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为何吓人?专家:多因疾病不确定感,做好这些就没事

黄氏说趣事 2024-10-13 19:11:27

脑卒中又名中风,是由多方面复杂的因素所造成的脑部血管的堵塞或者破裂,使脑部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进而造成相应神经功能受损为特征的脑部血管性疾病。

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是脑卒中疾病重要的特点。

全球脑卒中者已高达8000万,其中中国较多,有研究表明我国仅仅40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数就已经超过1300万。

脑卒中是目前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重要疾病因素。

虽然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存活患者的致残率和复发率较高,其中导致残疾达到62%,二次复发脑卒中达到30%。

我国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比例约达33%,首次发病患者中年龄小于64岁的比例超过66.6%。

脑卒中在各方面造成的问题都较强,特别是在中青年人中,如身体残疾、认知障碍、疲劳及劳动力的丧失等。

在给病人家庭的负担,社会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带来了沉重负担的同时,还降低了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什么是疾病不确定感?

疾病不确定感为1962年最早指出,1988年学者又指出了疾病不确定感理论。

它指代人们在遇上疾病时,对和疾病相应的事件缺少一定的认知和判决能力。

当疾病产生相应刺激时,人们由于缺少这些能力就不能对这些刺激进行推判、总结及应对,不确定感也因此诞生。

同时,此理论指出,人们疾病不确定感的造成因素主要有4个:对疾病自身症状的不清楚;对复杂的治疗、护理不明确;对疾病相应诊断、严重程度不清楚;对疾病的整个演变过程、预后不能预料。

疾病不确定感并非固定在一个水平,其伴随病人对疾病认知的变化而随时都可能发生及改变。

它在疾病整个相应时期内(确诊、医治、康复、复发等)都可能产生,若病人对任意时期的疾病相应事件不明了,疾病不确定感就接踵而来。

疾病不确定感对病人应对方式、健康结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而要加强对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关注。

国内外起始时疾病不确定感应用的疾病领域在急性病,如今疾病不确定感逐渐用于癌症、慢性病、照顾者等,且国内对其的研究晚于国外;此外,研究多为横断面,干预性的也渐渐涉入。

但国内外医学研究对于中青年脑卒中疾病不确定感的涉入还较少,在人们惯性观念中,老人才是患发脑卒中的人群,中青年对其认识不足,一旦确诊此疾病后容易引发否定、排斥、焦虑、不知所措等,其内心的不确定感也由此而诞生。

二、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据调查,每10万个体中就有1000多例脑卒中者,此病在个体致残/死中也是主要角色。

并且其趋势越来越表现为年轻化,中青年比例约达33%,首次发病患者中年龄小于64岁的比例超过66.6%。

虽然近年由于医术的进步,患者死亡率有所下降。

但是存活病人致残率还是较高,这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成为我国卫生建设中重要的探讨领域。

相应调查指出患者对脑卒中认识不够,突然发生脑卒中后感到手足无措,对脑卒中的症状、预后等相应知识缺少判断及预测。

漫长的康复理疗和二次发生卒中等使患者对未来的生活出现迷茫,均易使患者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会造成患者心理和社会适应不良,影响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患者对脑卒中认识不够、低估了脑卒中风险,认为自己年轻不会发生脑卒中。

结果突然发生脑卒中后感到手足无措,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如治疗、康复、费用、预后等了解较少并且难以预测,此疾病不确定感容易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

此外,中青年期是社会参与的重要阶段,中青年人承担重要的家庭和社会责任,长期的康复和二次复发脑卒中等使患者对未来生活迷茫,均易使患者产生疾病不确定感。

这些疾病不确定感会造成患者心理和社会适应不良,影响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程度并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所谓疾病不确定感代表的含义是人们在遇上疾病时,由于对疾病相应的事件不清楚及对疾病有关联事件的认知的缺少,在疾病所造成相应事件的整个历程中产生困惑及担忧等(其不仅包括已知的,如对疾病的概念、症状、治疗等不清楚。

还包括未知的,如无法推测疾病最终结果、预后及自己未来发展等),人们的疾病不确定感最终就由此而出现。

疾病不确定感生成后并非固定处在该水平不变的,它可以在病人病情发展的任何一个时间阶段。

例如疾病的诊断、后续的治疗、康复锻炼以及预后等,若是病人在这任意时期对疾病相应知识不了解时,接着就出现了疾病不确定感。

中青年对脑卒中认识不足。

一旦确诊容易产生否定、焦虑、不知道如何应对;脑卒中患者身体康复缓慢、经济负担重,使其无法预测自己未来的状况,不确定感就会产生,进而直接或间接的就会影响患者的健康结局及生活质量。

患者应对疾病的方式受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疾病不确定感越低,患者面对疾病的态度及方式就越积极,从而采用有意义的防控措施。

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来自很多因素,其机制也较复杂,但做好这些措施就不用慌。

三、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的措施

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涵括多层次内容,整个社会网络所供给的心理、物质、社会层面的支持都属其范畴;同时,社会支持的提供者也多方面,亲朋、其他人等都可以向个体提供支持。

研究指出,这些支持越好,人们的心理也越健康,越能应对紧急及突发等事件,不确定感越低。

有学者曾对心脏病者实行家庭支持干预得出,家庭支持能缓解其疾病的不确定感。

因而,护理工作者要关注病人社会支持,发挥亲朋、病友、医疗者等支持的作用,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2.教育干预

教育干预是经某种途径提高病人对疾病相应事情的认知,从而提升其健康促进能力。

现今,教育干预手段也多元,工作者要有效支配发达的网络(如微信群)等途径加强教育而提高病人对疾病相关认知。

3.信息支持

信息支持指代向病人提供与疾病相应的信息,提高其认知。

如今,信息的来源变得多元(如网络媒体、手机、电脑、书籍等),病人可经这些媒介得到相应信息,进而认识及了解疾病。

故而,医院可搭建相应可靠及专业的平台或网站,为病人输送专业知识、在线解答,降低其不确定感,促进其高质量生活。

4.认知干预

认知干预表示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认识,来降低人们的负面心理,提高其健康生活。

经学者通过认知干预对50名骨肉瘤者实行调查,结果指示认知干预可改善病人心理、提升睡眠、消减不确定感。

故而,医护人员可适当实行认知干预来提高病人的认知,降低其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5.重视健康素养指标

健康素养表示的是人们在医疗、健康促进等方面,获取、理解并处理相应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此类信息和服务来做出正确判决,促进健康的能力。

学者对急性、慢性及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得出健康素养对患者的管理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

较好的健康素养让患者更加关注健康保健,积极预防脑卒中造成的残疾,更会主动采取健康行为来促进健康防治脑卒中。

中青年对比其他年龄的患者更存在久坐不动、吸烟饮酒、肥胖、工作压力大、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而改变这些危险因素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强患者脑卒中健康素养和对脑卒中疾病的认识。

研究得出,健康素养较好者对疾病认识更多,对疾病的不确定较低,更能很好的对疾病进行管理,如依从性(治疗、用药、锻炼)、健康饮食等。

结语

国内外目前研究较多在于脑卒中病人的身心康复,对病人疾病的不确定感等的研究较为忽略。

疾病不确定感已经在一些疾病中有了探查,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还较少见。同时,老年人和照顾者在脑卒中的研究偏多。

未来研究可以中青年脑卒中为研究对象,分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健康素养、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 阅读:63

黄氏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