是黄克诚有意提拔呢?

答案是后者。

黄克诚大将是老政工干部出身,高度近视,不戴眼镜几乎对面看不清人,人送绰号“黄瞎子”。瞎归瞎,黄克诚识人用人的能力是我军一绝。选洪学智来当参谋长,并非上级组织决定,而是他主动建议新四军军部,才有这一任命。

原因是洪学智刚到新四军军部,露了一手绝活,把新四军上下都震惊了。

当时新四军主要将领都派到四面八方打仗,盐城军部暂时没有可用的军事指挥员,陈毅便叫洪学智担任所谓的盐城卫戍司令,管理军部的直属队,以及两个团的地主武装。

洪学智本不想当,因为直属队太多太杂,5000多人的队伍基本都是非武装人员,不成建制,没有统属,缺乏行军和战斗训练,一旦有事很难拢得起来,更何谈作战。

奈何陈毅硬要他当。洪学智给刘陈二位说,八路军总部就曾遭到日军袭击,建议新四军军部一定要精简机关和直属队,刘少奇说建议很好,不过这里是新四军,新四军有自己的具体情况,没同意精简。

没多久日军围攻盐城新四军军部,事出紧急,军部没来得及通知先撤了,派人写了张条子送给洪学智。洪学智拿到条子时都傻眼了,当时两个团的地主武装一看形势不好,立即叛变当了伪军。日军打到盐城外围,洪学智临危不乱,把有限警卫力量组织起来,三人一组,在城边牵制日军,同时组织直属队疏散。好在他长期在抗大,对不成建制的人员管理颇有心得,组织的还算得力,撤退又快又顺利,后来绝大部分人员都安全转移到阜宁的安全区。

计点损失,过河淹死7人,被敌人抓走4个。5000人的散漫队伍,只有这点损失,简直就是一场奇迹。

陈毅非常高兴,紧接着命令,洪学智不要当抗大分校校长了,去做盐阜军区分当司令。洪学智干了一年,发展出5000多人的武装。为了扩大声势,洪学智特意挑出12个精干的连队,组织了一场阅兵式,陈毅看后激情澎湃,热情地赞扬盐阜区搞得不错。

又会打仗,又会建设根据地,还会拉队伍,这样的宝藏干部,大家自然都抢着要。

当时盐阜军区归新四军三师领导,黄克诚近水楼台先得月,把洪学智抢了去当代理参谋长。

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凑到一起了。三师老参谋长彭雄要去延安学习,黄克诚对洪学智说你先当着代理的,很快就给你要来正式命令。天缘凑巧,彭雄去延安原本走陆路,怕不安全,走海路,结果刚出海就被日军巡逻艇击中,彭雄不幸牺牲。洪学智顺理成章地去掉了代理二字,成为三师的正牌参谋长。

三、朝鲜战场大放异彩

洪学智在三师当参谋长,这个位置简直就是给他量身定做的。

黄克诚不怎么会指挥作战,他会。

黄克诚对根据地建设很擅长,他也擅长,两人堪称琴瑟和谐,配合浑然天成。

黄克诚不善于听别人意见,他却知道怎么劝黄,极大弥补了黄战略高视、战术敌视的不足。

有一次洪学智建议集中兵力打伪军据守的合德镇,我军一个旅歼灭伪4师全部,战斗过程中一位团长不幸牺牲。黄克诚批评洪学智是铁匠,打仗太刚猛。洪学智却说:“部队战斗力是打出来的。你是老虎,谁都怕你。你是绵羊,谁都想吃你。敌人正在搞伪化,你不打,将来我们就没地盘,要打仗就会有牺牲,这也是难免的。”

黄克诚居然罕见地听从了洪的建议。

后来再打仗,黄克诚干脆直接把一个旅交给洪学智指挥。洪大个子打仗看着猛,其实心里有数,放心!

三师素来不以打猛仗见长,正是洪学智的到来,给三师调了调节奏,帮助三师向新四军头等主力靠拢。

抗战三年,两人如鱼得水,黄克诚用洪学智用的越来越顺手。1945年底进军东北之前,就坚持向华中局提建议,三师正式提拔两名副师长,第一副师长是刘震,第二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华中局不同意黄的建议,黄克诚便直接向中央发报,中央同意之。

洪学智到东北后的事情,鉴于前面文章已说过,就不再多展开了,在东北干的比较有价值的事,一是疏通北宁线的铁路交通,为我军迅速展开提供较大帮助。二是在北满剿匪,再次发挥他善于统理杂务的优长,完成的也非常好。

东北不缺战将,但缺洪学智这样的综合才干比较全面的将领,洪学智的表现迅速引起东北局注意,彭真几度亲自出面参与洪学智的调派使用问题。是故后来东北民主联军扩充整编,洪学智得以出任主力纵队司令员。

洪学智后来参与了东野、四野几乎所有大战,战功与其他主力纵队司令伯仲之间。抗美援朝战争,洪学智出任志愿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协助彭总指挥。

这一任命非常关键,十三兵团机关后就地改编为志愿军总部机关,洪学智升任志愿军副司令员。

彭总对志愿军几位领导人的职责做了分工,彭总抓全面工作的同时,主抓作战指挥。邓华分管干部工作和政治工作,洪学智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韩先楚没有具体分工,到部队督促检查作战问题,实际就是一线指挥。

彭总用人也是用其所长,继续发挥洪学智在综合事务方面的强项,不是说洪学智打仗不行,朝鲜作战好几条战线,样样都需要有明白人,综合事务就需要洪学智这样的强手,何况他对作战也不外行。

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上下反思检讨,都认识到后勤工作的战略意义,再不改革后勤供应体制,朝鲜战局危矣。东北军区后勤部长李聚奎遥遥千里跑到前线,向彭总强烈建议志愿军要设立专门的后勤领导机构和相应部队,否则东北后方无力供应。

谁来担当这个重担?彭总第一时间想到了洪学智,提出要他担任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

起初洪学智还不愿意,指挥作战是第一等优显任务,谁愿意到后方干杂活。彭总一听就急了,说你不去我去。洪学智只好应命。

那个年代的人都有一种特点,做事情之前可以争吵,甚至拍桌子骂娘,但一旦领受任务之后就不折不扣贯彻到底。洪学智当了后勤司令后,立即开动脑筋,结合朝鲜前方实际情况,做了一些事情,就不展开细节了,述其大略:

1.把建制供应改为划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即把朝鲜战场划为几个定点供应区,哪支部队进入这个区域,就由这里的后勤分部供应,不管建制。当然原来建制供应还可以持续运转,互相挂钩的建制供应分站,有条件供应的仍能继续供应。这一下子解决了作战部队冲得快而供应站跟不上的难题。

2.后勤部队战斗化,一方面配备了许多战斗部队的干部,把后勤供应人员缺乏战斗素质的毛病改了,另一方面化前送供应的过程为战斗与供应的综合体,既要会送物资,也要会躲飞机轰炸和快速行军。志愿军的后勤部队,居外也学会了用高炮打飞机,3年间,后勤部队的高炮居然击落109架美机,击伤600多架。这个后勤司令当的,远远超出了传统后勤的职能范畴。唯其如此,任务才能完成得更好。

3.建设后方运输网,以铁路网为骨干,以公路、简易马路和桥梁等为辅助,让美军炸也炸不完,总有办法把物资送到前线去。

志愿军的变化使美军极其震惊,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始终有源源不断的炮火,后来的阵地战时期能和美军重火力对轰。范佛里特在汉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阻止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和韩先楚一样,洪学智跃升到上将境界,质变点就是朝鲜战争。但寻其始终,洪学智真正的崛起点,就是在苏北被黄克诚发现并提拔到关键位置。

人一生的关键点就那么两三个,时机、能力、贵人,都是诱发关键点成为人生起飞点的重要条件。洪学智能在人生灰暗无光之时,实现这样的逆转,堪称神奇。

0 阅读:24

有历史深度普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