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手迹的文雅之美:文学、人生与书法的融合

抱朴轩文化人 2024-02-07 07:29:43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书法是晚年茅盾的生活内容之一。茅盾之子韦韬曾著文回忆父亲的晚年生活,其中有多处涉及书法:从1980年开始,他的活动范围缩小到只在卧室和起居室……起居室里的大书桌,是他写条幅的地方,平均每周写一次,每次写完,大汗淋漓……

其实,茅盾的字迹已经足以令书法专家们艳羡。茅盾的书法实践可以追溯到童年。他出生在浙江乌镇一个家境较好的亦商亦官家庭。因为是长房长孙,幼年时即备受宠爱。他的祖父沈恩培擅书,经常为乌镇的商店、人家书写匾额、对联之类,幼年的他在观看中受到熏陶。在乌镇读书时,他就对唐人书法备感兴趣,曾勤奋临习唐人楷书如欧、褚、柳等人的经典法帖。后来,由于倾力于文学创作与革命活动,不再锐意书法,他说:“因为临帖太麻烦,就不写了,现在实际写的是自家体。”茅盾的“自家体”正是早年临摹过的欧、褚、柳等人书法的融合,这再次验证了早年经验对人生的深刻影响。

茅盾的字迹则与郭沫若差距甚大,与鲁迅风味略近,很少作专门的创作,而是立足于日常书写,擅长小字,注重内在的风韵。同样优雅别致的鲁、茅之间则又有分别。相对而言,鲁迅凝重、茂密、浑厚,茅盾娟秀、妩媚、流畅;鲁迅以章太炎行书为底色,出以己意,茅盾将欧、褚、柳酿为一体,巧妙融合。可贵的是,茅盾的字迹没有像很多书法家那样因取法唐人而陷入僵硬呆滞的拘束之中,而是在安详平正中文静雅致、明媚盎然、收放自如、机趣横生。这恰是文学大家卓越智慧的自然流露,也正是传统书法审美中极为推崇的典雅境界。

观察茅盾的文学创作与生活态度,亦有助于感受其书艺风格。三者之间是内在统一的。茅盾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即进入商务印书馆,从此投身社会,后来的提升主要依靠自学与实践。他的外文修养帮助他不断获得长足进步。从其文学成就来看,他兼具感性与理性的心理倾向,不仅长于小说和散文,而且长于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他对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幽深的心理世界的观察与描绘细致周密,由于倾心于长篇小说创作,他还具备常人所不及的耐心与恒心。

茅盾的勤奋令人惊叹,一生著译多达一千五百万字,他的手稿不像鲁迅那样几乎全部使用毛笔完成,但是使用毛笔者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他在写稿时总是一笔一画、一丝不苟,连排字工人都觉得清晰悦目、省心省力;其书法的熟练、流畅与这种巨量书写是分不开的。

茅盾还极为节俭,即使在建国后身居高位也不改旧习,连使用纸张都绝不浪费,尽量写满, 他的大多数手稿不仅严整满密,而且少有松懈之笔。这是传统知识分子处事居敬习惯的流露。这个习惯同样有助于他的书风的养成。

0 阅读:9

抱朴轩文化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