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前,那个轰动一时的“白卷英雄”张铁生,如今已身价过亿

雅轩看历史 2023-03-03 18:27:01

1973年,国家举办了一次高考,无数知识分子积极踊跃地冲进了考场,想要以实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万万没有想到,真正改变他们命运的,却是一位在当时还籍籍无名的考生,他叫张铁生。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像张铁生那样,一辈子如此跌宕起伏、波澜曲折,他在高考考上奋勇交了白卷以后,便以一种十分戏谑的方式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但最终在很多年以后却又毅然突出重围,成了一名身价过亿的富豪。

1950年时,当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在东北三省辽宁的兴城,有一个孩子出生在了一户贫寒的农村家庭当中,父母给他取名为张铁生。

和自己的名字一样,张铁生年轻时的经历乏善可陈,尤其是在当时那样的时代背景下,父母努力供他读书,他也就默默上学,但到了初中毕业之后,随着当时的大流,他也只能和无数同龄人一样,从县里来到下面的乡村来插队。

其实张铁生在枣山大队干得挺不错,他头脑聪明、头脚麻利,和乡亲们处得挺好,后来还被任命为了生产队的小队长。

按现在的角度来看,张铁生是个优点十分明显的人,他不好大喜功,可以老实诚恳地扎根农村搞建设,这是很难得的,不过当时其他人可完全不这么想。

作为年轻人,当时张铁生周围的一帮同龄人都怀揣着对学习的渴望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向往,虽然此时上山下乡,但他们仍然努力读书、认真学习,盼着能有一天脱离这种环境。

然而有些事情的偶然就仿佛上天注定的一般,张铁生对高考是不大感兴趣的,但他平时在生产队中表现积极、个人非常突出,到了1973年的时候,国家开放了全国高考,生产队的领导就把为数不多的几个名额首先给到了张铁生。

真是想要的没有,不想要的天上掉,但是张铁生也不傻,他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有了,所以到了日子还是欣然前去参加了考试。

但要知道,此时的张铁生可不是当初的那个楞头小伙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已经做到了铁岭农学院核心小组的副组长,是被领导相当可好的可塑之才,而既然能升职得这么快,平日里当然没少下功夫,所以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很多都已经还给老师了。

尤其是数理化这一块,张铁生本来还没觉得什么,直到他真的走进考场、拿到试卷、看到题目,突然发现自己几乎一点也不会,曾经学过的东西早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肯定是会觉得慌张,然后对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愧疚,最后努力写点能写的题目交卷。

但很显然张铁生不是一般人,他不仅没有停下答题,反而奋笔疾书,从头到尾一直在写,直到考试结束,等到他走出考场以后过了几天,成绩下来以后,张铁生的物理加化学两门课共计竟然只有6分!

既然如此,张铁生考试的时候一直在写什么呢?写信。

张铁生是个较真的人,而同时他还是个思维非常跳脱的人,于是他竟然在考试卷背面的空白处写起了作文,作文写给的对象是“尊敬的领导”。

而内容是什么呢?张铁生非常有直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把自己长期以来的真实想法全部写了下来,大体意思就是:现在的高考制度很不合理,因为许多人在基层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结果工作做不好,复习也复习不好。

同时他指出有些人把考试作为谋求晋升的手段,不愿意踏实苦干,而天天就读些没用的书,但是很多知识分子最后却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却偏偏是那些认真干活的人,根本没时间复习,最后反而没有好的出路,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当然了,这“不公平”的人当中肯定也有张铁生自己,他还专门用自己举了个例子:自己在生产队工作十分努力,本来也想好好复习考个不错的大学,但是看到大家都读书,工作没人干实在不忍心,于是只好做出自我牺牲,因此现在考试才一塌糊涂。

对张铁生来说,其实这篇作文只不过是聊以发泄一下而已,也算是他自己明知落榜后的小趣味,但他的试卷在档案袋里滚滚沉沉,后面写的东西竟然被一位阅卷老师看到后传了出去,在不久后更是被刊登在了当地的《辽宁日报》上。

在那个信息传播尚不发达的年代,张铁生的作文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了一波狂潮,从《辽宁日报》到《人民日报》,不但全国的民众都有所耳闻,最后竟然还传到了中央,被很多领导人知道了。

“不忍心放弃生产”

“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

“受到自己为贫下中农事业的事业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的谴责”......

这些语句在字里行间都代表着工农群体,所以也就引起了他们的热烈共鸣,大家纷纷称张铁生为“白卷英雄”,觉得他是个真正务实、勤恳的人,不是满口空叹的那些“知识分子”。

这还只是民间的反响,而就在一段时间过后,中央也发布通告,公开表扬了张铁生,说他是“知青代表”、“反潮流的斗士”,这一下更是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顿时享誉全国了。

从此,张铁生得到了一件东西,也失去了一件东西——他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失去了自由。

本来,在高考失利后,张铁生大概就只能回到之前的生产队继续埋头苦干,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能慢慢爬上来,但现在他却直接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破格录取,很快又被破格发展成了党员,两年后更是直接在北京当选了全国人大常委的委员,人生顷刻间天翻地覆。

但他同时也失去了自由,因为他完全被当成了一面宣传的旗帜,他要到处搞活动、作报告、写文章,完全身不由己。

于是在当时高考后竟然出现了一种离奇的现象:一些辛苦努力学习考了高分的学生根本没有人要,很多最后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了。

而另外一些中等成绩,甚至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却纷纷被录取,乃至破格进入高校就读,无数人的人生因此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国家也损失了许多高端人才,而一切的源头,就是张铁生。

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便得到了也会失去,就在张铁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人物后,时间来到了1976年。

之后短短几年内,张铁生跌落的速度就像他当初晋升那样快,在农学院里,他的学籍、公职、党职全部被撤销,最后还被公安部门抓捕羁押了起来,不久后他的案件就在锦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了。

张铁生还是很有性格,他没找律师,不要辩护人,自己为自己发声,他在被告席上表示自己不应该承担所有的指责,但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法院最后还是判处了他长达十五年的有期徒刑。

在辽宁省凌源监狱的日子很难熬,但张铁生却表现出了他真正的过人之处——服刑期间,他努力劳改、学习医术,工作格外认真。

他的父母则是朋友一直照顾的。而到了1991年10月6日,张铁生终于出狱的时候,一帮老同学都来接他。

另外还有一个名叫董礼平的姑娘,苦等了张铁生十几年,此时已经是沈阳农业大学的老师了,条件挺不错,却心甘情愿嫁给他这么一个蹲过大狱的男人,让他刚结束服刑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庭。

由此可见张铁生的确是个较为优秀的小伙子,对人也十分诚恳,在周遭的口碑其实相当不错,只可惜十五年的光阴已逝,但当初留下的影响却仍在。

出了狱的张铁生看着外面已经日新月异的世界感到很陌生,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找工作,毕竟总要吃饭的,但即便多方找关系求人,谁也没法给他一份工作,毕竟以前影响很坏,还坐过牢。

无奈之下张铁生只能重操旧业,他最擅长的是什么?搞农业嘛,当初在生产队的确是一把手,于是张铁生很快就跑到一家饲料公司开始上班,不怕脏不怕累,攒下了一些钱后便跟别人合伙自己开了家饲料厂。

从没有做过生意的人突然经商,而且还跟社会脱节了这么多年,一路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是超乎想象的,但张铁生凭借着自己的天分以及对基础农业知识的了解拼命钻研改进。

他自学了很多新型知识,自己琢磨怎么加强改进新型饲料,而且即便厂子十分困难也要坚持保障产品的质量,生意逐渐越来越好。

而且张铁生很快还展现出了他长远的眼光,之前他跟妻子的一位学生合伙开的厂子,结果中途对方看生意受阻,就自己出去另立门户了,现在自己饲料厂的生意好起来了,对方又提出收购,但张铁生经过一番考虑,慷慨答应了这个条件。

事实证明他没有选错,被丰禾牧业收购以后,这家公司迅速扩张,在十年的时间里获得了高速发展,乃至于最后成功一举上市,成为了全中国排名前十的超大农牧业公司。

而身为监事会主席、商政总监的张铁生,凭借着当初入股的那百分之十的股份,一跃而身价达到1.89亿元,直接晋升为了亿万富翁,走上了真正的成功之路。

从农民到“白卷英雄”,从名人直接锒铛入狱,出狱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再创新高走上致富的道路,张铁生这辈子的大起大落实在无法不令人震惊,但说到底,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个诚恳、有头脑的人,纵然也曾被时代的浪潮裹挟,但终究趟出了一条自己的光明大道。

0 阅读:42

雅轩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