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国家公祭日不要忘记她,就是她让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杀

森阳聊历史 2023-03-02 05:52:07

文|灵里

“我好像被某个组织盯上了。”

“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踪,没法面对将来的痛苦与折磨。”

生命的最后阶段,张纯如战战兢兢地跟家人说了这些话。2004年11月9日,她驾车至荒无人烟的地段,开枪自杀。

那一年,她36岁。

36岁,张纯如的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她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以至于说出这些话?

01.

张纯如的祖父是抗日战争中的将领张铁军。在战火的硝烟中,他带着家人流亡至台湾。后来,张纯如的父母前往美国求学,于1968年生下了她。

1988年,正在上大学的张纯如与布瑞特·道格拉斯相识。两人一见倾心,于次年订下婚约。1991年,二人结成夫妻,踏入幸福的婚姻生活。

大学毕业后,张纯如进入《芝加哥论坛报》工作。没过两年,她又获得了写作硕士学位。此后,她便一直为《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和美联社撰写稿件。

既有体面的工作,又有美满的家庭,张纯如本该安安稳稳过一生。可命运交给了她一个沉重的任务,让她走进历史的黑暗之中,也陷入了绝望的漩涡之中。

02.

张纯如还年幼时,父母常跟她讲起抗日战争。战火在全国蔓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每每讲起,他们的声音都在颤抖。

“不能忘记这一切,尤其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这是父母对张纯如的叮嘱。

随着她查阅的资料越来越多,她明白复杂而又黑暗的政治斗争对历史的记载有多大影响。

每每听到这些,张纯如总是不寒而栗。对于一个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来说,这些事情太不可思议了。

那时,她总是跑到公共图书馆去寻找相关资料,但奈何一直没有找到。渐渐地,她对这件事的好奇心也消退了。

时隔20余年后,张纯如应邀参加了一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会议,会上展出了当时的黑白照片。

看到那些令人头皮发麻的照片,张纯如才意识到,儿时所听的并非可怖的传说,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张纯如又去各大图书馆搜寻了一番,发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少之又少。她疑惑,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段历史没人记载?为什么没有学者研究呢?

随着她查阅的资料越来越多,她明白复杂而又黑暗的政治斗争,对历史的记载有多大影响。

日本右翼坚决否认这段历史,焚毁了相当多一手资料,还篡改历史教科书,以掩盖自己的罪行。关于当年大屠杀事件的资料,只有很少一部分被留存下来。

这段历史就要被完全遗忘了。

张纯如想:“倘若我生于那时那地,我定是其中一具无名尸体。几十年后,没人会记得。犯罪者甚至销毁一切,说那都没发生过。”

光是想一想就令人胆寒。张纯如不忍30万冤魂被无声埋进历史的尘埃中,她决意为他们呼号,让人们看到这段惨痛的历史,让日本为当年犯下的罪过道歉。

03.

1995年7月,张纯如前往南京进行实地走访。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因气候不适,张纯如隔三岔五就感冒。但她毫不在乎自己的身体,每天都在热浪中工作10余小时。

她整天奔波在路上。逐一采访当时的幸存者,寻找当年发生惨案的地址,翻阅国内存留的资料。

采访时,她全程录音,回去后再找人翻译;她不太会中文,查阅中文资料非常艰难,需要人一字一句翻成英文;她耐心地将中美两国的资料相对照,以核实情况,遇到有疑惑的地方,会追根究底。

张纯如在南京待了近一个月,掌握了大量原始材料。

1996年,张纯如又前往德国寻访。幸运的是,她找到了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德国商人拉贝的外孙女,获得了《拉贝日记》。

“我开车去勘查电厂,沿路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体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枪声此起彼伏。”

《拉贝日记》记录了数百起惨案,成了南京大屠杀不可否认的证明。

除此之外,张纯如还在耶鲁大学里发现了《魏特林日记》。

“日本兵不断闯入民宅,从12岁的女娃到80岁的老妇都惨遭蹂躏。男人们被驱赶出去,孕妇被残忍剖腹。”

《魏特琳日记》记录了魏特琳在南京的所见所闻,是对日军罪行最有力的控诉。

两本厚厚的日记,像沉重的巨石压在张纯如心上。里面血淋淋的描写,让她忍不住作呕。她遏制住恶心与悲痛,一行一行看下去,看得泪流满面,看得捶胸顿足。

经过张纯如长时间考证:短短6周之内,日军进行了28次大规模屠杀,858次小规模屠杀,奸污妇女2万多次,共计杀害了30余万人。

04.

历经三年潜心研究,张纯如在泪水中写成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地震般轰动。短短一个月内,《南京大屠杀》就登上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

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持续了数年,之后再版十余次,印刷数量超百万。各地民众争相抢购,各大报纸及名人纷纷发表评论。

史咏曾评价:“在这个动荡的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张纯如的著作唤起了民众对二战中这段最黑暗历史的关注,为通向未来和平的道路洒满阳光。”

张纯如原以为,这本书会沉睡于图书馆中,没想到竟大放异彩。这让她笃定,还有更多人想知道当年的真相。

她开始带着自己的书到世界各地演讲。她一次次揭开历史的伤疤,将鲜血淋漓的真相摆在人们面前。

终于,她的努力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影响。

05.

2005年,日本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华人集体震怒,发动大规模签名抗议运动,日本的野心落空了。

报道表明,日本没有资格进入安理会的原因,就是其仍没有为二战中的罪行真诚道歉。很多报道都提及了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

2007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之际,加拿大拍摄了电影《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美国制作电影《南京》。2009年,中、德、法合作拍摄电影《约翰·拉贝》。

2014年2月27日,我国将每年12月13日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这段就要被遗忘的历史,终于进入了大众视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这些成果,离不开张纯如的努力与坚持。

但这些成功的后面,布满了张纯如的眼泪、恐惧和痛苦。

06.

整整三年时间,张纯如都浸泡在血腥、恐怖、黑暗的材料中。这些材料像穿越几十年的子弹,一颗一颗刺穿张纯如的心。

她在一张张可怕的照片中挣扎,在一段段泣血的文字中煎熬。

日军强暴完中国妇女后,让她们摆出难以启齿的动作,还挖出她们的内脏,割掉双乳,活活钉在墙上。

他们迫使父亲凌辱自己的女儿,儿子蹂躏自己的母亲,还强迫其他家庭成员在一旁观看。

他们将中国人的头砍下来,整整齐齐排列好,拍照留念。有时还在人头嘴里插上烟头,以供娱乐。

日军的罪行,罄竹难书。

这些令人作呕的杀人方法,张纯如要一一细看,研究,再用自己的文字描写出来。创作的过程中,张纯如气得咬牙切齿,食难下咽,寝难安。她迅速掉体重,成把成把掉头发。

打字时,她打着打着就泪如泉涌,仿佛看到屏幕里正在进行大屠杀,鲜血四溅,溅到她身上。

张纯如的母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疼得不得了。她劝张纯如停下工作,别再折磨自己了。张纯如却对母亲说:“我有责任为无言者呼号,有责任将遇难者从遗忘中拯救出来。我所承受的,远不及他们的遭遇。”

在极端痛苦与忧郁中,她完成了《南京大屠杀》。可她自己,却遭到了黑暗的反噬,还被日本右翼势力报复。

07.

《南京大屠杀》刚出版,就在日本激起了千层大浪。指责和谩骂像无数利剑刺向这本书。

巫召鸿说:“一本至今未以日本文字在日出版的著作,竟受到如此集中的非难和批评,这是史无前例的。”

日本不仅批评这本书,还对张纯如进行攻击。

她的手机每天都被骚扰电话打爆,收到的信封里装着子弹,购买的婴儿用品里塞满恐吓纸条……

张纯如的精神状态受到了很大影响。

打开电视机,她看到屏幕里在杀小孩,血流成河。天空是血红色,烈火在燃烧,人们在火焰里挣扎,就像地狱一样。

她感觉窗外有人在偷窥,房间里的东西被人动过,走在路上被人跟踪……她精神恍惚,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觉。

但即使精神受到了巨大冲击,还遭到日方报复,张纯如还是毅然决然继续揭露日军罪行。

她患上了忧郁症。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仍旧奔走在搜集资料的路上。

2003年,张纯如精神奔溃,住进了医院。2004年8月,她在收集资料的途中病倒,又一次入院治疗。

出院后,她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忽好忽坏。

2004年9月,张纯如冒出过自杀的念头。到了10月份,她精神恍惚,已经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就将他送去了外公外婆家。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的丈夫报案,称张纯如失踪。全家人胆战心惊,四处寻找。而后,警方发现了她的尸体。

那天,张纯如开着白色轿车,到了一段荒芜地带。她掏出手枪,扣下扳机,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08.

“在过去的这些时日里,我一直在为生或死而纠结。

我这样做,是因为太软弱,无法承受那些痛苦和烦恼的岁月。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异常困难,就像正溺毙于汪洋大海之中。我知道,我的所作所为会把这种痛苦加于他人,尤其是那些最爱我的人。

请原谅我,原谅我,因为我无法原谅自己。”

这是张纯如自杀前,留给家人的遗书。

她的生命,随着枪声的响起戛然而止。她的爱,她的善良,她的渴望,却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她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却用自己的身躯,扛起了沉重的历史。

张纯如的葬礼上,一首诗歌这样写道:

如天使般,你代表善良、勇敢;

如天使般,你是她的使者;

为正义,你为无言者请命,

为历史见证,为人道,你付出自己的生命。

张纯如已经逝去,但我们不能忘记她。

不能忘记,她将尘封的历史搬到我们眼前;不能忘记,她曾为我们而痛苦彷徨;

不能忘记,她曾这样绚烂地活过,像夜空的流星,留下了最美的倩影。

09.

翻开《南京大屠杀》,可以看到一句话:“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覆辙。”这是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的话,也是张纯如最喜爱的一句名言。

如今,我们应当谨记,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覆辙。

我们要记得当年所受的屈辱,记得我们曾怎样在敌人的刀下嚎哭,记得我们曾多么渴望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都建立在历史之上。

历史不该被遗忘。多少同胞为我们今天的和平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仁人志士为我们今天的繁荣昌盛前仆后继,多少无辜民众惨死在幸福的前夜。

不能忘记,我们曾有屈辱的历史!

不能忘记,我们身上肩负的沉重使命!

站起来了,我们坚强的祖国!

富起来了,我们曾被血染红的疆土!

强起来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从未忘记!

.END.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0 阅读:11

森阳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