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吾书法——历经风霜,凝聚岁月沧桑

抱朴轩文化人 2024-02-11 17:14:54

陶博吾(1900-1996),江西彭泽人,一生坎坷,书画诗文样样皆通。他的书法个性独特,脱颖而出,成为20世纪书画家中的独特存在。本文将深入探讨陶博吾的书法艺术,解析其创作风格及独特魅力。

1926年,陶博吾考入南京美专,然而战乱中辍学,回到家乡担任小学教员,后再次考入上海昌明艺专。这段经历为他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然而,逆境与战乱一直影响着他的艺术探求。抗战时期,陶博吾在动荡中流连赣中南,任中学教师。建国初期,他因政治原因被开除公职,遭受冤屈。直至1970年被下放农村,他才得以平反,回南昌,重新开始创作。

陶博吾的书法早期以篆书为主,崇拜吴昌硕的石鼓文,然未能亲自领悟吴昌硕的艺术,这是他心中的遗憾。在篆书方面,他努力传承吴昌硕的风格,追求力量、欹斜,夸张的顿挫感。然而,这种风格在线条的连贯性和字体的结构上仍显不足,不及吴昌硕的流畅、浑厚、端庄、饱满。

在行书方面,陶博吾的作品清瘦、扭动,但在笔墨的运用上显得扁薄、粗糙,缺乏流畅的折转。这使得行书作品在技术控制上相对严格,但在艺术表现上显得乏善可陈。

陶博吾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艺术家,书法作品凝聚了他的个性与经历。在上世纪80年代书法热潮中,他的书法赢得了专家和公众的双重喜爱。他的线条表现出沉重的挥运与果敢的折转,结体欹斜、凝重,呈现出一种紧促的布局与铿锵的节奏。这体现了他坚韧的性格,自由而任性地挥洒着墨汁。

在陶博吾的书法遗作中,有些作品离传统较近,与他的个性距离较远,但它们在今天仍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这引发了对自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崛起以来对艺术家“个性”的过度崇拜与依赖的反思。陶博吾的经历使人们深思:“个性”真的如此重要吗?什么样的“个性”表现才可能汇入艺术史的巨川?

陶博吾的命运或许曲折,但他对书法的独特追求,对传统的发扬光大,以及在逆境中坚持创作的精神都使他的艺术传世而流芳百世。他的墨宝不仅仅是

一种书法作品,更是他命运坎坷中的心灵宣泄,一种对艺术、对生命的坚守。“年来历尽风霜苦 欲再凌空知已难”,这句话既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也是他书法意境的凝练,留下了一段深深的书法传奇。

1 阅读:41

抱朴轩文化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