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院长:做过近视手术,对白内障人工晶体屈光度设计有影响吗?

郭海科的笔记 2024-02-20 21:31:13

角膜屈光手术(在角膜上进行的手术,旨在改变眼睛的屈光状态,以实现不戴镜矫正屈光不正的一种矫正手段) 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历史,越来越多早期做过角膜屈光手术——比如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病人会进入到40岁、50岁甚至60岁的年龄,随着免疫力的降低和身体组织结构机能的衰退,这些病人很多都会发生白内障,那么这就需要面临一个问题,做过角膜屈光手术的人,再做白内障手术的时候,会有哪些关注点以及难题。

激光矫正术式-LASIK

眼的屈光系统由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其中角膜的屈光力平均在43D左右,占总屈光力的3/4,所以从早期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角膜散光切开术、角膜表面镜片术直至近代出现的准分子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等,以及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半飞秒、全飞秒激光手术,大部分屈光不正的矫正手术都是在角膜上完成的。

术前检查项目-角膜地形图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科主任郭海科教授解释到,做白内障手术时,我们会进行角膜形态、角膜地形图以及相差等检查,评估眼部的屈光状态、眼底、晶状体混浊程度等,同时测量眼球的生物参数,将生物测量数据结果代入到合适的人工晶体计算公式,来计算白内障IOL度数。

对于做过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由于角膜的切削或者角膜厚度的改变,造成了角膜曲率、角膜前后表面对应性的改变,我们在做白内障手术之前,测量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时候,是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随着光学理论、光学结构、测量设备的发展,现在对于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的测量和计算,已经变得越来越精准。现在有很多的测量设备,包括我们蔡司的IOL Master700,还有相差仪检查,同时也有非常先进的人工晶状体公式、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到白内障学科领域里,使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病人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越来越准确。

在眼底条件良好的基础上,很多病人也可以选择植入多焦点的人工晶状体,做完白内障手术以后仍然可以达到脱镜的目的,不需要戴眼镜,就能达到同时看远中近的视觉功能。

0 阅读:6

郭海科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