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饭渣”竟成“惩罚饭渣”,家长都踩了哪些坑?(二)

宛爸育儿日记 2024-08-01 22:14:58

前几天分享了一些

“整治饭渣”的内容

如果你还没看过,可以看看

了解上一篇视频中的爸爸踩了哪些坑

今天继续分析为了让宝宝好好吃饭

爸爸又采取了哪些行动

又踩中了哪些坑呢?

▽▽▽

经过上一次的“饥饿战术”,似乎效果不大,某一天宝宝没有吃晚饭,家长决定晚上只给水。

半夜宝宝饿得一直哭,爸爸一直告诉宝宝“你没饭吃”。至于最后到底给宝宝吃了没有,视频没显示也没有提。

镜头一转到了早上

这就不得不提一些自媒体制作的技巧了,似乎是孩子饿了一整夜,画面配的字幕是“终于熬到早上,吃了一半开始玩饭”

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玩饭”,而孩子其实已经把饭吃了一半这个信息非常容易被忽略。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右下角一大碗看起来是红豆汤的食物,从碗上的印记可以看出孩子喝了差不多三分之二。一岁半的宝宝,饿了一整夜,喝下这么多汤也正常。

但爸爸不这么认为,仿佛宝宝一口食物都没有吃一样,执着地问宝宝要不要吃,如果再看到宝宝玩的话,要离开餐桌。

在得到宝宝说“好”的回应后,爸爸把食物重新放回到餐桌上,说“吃呀”。

这时宝宝只是做出了大口吃食物的表情,但并没有动手拿起食物送进嘴里。妈妈看到宝宝只是低头用舌头舔面包,鼓励宝宝“抱起来,两个手抱抱”,宝宝却摇摇头,表示不愿意用手拿食物。

爸爸依旧在旁边问“你吃不吃?”

宝宝从妈妈手里接过来一个馕开始啃起来

下一镜头妈妈爸爸继续问宝宝还要不要继续吃,不吃就把食物拿走,说着把馕拿开。从视频中能看出这个馕已经被宝宝啃掉了一点边的。

既然宝宝不愿继续吃了,妈妈就把宝宝抱出了餐椅。爸爸把宝宝的剩饭拿来,说对付这种宝宝就要用“霹雳手段”。接着又继续跟宝宝说“你不吃了去玩吧”。

其实中视频中看到宝宝早餐吃的量还是可以的,红豆糊喝了三分之二,蒸蛋羹吃了大概四分之一的样子,又啃了一点馕。

01

好好吃饭 / “饥饿疗法”要注意细节

因为宝宝不好好吃饭,愤怒的家长决定不给宝宝东西吃,这在我们工作中很常见,可以说这种“饥饿疗法”也是家长最容易想到的解决孩子吃饭问题的办法之一,但又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细节,反而让宝宝对吃饭这件事儿警惕性更高。

1、只饿一顿不能坚持

其实“饥饿疗法”的本质是家长坚持原则,让宝宝每天只吃三顿正餐,取消零食和水果等额外加餐,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故意去饿宝宝。

如果家长不理解这个本质,就容易出现自己生气的时候饿孩子一顿,等宝宝饿极了要吃饭了,家长感觉宝宝正常了,于是坚持的原则消失了,水果零食又恢复了,这就继续重蹈覆辙,反反复复解决不了孩子的吃饭问题。

2、忽略影响孩子吃饭的其他原因

饥饿感确实能够驱使宝宝主动吃饭,但如果宝宝存在吞咽多咀嚼差的问题,家长提供的食物宝宝咬不断嚼不烂,咽不下去,饿极了宝宝也吃不了。

3、宝宝吃饭没达到家长的标准,被认为是不好好吃饭

这是这段视频中爸爸犯的错误。宝宝明明吃了,只是吃的量没有达到爸爸认为“吃饱”的标准,就被爸爸认定宝宝没有好好吃。

孩子不是机器人,吃饱了没有,饿不饿,必须让宝宝自己决定。不能家长说没吃饱就是没吃饱,家长感觉孩子饿,孩子就必须吃。

02

好好吃饭 / 关注孩子吃饭的过程和细节

从这段视频中宝宝吃的食物能够看出是软烂的蒸蛋羹和可以直接喝的红豆糊。

宝宝吃饭一定是吞咽多咀嚼少。

从爸爸又重新把饭菜拿来,给宝宝了一个面包让宝宝吃,宝宝只是做出了啊呜啊呜大口吃和咀嚼的动作,但并没有真的咬面包,而是用舌头舔了舔面包皮来看,这个面包宝宝很可能不知道从何下口,或者因为咬合力太弱咬不动面包所以拒绝吃。

随后妈妈给了一个馕,宝宝开始啃馕,说明宝宝还存在味觉上喜欢重口味食物的问题。面包的味道没有馕重,所以不吃。

这也对应上了上次我们分析的视频中宝宝为什么不吃饭。

这样的菜和米饭,这种大小的颗粒,对孩子来说入口后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所以宝宝不会吃,或者含一会儿把菜汁味道吸吮完,吃吃味道就吐出来。

如果像视频中爸爸这样只盯着宝宝吃了没有,吃了多少,不去仔细观察和分析宝宝为什么不吃饭的原因,宝宝就很难改变。

03

好好吃饭 / 尊重孩子的选择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视频中爸爸一直在说“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吃就去玩”,可是行动却恰恰相反。

在另一段视频中宝宝选择不吃了,离开餐椅后宝宝离开餐椅在地上爬着玩。

爸爸看到宝宝爬远了于是说“你还有怨言了?过来!”说着把宝宝拖过来,说了下面一段话:

“我们以后,我们家,只要你在这个家里住,我们的规则就是这样子,好吧?除非你满18岁然后你搬出去,去外面住,我们的规则不是这样子。只要你在我们家,你的规则就是这样子。”

这段话其实真的没必要说。且不说一岁半的宝宝完全不能理解这样一大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刚才爸爸还说不吃饭了就离开餐椅,可以不吃了。下一秒就来说教所谓的原则,这长长的一段话其实依然在传递一个信息——你必须吃饭,在这个家里不允许不吃。

家长言行不一是非常容易让孩子产生困惑的,这样说一套做一套也不利于孩子理解规则。

我们经常说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选择了不吃,结束就餐,那么就是结束了,只要家长坚持好原则就行。至于说没好好吃饭,孩子饿不饿,他自己是能感受得到的。家长的焦虑情绪,尽量放在心里而不要表现在行动上。因为担心孩子吃得少,会饿坏,很多家长“替孩子感觉到饿”,于是在饭后给奶给水果,给零食,这些都会加重孩子的挑食行为。

在经过了几天爸爸和孩子这种严厉的互动后,家长没有找出影响孩子吃饭的原因,后续的视频中宝宝对爸爸产生了恐惧,吃饭时爸爸说话就向妈妈求助,我们明天继续分析。

0 阅读:0

宛爸育儿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