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年,义渠安国的使者团抵达了汉羌边境的金城郡。
义渠安国一到,就派人去给羌族豪族送信,邀请他们到金城郡来谈判。
羌族豪族仗着背后有匈奴人撑腰,也不惧怕,一下子就来了三十余人。
谈判开始。
义渠安国直接怼脸开大,你们侵我汉地,杀我汉人,掠我汉产,意欲何为?你们反叛我大汉王朝,是想和我大汉王朝分庭抗礼吗?是不是活拧巴了?简直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羌族使团着实被义渠安国的气势吓了一跳,但是想到自己背后有大汉王朝最大的对手匈奴撑腰,又缓了过来。
缓过来的羌族使团刚要开口反击,就发现自己再也没有反击机会了,因为义渠安国叫出了早就埋伏好的刀斧手,把这三十多个羌人全部剁成了肉泥。
义渠安国本以为他的这一招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吓得羌人自觉投降,但是没想到起到了反效果,彻底激发了羌族人对汉人的仇视。
虽然羌族人的首领们都被义渠安国杀尽了,但是羌族青年杨玉自觉地站了出来,率领着羌族人对汉人展开了凶狠的反击。
金城郡很快被攻破,义渠安国狼狈的逃回了长安。
看到义渠安国的惨状,汉宣帝知道,赵充国的计谋失败了,现在除了派兵别无他法了。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汉宣帝无将可用。
汉武帝性格暴躁滥杀将领的影响还未彻底消散,导致本来军中将领就少的可怜,再加上诛杀霍氏一脉,又斩杀了大批军中将领,如今朝中可用的将领真的是捉襟见肘了。
就在此时,已经73岁的老将赵充国再次站了出来,申请出战!
汉宣帝被赵充国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派其出战,将朝中全部军队交由赵充国指挥,去往前线攻打羌国。
赵充国却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还是先去金城前线看看情况,再决定带多少兵马,用什么战术吧。
呶,这就叫专业!!
另外,这也是“百闻不如一见”的出处。
赵充国一人一马赶往了金城前线,三日后就返回了长安。
赵充国笑着对汉宣帝说,陛下不必担心了,据臣观察,羌族人不过是乌合之众,陛下给我一万兵马,臣便可平定羌族之乱。
汉宣帝说,我还是给你两万兵马吧,保险一些。
赵充国说,完全没必要,陛下相信我就是。
第二天,赵充国就带着一万兵马马不停蹄的赶到了金城郡,并且连夜修起了坚固的要塞。
羌族人知道汉军到来,立刻包围了赵充国的要塞,在要塞外辱骂叫战。
但是,无论羌族人骂的多难听,赵充国就是不出要塞与其交战。
就这样骂了几天,连大汉的先祖刘邦都从头骂到脚,赵充国始终不给任何反应,羌族人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于是撤兵了。
羌族人刚撤兵,赵充国就打开了要塞门,亲自前往侦查,结果发现羌族人的军事要道四望峡谷竟然无人把守。
赵充国大喜,连夜带着汉军穿过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四望峡谷,绕到了羌族人的大后方,然后在那里又连夜建了个要塞。
羌族人知道后,惊掉了下吧,这汉人难道会飞?怎么跑到我们后方来了?
羌族人赶紧派兵去拔这颗钉子。
赵充国还和上次一样,无论羌族人如何叫骂,就是不开要塞门与羌族人交战。
赵充国到底在等什么?
我们下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