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韦杰带女儿回河北,探望女儿另一个妈,还教导女儿这样做

纵横话史 2024-07-03 17:10:04
前言

1983年,年近七旬的中将韦杰,多年来,心中有个愿望,一直都还未实现,时时刻刻惦记在心里。

这一年,退休,有了闲暇时间,决定去实现这个埋葬在心里多年的愿望。

女儿韦虹不理解的是,父亲要去实现愿望,为什么非要带上自己呢?

从成都到河北,跨越千里之外,只为告诉自己,在河北涉县,还有自己的另一个妈妈。

不知所以然的韦虹,看着村里的一幕幕,看着眼前的妇人,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

为何会有另一个妈妈?另一个妈妈是何许人也?

与涉县结缘

韦杰的车缓缓驶进涉县,那个年代小轿车实在少见,更别说小村庄里见到小轿车了。

一时间全村都炸开了锅,纷纷聚集了出来,看着这个庞大的稀奇玩意儿。

“这谁啊?”,“哪来的啊?”,“这谁家的?”,“这肯定是个好车吧,得是个大官儿吧”,观望着的百姓们,纷纷议论着。

车子开到了宽敞的地方,缓缓停了下来,韦杰缓缓的打开车门,走了下来。

还没等韦杰开口,乡亲们一个个的惊讶了起来,这个当初与村子里百姓们同吃同睡的为司令,竟然来到了这个小村庄。

村民们怎么也没想到,已经成了中将,又是国家的顾问委员会委员,是国家的大官的韦司令,还能记挂着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时隔多年,竟然还会回来,都感动不已。

涉县西达乡东达村,韦杰将军怎么可能忘记呢?

看着村里的一座座房子,一草一木,陌生中也带着一丝熟悉的味道,往事一幕幕,涌入脑海。

1943年,韦杰任职太行第五分区司令员,与敌人的斗争正处于艰难阶段,那时候的一二九师之所以能存活下来,涉县的百姓们是功不可没的。

时逢天灾,闹起了饥荒,是当地的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也会留给八路军,有的老乡宁可偷偷饿着自己的孩子,也要把仅有的粮食送到队伍里。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看到哪个八路军病了,老乡甘愿拿出自己本来要卖钱的中药,一分钱不收的给八路军用上,拖着虚弱的身体,为受伤大哥八路军战士寻找各种土方。

当然,除了这些苦难的时刻,还有很多温馨的场面,不打仗的时候,老百姓们和部队会坐在一起,围着炉火,跳着舞,唱着歌。

乡亲们和战士们一起,载歌载舞,红红火火的炉火光中,是每个人充满希望的笑脸。

当部队离开的时候,村民们早早出来相送,眼神中,是不舍,是担忧,是祝福。

从那次离开,已经快四十年了,上些年纪的村民们都认的韦杰,只是没想到,如今这么大的官儿还记得这个小村长,韦杰也没想到,时隔多年,村民们还记得自己。

一番热情的问候过后,韦杰才想起来车里的女儿,赶快伸手拉着女儿出来。

人们看着这个中年女性,眉眼之间觉得眼熟,又不知道是谁,只觉得跟韦杰将军站在一起,倒是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你们都不记得她啦?”,看着村民们疑惑的眼神,韦杰调侃的问道。

“这也是你妈妈”

得知是韦杰将军的女儿,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才想起来,当年的“小漳北”,也就是如今的韦虹。

当年还是小豆芽一般的小闺女儿,如今都已经人至中年,仔细端详倒眉眼,倒是还能从小时候模样中演变过来,可乍一看,很难联想到。

在村里一位老者的带领下,韦杰带着韦虹朝着不远处的一户人家走去。

当走到那个略有熟悉的门口时,韦虹,似乎也开始渐渐有一段记忆,从脑海中愈发明朗。

记得当年在这个大门口,和一位妇人坐在这里晒粮食,听她讲故事,每天在这里梳不一样的头发,唱着歌谣,那段被捧在手心疼爱的童年时光。

只是那个妇人样子,已经太模糊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

“韦虹,快来,这也是你妈妈,你的另一个妈妈,快来叫人”,韦杰看着楞在门口的女儿,赶忙喊道。

抬头见到端着簸箕愣在原地的老人家,韦虹的记忆才彻底找了回来。

正是眼前这位头发已经花白,腰身也弯了下去的老人家,尽管皱纹遍布,尽管身形已经缩小,但熟悉又亲切的感觉不会改变,这就是当年抚养自己,疼爱自己的“妈妈”。

韦虹瞬间眼泪夺眶而出,上前一把抱住了老人家,喊了一声“妈!”。

老人家温柔的拍着韦虹的后背,也泣不成声。

当年战乱,韦杰司令又要随军打仗,风餐露宿,居无定所,行军到哪里可能就要睡在哪里,带着女儿,只能是让她跟着受苦,于打仗来说,也确实多了一层危险。

只能忍痛割爱,把女儿留在老乡家,托老乡照顾,当时托付的正是这位老人家。

尽管条件清贫,妇人从未亏待过小漳北,家里的吃的穿的,都是紧着她来,所以也是在一家人的关爱中长大的。

即便战火纷飞的年代,小漳北没有受过一点伤,没有挨过一天饿。

如今再相见,一个成了中年妇女,一个成了老人家,岁月改变了容颜,改变了人生轨迹,可无法改变的,是那份真情。

拉着韦虹的手,老人家久久不愿放开,不停地跟韦杰将军讲述着当年和韦虹一起发生的事情,时间会流逝,但那些有温度的记忆,始终不曾离开。

离开村子,看着乡亲们依然远远相送的情景,尤其看到拄拐前来送行的“妈妈”,韦虹泪流不止。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韦虹时常前来探望,给她带了很多成都的特产,经常给买一些衣服,生活用品,一来就住上几日,陪“妈妈”说话。

那几年的养育之恩,对韦虹来说,永生难忘,也是她一生都该感恩的人。

除了这位“妈妈”, 韦虹也始终记挂这这里的乡亲们,谁家有困难,只要韦虹知道了,都会想尽办法出手相助,不仅是自己的心意,更是父亲的心意。

她时刻都记得父亲的教导,当年是乡亲们救了部队,于全国来说,是人民养育了中国子弟兵,这份恩情,我们这辈子都还不清。

为人民服务

这也是韦杰终其一生,始终都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着的原因。

1978年,韦杰回到了广西老家,印象中的老家简直就是穷困的代名词,已经解放,水电资源依然短缺,很多地方都还不通路,还要手脚并用翻山越岭。

这次回来,是带着他的目标回来的,他要倾尽全力,让家乡摆脱贫穷,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换上农民的衣装,带上草帽,光着脚板,走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们交流,了解百姓当前的困境,到了晚上,与干部们坐在一起,筹谋划策,寻求适合当地的致富之路。

从当地的土地分析,到寻找适合种植的粮食品种,增加农民粮食产量,解决百姓温饱问题;

紧抓城市建设,规划道路修建方案,引进适合当地的植物种类,绿化城市,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让交通更加便利,提升百姓生活的舒适度,幸福感。

家乡的经济,在韦杰以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蒸蒸日上,经济发展瞬间盘活了起来。

不只是经济发展,思想建设也没有落下,修建纪念碑,主办纪念大会,让人们始终铭记,这片土地如今的安宁,是千千万万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很快,家乡旧貌换新颜,再也不是的那个穷破的家乡,如今这里,人们富裕,一片繁荣。

遗憾的是,多年的劳累,韦杰的身体已经垮了,癌细胞吞噬着他的生命。

1987年2月3日,中将韦杰与世长辞,根据生前的交代,骨灰一半留在了祖国的心脏,北京八宝山,一半魂归故里,葬在了就家乡。

一半看着祖国昌荣盛世, 一半守护故乡安宁。

参考资料:

涉县西达镇西达村太行区第五军分区旧址

http://www.handandangshi.com/index.php/geming/759.html

阎欣宁-《百战将星——韦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05月

韦 杰--资料中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126778/130393/7586743.html

0 阅读:5

纵横话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