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金刚经》这句话后,你的焦虑抑郁会立马消失!

安尔法 2024-06-10 16:41:41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龙潭崇信和尚在天皇寺侍奉师父道悟禅师,有一天他突然问师父:“自从我来到这里,不曾蒙受师父您指示心要。”

道悟禅师却说:“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示心要。”

崇信禅师很奇怪:“何处指示?”

道悟禅师说:“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

崇信禅师听了师父的开导,低头良久不语。

师父却说:“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

龙潭在逼拶的这一瞬间,不容量思卜度,当下心开意解,悟道见性了。

他又进一步请教:“如何保任?”

道悟禅师说:“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解。”

这是一则佛学小公案,当人们常说“活在当下”时就会引用这则小公案。

很多时候我们的抑郁尤其是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常常被症状困住,殊不知就是因为无法活在当下造成的。

那么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

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认为:

焦虑情绪源自对危险的感知。如果你一直告诉自己马上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你就会感到痛苦。

也就是说,2个原因会导致焦虑:

原因1:关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当下。

比如,你没有做好这件事,就会把后果想的非常可怕,尽管事实还没到来,你已经先被自己焦虑折磨惨了;

又或者,你学了半天,结果成天担心自己会不会考不好。

原因2:对未来没有绝对的控制权,却试图掌控未来。

比如,你很努力做了一件事,就非要达到目的,可是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即便你把事情准备的很好,你无法接受事情本来的样子,你只能接受自己期待的样子。

就像王小波说:“人的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只不过这个无能,我更想说是一种作为人本身的局限性而已。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

《金刚经》中这句话非常经典

有焦虑和抑郁的朋友会说,我也知道人要活在当下,可是自己做不到啊。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正是因为现在和过去未来一样,念念不住,如果心中充满了妄想分别,和过去未来又何异呢?

这个当下,并不在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之中,却能通于三际,那就是我们这颗“不与万法为侣、不与诸尘作对”的心——安住当下,对一切的境界,不和它“为侣”而随波逐流,也不和它“作对”而剑拔弩张。

无论你能不能做到活在当下,你都只是朝着这个方向做而已,而不是强求非要活在当下就够了。

《六祖坛经》上说:“於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於自念上,常离诸境,不於境上生心。”

而这个境界,其实婴儿刚出生就有的,对于小婴儿来讲,他就只有当下。

所以,婴儿的喜悦是极具感染力,因为那是他们全然喜悦;他们的崩溃也很具感染力,因为他们真觉得死亡在发生。

只不过随着社会化教育,我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念头,忘记了最初的样子而已。

头脑是很可怕的存在有时候,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烤鹅看这个担心和害怕身上,结果这个就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全部。

我们时刻好像头顶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活得非常不自在。好多神经症患者认为只有我把自己担心的事情解决了我才能真正去生活,殊不知这件事根本解决不了,然后把正常生活也丢了,这一丢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你别觉得不可能,这种人大有人在。

臣服当下

知道了这些后,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学会臣服当下,学会尊重当下的一切,《当下的力量》一书中写道:

要认识到现在没有任何问题。

只有一些需要在当下处理掉,或者顺其发展并把它看作是当下本然面目一部分的某些情境。

直到它们发生变化了或可以处理了,才去采取行动。

所以,当你焦虑时,不如思考一下:我正在担心的问题,当下能处理吗?

如果有,那就去行动,强迫症大师森田正马博士也曾说,唯有行动能帮助到症状。

空想只会内耗自己,但如果你担心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就该吃吃该睡睡。

就像这幅图,如果你能解决这个事情你还担心什么,倘若你解决不了,那你担心也没用。

生活中我们可以对这些事情臣服:

1、对命运的无常臣服。一切都在变化,活在未知中。

2、对苦的存在臣服。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对原生家庭臣服,对命运臣服,对现在的样子臣服。

3、对自我臣服。对自我的旧模式臣服,并不是说这些都是好的,只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4、对关系臣服。接纳到来的一切关系,作为成长的契机。

最后,送给大家每天的小练习:

遇到不想要的事情,对自己说:是的,我同意你的存在,我接受你的存在,你们有自己的位置。我是OK的,我本来就很好,感恩一切。

5 阅读:433

安尔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