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不会迎难而上,反而会退缩,这里会涉及个体的意志力问题。在心理学上,意志是个单独的概念,跟需要、人格、意识等层面是有区分的,会是人心理过程的体现。
意志它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的行为。如果是习惯性的、无意识的动作,就不叫意志行动。
比如眨眼睛、走路手来回摇摆、吃饭洗澡,这就不是意志行为,是人生理性的行为。
要是行动是有目的的,需要克服困难并且完成的活动,才叫具有意志力。比如你要学习,复习功课,考试才能拿高分,这个会是意志力的表现,也是人自身具有的能力。
注意的是,意志行动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努力训练,慢慢改变建立起来的品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会犯这样的毛病,以为孩子不努力读书,学习差,意志力不够坚定是其性格问题。
实际上意志跟性格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不是性格活泼好动,人的意志力就差;人的性格内向,那么意志力就很坚韧。
人的意志力强不强,遇到困难会不会迎难而上,只需要从行动当中获得成功体验,然后再通过这份体验转化成坚持的动力。
小时候我们常听过一个故事,悬梁刺股。一个人为了读书,怕自己睡着,于是会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来去看书。要是发现自己快睡着了,就狠狠地折磨自己,逼迫自己疼痛然后去学习。
这个故事的背后,实际上它也反映了“意志”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也就是在不断的行动中、挫折里面不断爬起,重新振作的过程。
当人有这样的感受,后期生活面对困难时,自然而然就会有经验反应,临危不惧地做出迎难而上的举动。
就像一个人家里电视坏了,看不了电视,有人能够知道“电视坏了我该怎么办”,有请维修师傅上门的经验,那么下次遇到同样问题,他就会自动打电话叫人过来修,人的意志力就能得到训练。
但如果没有这个体验呢?那人遇到困难就会脱羧,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不懂得事情出现以后自己该怎么做,如何独立地去处理问题,退缩行为也会就此发生。
因此从科学理性的角度来讲,要培养意志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能力训练”方面,也就是生活中你怎么培养做事情的经验,从行为里面找寻解决问题的渠道。
主动解决的困难越多,那么你的意志力就能培养起来。
这有点像我们玩养成游戏一样,有“意志”这个数值。假如100的数值代表意志力坚强,那么你每做一件事成功,克服困难以后,意志力就能上涨。
当你达到100的目标以后,意志力就建立起来了,以后遇到事情再也不会退缩。
要是你发现自己的意志力薄弱,不妨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进行培养。学习学不进去?每天给自己设定目标,1小时完成,看书学习有这个时间,代表你意志就得到了锻炼。
平时不会做家务,没关系。试着洗一次碗,一次衣服开始,学会自己劳动完成事情。
日积月累,人的意志力就能提升,心理品质也能变得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