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超然于物外,遗世独立。无意与世俗争名夺利,亦无意被外物所累。他的一生干净如清风明月,可谓大自在、尊严干净体面与世无争地活着,大气磅礴的文风。清静无为的独立人格、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生信仰。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修养最高境界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妙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夫庄子之修炼,自逍遥游出现三个层面:
1、对自然物的想象力、艺术审美观、控制念头进而变化万千,这是艺术审美的灵性生命的体验。很少有人能够从逍遥游中直接洞察人对现实的体悟和超越。
鲲鱼
文化艺术也是人类的对宇宙大自然的探索。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内在生命的体悟,实现精神状态和价值的身心愉悦。而这个过程,与科学机械逻辑推理无关。近现代以来,不少人强调了科学的客观真实性,而忽视了内在精神和审美的真实性。即用科学来否定艺术。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验分为:科学、宗教、历史、哲学和艺术创造五大类型。如果谁对这个或者那个缺乏认识, 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谁对哪一个持否定,会陷入愚痴。因此庄子逍遥游是心灵的真实,是灵性生命的觉醒。是对自然和现实的超越,而艺术审美,可以直接认为是向宇宙大自然要能量。即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强调内在精神的绝对自由。
2、蜩与学鸠、斥鴳对鲲鹏的嘲笑,这里用伟人的一句总结: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第二个境界是不论处境到底是哪种昆虫和鸟,一定要学会自得其乐、思变进步、自我完善和超越。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小知不知有大知,小巫不知有大巫。朝菌不知蟪蛄。曾经有一个人:荀子在《解蔽》一文中评价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意思是他只知道谈论天道,而不明人事。这是不对的,看看人家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是不了解社会?!还有一个人、郭象注解庄子,试图贬低鲲鹏的价值:他把逍遥游庄子在里面使用了展翅高飞的大鹏与鹌鹑、昆虫的对比,来说明三者虽然境遇千差万别,但并无高下之分。而郭象则认为,无论是大鹏、鹌鹑还是昆虫,都有它自己的名分,并通过这个名分在它所属的整体——也就是“自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各安天命。这显示他极力维护等级制度认为不同事物要各安自己的位置。他把儒家定的社会秩序和道家的自然对立起来了。这样解释的逻辑:只要符合“自然”,等级制便也成了“逍遥”的一部分了。斥鴳就应该安心做斥鴳,而且斥鴳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也是自由的境界。这显然是和庄子的思想内核是追求思想超越的革命、维护人格独立平等精神相背道而驰的,儒家则是要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从天道角度来说,历史的循环往复并非简单重复,而是斥鴳有可能退化为蜩,鱼可能进化为鲲鹏。伟大领袖毛泽东非常擅长用庄子典故,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真正的庄子,是天道促进社会变革的境界。老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却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因此那些阻碍社会发展的僵化思维,如同鸡、蜩一样渺小。
3、无己、无功、无名、无我是超凡脱俗的思想飞跃。孟子说:大而化之之为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感化万物和众人,用宏大思想引领时代和使每个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圣,圣功而不为人们所知,混沌自然之谓神的境界。圣则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不测天意,不猜人心。赞誉不受,宠辱不惊。外不为物累,内不为妄念烦扰。其辟谷亦非绝世。列举: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肩吾、连叔、接舆三人都是上古修道的高人,肩吾问连叔是想通过连叔印证一下接舆对肩吾所言的修炼体会是否言过其实。通过以上,则表达了庄子从修己到利益众生的改变。
综上所述,道家文化是从内在修行遵循自然规律,从自我修身修心艺术审美思想改变来感化和影响他人的。虽然没有提革命,但可以理解为智慧、思想的改变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宗诚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