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历史给过他机会,最终为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历史文化纵览 2022-10-21 18:15:45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有很多诸侯本来实力很强,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兵败身死。袁绍、袁术兄弟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在袁绍、袁术之前,有一个人物曾经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如果他抓住机会,上可匡扶社稷,名留青史,下可割据州郡,称雄一方,这个人便是丁原。然而,受到了上天的垂青的丁原并没有抓住机会,最终被其部将吕布所杀。丁原失败的根源在哪里?是仅仅看错了吕布,还是才不配位?我们能从中汲取什么教训呢?

剧照:丁原

一、出身贫寒的丁原,因勇武过人走上仕途,官拜并州刺史

史书中并没有丁原的传记,我们仅能从《三国志》、《后汉书》等史料中找到关于丁原的零星记载。

丁原,字建阳,出身贫寒,勇武过人,善于骑射。或许因为丁原的勇武善射,后来做了南县吏。关于丁原的出生地,史书记载不详,有的材料上说他是泰山郡南城县人,或许是根据他所任南县吏推测的。但南县是否为南城县也不得而知。从史书的记载和丁原后来的发展来看,丁原担任的显然是武职,主要负责捕盗、剿匪。他为人热心,忠于职责,对于委派的使命,无论有多大困难也从不推辞,而且在追击贼寇时总能够身先士卒,冲杀在前。

我们不知道丁原的出生年,也不知道他在下级官吏的位置上做了多长时间。但我们知道,丁原尽忠职守,官位是步步高升的。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北方的胡人进攻并州,当时的并州刺史张懿战败被杀,丁原继任并州刺史,成为手握一方军事大权的封疆大吏。

这个时期的丁原,手下聚集了不少人才。从后来的发展看,最重要的当属吕布、张辽、张杨。吕布被任命为主簿,张辽、张杨为从事。丁原对于自己手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当时正值汉灵帝末期,黄巾大起义风起云涌,上军校尉蹇硕为了充实中央部队,让各地推举勇武之人到京城任职。丁原就把张杨、张辽推荐到洛阳去做官。

张辽

二、汉灵帝死后,丁原领兵至洛阳,但犹疑观望,未能稳定局势

汉灵帝病故后,大将军何进与上军校尉蹇硕等诸宦官势同水火。后来何进诛杀了蹇硕,独揽了大权,并与袁绍等人谋诛宦官张让、段珪等。由于太后不同意何进的做法,何进于是召董卓等外藩领兵入京。丁原也是这个时候奉命领兵进入洛阳的。

丁原进入洛阳,本是与何进密谋诛杀诸宦官的,也被授予了执金吾的官职。执金吾相当于当时京城的卫戍司令,拥有较高的地位,昔日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民间时曾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何进任命丁原为执金吾,可见其对丁原的倚重。

然而,丁原到达洛阳后,犹疑观望,还未采取任何行动,何进就已经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兄弟率军在城中大肆捕杀宦官。中常侍段珪杀了何进后,挟持了少帝。后来段珪带着少帝逃出洛阳,走小平津。这时候董卓率军赶来,迎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回宫。董卓于是借着救驾还宫,有功于社稷的名头把持了朝政。当时,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也在混乱中被杀死。何进、何苗的部众都归附了董卓。

剧照:何进

董卓借平乱扩充了实力,在洛阳站稳了脚跟并把持了朝政,而丁原作为京城护卫,在此过程中却无所作为。丁原和董卓同为奉命进京的外郡刺史,一个是并州刺史,一个是凉州刺史,二人的实力最初是相当的。而且丁原作为并州刺史,长期率军屯驻在河内郡,距离洛阳较之凉州的董卓要近得多。而且史书载“卓未至,进败”,可见丁原是比董卓更早到达洛阳的。

从这里我们看到,丁原在国家生乱之际未能审时度势,果断出手,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期无所作为。上天赐予他匡扶社稷的机会就这样被他错过了。

三、董卓把持朝政后,丁原被视作心腹大患,最终被部下吕布所杀

董卓进京把持朝政后,将丁原视作心腹大患。当时在京城,能够对董卓构成威胁的也只有丁原。丁原手下的并州军由于长期和北方胡人作战,骁勇异常,并不亚于董卓的西凉军。董卓由于是外郡刺史专权,且为人蛮横残暴,很多人并不是真心归附他。如果丁原能够联合反对董卓的人,形势尚有可为。但是史书中没有记载丁原采取过任何行动。可见身处险境的丁原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三国演义》中专门安排了丁原与董卓对峙并率军对战的场景。然而史书中却并未提及丁原与董卓率军交战。董卓谋求除去丁原应该是在暗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董卓派人私下活动,买通了吕布,而丁原却毫无察觉。等到吕布把刀压在脖子上时,丁原才反应过来。然而,此时为时已晚。很快,吕布拎着他的人头投靠了董卓,他手下的并州军也一并归附了董卓。

董卓

手下有着强大并州军的丁原就这样被董卓轻而易举地除掉了,而且是被自己的心腹爱将所杀。在东汉末年治乱交际的关键时刻,本来有着影响历史进程实力的丁原就这样死了,既没能力挽狂澜匡扶社稷,又没能像袁绍、袁术、曹操一样割据一方,争雄天下。

四、丁原失败的原因分析:他为何败得这么干脆?

丁原失败的原因很多,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他暴露出的问题直到今天都令人警醒,值得引以为鉴。

首先,丁原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缺乏清晰的认识,对未来的局势走向没有正确的判断。

丁原当时的身份已经不是普通的武将,而是掌握着有很强战斗力的并州军团的并州刺史,后来更是被任命为卫戍京城的执金吾。丁原的这一身份,令当时的当权者不得不重视,何进如此,董卓也是如此。

丁原处在这样的位置,对形势缺乏判断,狐疑不定,在京城变乱之际既没有果断出手帮助何进,也没有快速反应迎接少帝,反而让远道而来的董卓抢了先手。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丁原能够抢在董卓之前控制住局势,形势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丁原

董卓稳定住洛阳局势后,丁原失去了扶助少帝,匡扶社稷的机会,但如果他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至少可以免除杀身之祸,并能够像袁绍、袁术、曹操一样称霸一方,成为一镇诸侯。当时的鲍信、袁绍、袁术、曹操均看出了董卓的异志,并成功逃离虎口,而论实力的话,丁原当时比这些人强多了。

其次,丁原无识人之明,身边也缺乏为其出谋划策的智谋之士。

丁原提拔的吕布、张杨、张辽均是当时的英杰人物,而这些人均为武人。在丁原屯驻洛阳,局势风云变幻之际,也没有人向其提出建议,可见其身边并无运筹帷幄的智谋之士。丁原武人出身,其赏识的、能够识别的人才也均为武人,比如吕布,张辽,张杨。吕布、张辽二人自不必说,均是武力过人、骁勇异常之人。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张杨也是以勇武著称的,当初他就是因为武勇过人而被丁原任命为武猛从事的。

从丁原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看,他自身的政治能力几乎为零,而身边又缺少智谋之士,这也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丁原担任县吏时对于授命的任务从不推辞,且捕盗时身先士卒,说明他的性格是正直、耿直、豪爽的。此外从他把自己选拔的青年勇士张辽、张杨推荐到京城任职看,他对于有前途的年轻人也是热心培养的。为何身为一州之刺史的丁原在关键时期却无一人为其出谋划策呢?史书中并无记载,这里笔者做一推测。

剧照:丁原与吕布

丁原出身贫寒,少时与豪门大族子弟很少有来往,后来其担任的官职又均为武职,与文人士族的交往也一直很少。在汉末那个重视门阀出身的时代,出身贫寒又身为武人的丁原,很可能不为当时的士族门阀待见,甚至饱受冷眼。加之丁原耿直豪爽的性格,有点现在说的大老粗的意味,自然就与士族读书人格格不入、彼此没有好感。

丁原无识人之明。他将张辽、张杨推荐到京城做官,留在自己身边的却是吕布。从后来三人的发展看,张辽、张杨都堪称忠贞之士,做事讲原则,讲义气。而丁原最为亲近的吕布却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不义之徒。史书记载,丁原“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可见丁原虽未将吕布收为义子,但二人关系亲密却是事实。于是,在关键时期,张杨、张辽都已被何进派至外地募兵,丁原身边的吕布在董卓的利诱下,向丁原举起了屠刀。

吕布

综上所述,丁原作为一郡刺史、京城护卫,历史给予了他戡乱救国、匡扶社稷的机会,而由于其自身能力的不足,在关键时刻狐疑观望、对形势缺乏判断,最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刀下之鬼。

丁原的死,是其才不配位引发的一场悲剧。

11 阅读:12627
评论列表
  • 成功了叫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失败了叫优柔寡断。不入场叫等待时机

    进击的小学生 回复:
    那你也别在人家嘴边高筑墙啊,至少带人回并州吧,并州那地方,玩过三国志的应该知道,易守难攻,至少不至于这个下场
    孟大蒜 回复:
    成王败寇嘛
  • 2022-10-26 13:28

    丁原在等任务,没有人通知他做什么!所以他就什么也不做!

    雀巢 回复:
    是的,丁原个人能力还是很强,不过他是将才不是帅才
  • 2022-11-03 04:07

    主要是他不是世家,当时的社会是拼背景,他是没有那个想法的

  • 2022-10-30 23:48

    也不能这么说,丁原忠于汉室,不是袁家故吏!所以何进被杀后,对于有篡位传言的袁家与宦官之间的火拼,只能采取观望态度!董卓算袁家故吏,插手进来很正常。但董卓有野心更不愿屈居袁绍之下,所以,董卓扩张势力兼并丁原就是必然选择!丁原错在没有早点控制皇帝

    知行不一 回复:
    袁绍是有兵权的,袁术没有。这俩兄弟能拉拢到太守或刺史,但这俩兄弟当时可不是袁家的当家人,人袁家的三公还在庙堂坐着呢!没有当家人的支持,调兵入洛阳这么大的事哪个太守,刺史敢跟着一个袁家小辈胡来?董卓初入洛阳可是规规矩矩的,是洛阳的士大夫们没把一个只带了区区五千兵的外臣当回事,给了董卓足够的发展时间。让董卓有时间用计谋唬住朝臣。在加上董卓可以毫无顾忌的搞丁源让朝廷不能发难,还要为清除朝廷叛逆的人进行褒奖,实力进一步壮大。清除丁源不止增加那么点并州兵,最大的影响是让董卓把手伸进了执金吾,顺着执金吾掌控禁卫军,以禁卫军之名调动西苑校尉的人逐渐把整个西园校尉的兵马收入囊中,到此整个洛阳只剩下一些五校残兵的威胁了,可谁知道老皇甫这么干脆的放权不留后手,让董卓安排的人轻易的接管了五校残兵。知道废立之事过后正式成为独大的权臣。
    犀獾 回复:
    董卓带兵入洛是袁绍的主意,但这是密旨,董卓把密旨公开了,引起了何进的怀疑,之后下令董卓回去,董卓拒抗不回。
  • 2022-10-25 22:55

    丁原死于没有野心[得瑟]

  • 2022-10-27 10:11

    一个大官公然在宴会上掀桌子,足见他的城府与气量,那场宴会上的袁绍,曹老板,王允,卢植都有当时士族的气质,而他完全没有。学谁呐,乌鸦?

    野马的酒 回复:
    按先后顺序应该是乌鸦学他,不要学韩国人 [得瑟]
  • 2022-11-03 16:50

    不管结果怎么样丁原在国家危难之时站了出来,那些刘姓的诸侯还不如丁原

    犀獾 回复:
    那些刘姓宗室都远在边疆,又没有旨令不能入京勤王。
    豆豆龙 回复:
    哪个远在边疆,刘虞,刘表不能进京?刘焉是怕事自己奏请调任四川的,然后就开始搞割据
  • 2022-11-01 01:58

    丁原一个山东人当并州刺史,时间还仅仅一年,对并州军的控制力不见得有多强;董卓自身就是凉州名将,又以慷慨豪爽闻名,凉州兵对他的忠诚度很高。另外,董卓当时才是正牌的并州牧,丁原是执金吾,丁原带的兵其实本来就该归董卓管

  • 2022-11-07 01:17

    主要还是丁原没有野心,在他看来,朝廷动荡是官员之间的互相内斗,和他没关系,他没想过把控朝政成为权臣。而他手下的张辽是有能力的,但也是忠贞之人,也不会提议让他去成为权臣,所以就一直看戏了

    一套路 回复:
    最主要的还是他不是士族
  • 2022-11-09 19:52

    啥玩意?其一:汉灵帝任命董卓为并州牧,丁源被任命执金吾,西汉一州之长只能是一个州牧或是一个刺史不可同存,董卓接到并州牧的任命后在上任的路上兵屯河东不走了,并且董卓还有河东太守的职位在身,呆在河东不走完全说得过去,丁源的并州刺史只能是在董卓被任命为并州牧之前就被撤掉了的。丁源这执金吾带着并州兵不把兵还给并州牧是什么行为?是朝廷叛逆!董卓作为正统朝廷任命的并州牧联络并州兵清除朝廷叛逆是理所当然。 其二:丁源带的并州兵拒不归还并州牧在那个时期属于叛逆是事实,直接回河内统领并州与造反何异?丁源任并州刺史只有区区不到一年时间,丁源要做个朝廷叛逆,并州其他官员也要跟着一起做叛逆?甚至如你所说去造反?吕布不杀他也有知晓丁源行叛逆之事的人杀他以证清白。并州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并州牧管理并州事务,包括兵事,刺史可没这权利。 其三:丁源叛逆之事,被袁家捂着又因为洛阳的多事之秋暂时没被捅出来,但董卓碰到了丁源这事就瞒不住了,董卓自然会对袁家大为不满,董卓的选择是杀鸡儆猴斩掉袁家一臂,事后还要为诛杀朝廷叛逆之人请功。一个叛逆死了就死了,谁敢多说什么?谁说丁源不该杀谁就有同党叛逆之嫌。

  • 2022-10-26 00:08

    丁原不是世家,杀了他问题就解决了。

  • 2022-11-07 20:37

    讲历史不要看演义来说

  • 2022-11-04 00:20

    整个三国最失败的就是袁家,初期二袁联手吊打其他18路诸侯,可惜大房所生始终看不起小妾所生

    一套路 回复:
    怎么联手,袁术根本瞧不起小妾生出来的庶出袁绍。那个年代讲的是世家,而且丁原杀谁?士族加宦官他都惹不起
  • Lei 1
    2022-11-07 06:13

    董卓还不是被吕布干了

  • 2022-11-19 19:14

    关键还是没有谋士,否则至少可以称霸一方。

  • 2022-10-25 15:07

    识人知明?如果奉先小儿不杀义父,谁人知道他有反骨?

    知行不一 回复:
    谁是谁义父?丁源不是,董卓也不是,在那个年代只有改姓入族谱才是真正的义父子关系。区区口头上的义父子关系最多能做给别人看还能有什么?区区口头上的父子义关系如何当真?王允问董卓待吕布如何时是怎么说的?说的是相国待吕将军如何,吕布回到如父子,然后诉苦,王允没认为董卓与吕布是所谓的义父子关系,吕布同样不认为自己与董卓是所谓的义父子关系。作为现代人不清楚那个年代的义父子是要改姓入族谱的可以理解,但那个时代的人自己不清楚? 最后,吕布杀丁源那是杀了一个霸占并州兵的朝廷叛逆,丁源一个执金吾霸占着并州兵拒不归还并州牧该杀,不杀继续为丁源效力等于是丁源的叛逆同党,杀了才能成为有功之臣得以自保。吕布杀董卓那是大汉功臣,那是为大汉清除叛逆,这大汉江山的主子只有刘协才是名正言顺的,选刘协是为汉室尽忠,选其他人并与刘协做对就是叛逆,这是最基本的逻辑关系。今时的叛逆明日或许就成了功臣,今时的功臣明日或许就成了叛逆,但吕布杀董卓并在杀掉董卓后没有取而代之,没有与刘协做对,没有不听朝廷号令,吕布在那时就是毫无疑问的功臣。

历史文化纵览

简介:品读历史人物,弘扬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