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彭德怀找到一对母女,速报毛泽东,主席大喜:可算找到了

学林看历史 2023-06-10 04:17:07

1939年,徐特立奉命到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工作,临别时找毛泽东谈话。

毛泽东叮嘱了一番工作上的注意事项后,又向徐特立说了这样一番话:“此去长沙,一定设法找到刘玉英母女俩,这是我牵挂多年的心愿呀!”

徐特立点点头,郑重地答应了。

事实上,这不是毛泽东第一次派人寻找刘玉英母女了。找到刘玉英母女,已经成了他牵挂多年的一个心愿。

十多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多次派人寻找这对母女。然而,一次次的寻找都以无果而终,找不到这对母女,让毛泽东始终感觉惭愧和缺憾。

刘玉英母女究竟是什么身份?毛泽东为什么如此牵肠挂肚,一定要找到她们?而这对母女又到底隐藏在哪里,徐特立能完成毛泽东的心愿吗?

1930年9月10日,毛泽东赶赴长沙,与彭德怀共同指挥红三军团第二次进攻长沙。

两强联手,仍然不能攻破长沙分毫,反倒是红军损失惨重,毛泽东不得已下令撤围退军,途中挥笔写下一首《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军事不利,毛泽东心情当然不好,但从这首词中,我们看不到他的失意情绪,仍然对革命前景充满信心。给予毛泽东信心的,除了坚定的信仰,就是词中提到的黄公略,而我们前文提及的刘玉英母女,正是黄公略的妻子和女儿。

毛泽东诗词中很少直接提及将领的名字,“彭大将军”彭德怀算是一个,黄公略是另外要给,而这首词写于1930年,时间非常早,“偏师借重黄公略”一句更是公开表达对黄公略的倚赖。那么,黄公略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能被毛泽东如此看重呢?

黄公略,湖南湘乡人,跟毛泽东是老乡,年龄比毛泽东小了5岁。

1916年,18岁的黄公略正在家乡教书,听说袁世凯与日本人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无比愤慨,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参加湘军。

在湘军服役期间,黄公略结识了另一个老乡兼战友彭德怀,两人并肩战斗,历经血与火的考验,结为生死之交。黄公略虽然身体瘦弱,但双目炯炯有神,富有爱国精神,且兼备文韬武略,在湘军中颇有威望。

1926年,黄公略响应号召,率部参加北伐,并在攻克武昌过程中立下战功,次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学习。当时黄埔军校有大量共产党员,黄公略受到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潮影响,选择了信仰马列主义,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形势瞬息万变,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广州也不例外。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12月,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黄公略也参加了起义,与中外敌人浴血奋战。

然而,起义军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黄公略随后潜回湖南,在老战友彭德怀(时任国民党湖南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的帮助下,出任独立第5师第3团营长。

黄公略没有被起义失败吓倒,他不改初心,继续革命,1928年7月又和彭德怀、滕代远等人一起领导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创立了红五军。

平江起义后,部队下一步往哪里走成了当务之急。

此时,毛泽东已经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彭德怀和滕代远、黄公略商议后做出决定,上井冈山,找毛泽东。为了稳妥起见,彭德怀、滕代远先率5军主力赴井冈山,黄公略率余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继续开展游击战争。

此时,黄公略再次展现出自己非凡的文韬武略。他带着只有几百人的部队,一边跟敌人斗智斗勇打游击,一边发动群众,先后组织发动了一系列工农暴动,实力不断壮大,还多次主动出击,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硬生生地开辟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930年,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主力先后两次进攻长沙,均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黄公略却打得有声有色,他率红六军将分散的游击区变成了连片的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在34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覆盖人口400多万。毛泽东对黄公略的成就极为赞叹,“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就是表达他对黄公略的信赖和倚重。

由于黄公略的出色表现,他与伍中豪、林彪一起被誉为“井冈三骁将”。

蒋介石为了除掉这些眼中钉,想出了“策反”黄公略的诡计。他命人把黄公略的母亲、妻子押到长沙软禁,又在报纸上大肆宣扬“黄公略既将母亲与妻子送来长沙,足见悔过情殷,投诚心切”的谎言,大肆混淆视听,妄图破坏红军团结。

后来,蒋介石又派黄公略同父异母的哥哥黄梅庄,携带1500块大洋和蒋介石的亲笔信进入苏区劝降黄公略。彭德怀觉得事有蹊跷,设计套出了黄梅庄的话,并将其软禁起来。

毛泽东决定让黄公略自己处置黄梅庄,当黄公略得知哥哥的所谓“使命”后,气愤地与黄梅庄决裂说:“黄梅庄,我们不是兄弟,而是誓不两立的仇敌!”随后,他立即给彭德怀回电:“大义灭亲,就地正法!”

根据黄公略的要求,红军砍下黄梅庄的头,装在一个木箱里,写了一封“蒋贼卖国,罪当刀剐,梅庄甘当走卒,还尔狗头”的信,让同来之人带回去送给蒋介石,蒋介石看过信才知黄公略斩断亲缘,义无反顾,绝不可能被自己收买,便决心将黄公略置于死地。

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黄公略率部队转移,途经江西吉安东固六渡坳时,遭遇敌机袭击,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黄公略牺牲后,毛泽东深感痛惜,亲自主持追悼会并撰写挽联。

烈士已矣,家人犹在。黄公略与妻子刘玉英育有一女黄岁新,平时住在湖南湘乡桂花树高模冲老家。由于担心反动派对烈士遗属不利,毛泽东多次派人到黄公略老家寻找,但是由于战乱频仍,一次次寻找都没有结果,成为毛泽东放不下的一个心愿。

1939年,徐特立奉命到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工作时,毛泽东再一次想起老战友黄公略,便委托徐特立设法找到刘玉英母女,以了却多年的心愿,这便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了。

其实,此前周恩来在衡阳视察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时,也曾给刘玉英写过信,并派人到七老家寻找过,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结果。1939年10月,徐特立来到衡阳后,也是第一次时间给刘玉英写了一封信,请她带女儿来衡阳会面。

这一次,刘玉英收到了徐特立的信,心里十分激动,这位裹着小脚的农妇雇了一顶轿子来到衡阳,见到了组织派来的亲人。两人见面后,刘玉英回想起往事,讲起这些年的不易,激动不已,泣不成声。

徐特立打算把她送到延安,但刘玉英拒绝了,这一次她没有带女儿来,而且还要留在老家侍奉年迈的婆婆。徐特立见状只好嘱咐她带好女儿,等革命胜利了再来接她们。

毛泽东收到徐特立的报告后,深表遗憾,但能落实烈士遗属仍然健在,也足以宽慰了。就这样,刘玉英回到了湘乡后,一住又是10年。

1949年下半年,湖南和平解放。

彭德怀想起了老战友黄公略的遗属,以及毛泽东多次派人寻找的经历,便派侄子彭起超到长沙寻找刘玉英母女,但这一次仍然是无果而终。直到一个多月后,12兵团司令萧劲光、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才派人找到了刘玉英母女,并派人将她们一路护送到北京。

随后,彭德怀将这个好消息报告给毛泽东。得知苦寻十余年的烈士遗属已经找到,毛泽东大喜过望,高兴地说:“可算找到她们了,我的心愿也算了却了。”

这一天,毛泽东终于可以告慰黄公略烈士的在天之灵了。

2 阅读:51

学林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