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电视播音员沈力丈夫去世后改嫁初恋,临终前直言愧对儿子

历史海大富 2024-10-18 03:56:23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1993年10月22日,熟悉的歌声自电视传出,《夕阳红》节目悄然飞进万户千家。

时至今日,主持界新人辈出,才华横溢,而提到《夕阳红》,人们总会忆起那个熟悉的身影。

她是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也是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

半个世纪的电视历史,未曾缺少她的名字。

中国首位电视播音员沈力丈夫去世后改嫁初恋,临终前直言愧对儿子

中国首位电视播音员

沈力初入广播行业,像一滴清水融入江河,那年她被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7年,方从部队转业的她,尚且未曾触及过广播,初到台里,自是个毫无根基的新人。

可沈力身姿谦恭,眼光锐利,敏锐地察觉到知识的广博与深邃,于是虚心请教,勤勉自律。

一段时间后,便将那繁杂的播音流程熟稔于心,为日后的播音之路夯实了基础。

不到一年,她被调至北京电视台,也就是今日的中央电视台,任职播音员,自此开启了她半个世纪的电视人生。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台,那时的电视台,若要说“简陋”,恐怕还是太客气了些。

当时设备陈旧、条件艰辛,几无前人经验可供参照。

沈力是当时唯一一名播音员。

沈力一人扛起了所有节目播出的重担,每日清晨六点便踏入台里,开始一天的工作。

报幕、串词、节目预告,直至最后的告别语“晚安,观众朋友们”,皆由她一手操办,俨然成了电视台的“万事通”。

其间,沈力首提“视像意识”,一言道破了播音员与观众之间关系的微妙,这论述在当时的电视史上,是一大突破。

1983年,正值元旦,《为您服务》栏目面世,沈力已年逾半百,站在了中国电视历史的高峰上,成为了第一位正式的电视主持人。

她的主持风格,不疾不徐,亲切如邻家阿姨,话语中饱含真诚、质朴,观众皆以她为知己。

自节目开播短短数月,全国各地的观众来信便如雪片般涌来。

仅从1983年1月至5月,栏目收到了多达一万三千余封信,几乎每一封信中,都写满了对沈力的感激与喜爱。

到了6月,中央电视台又收到七千余封观众来信,而其中一半以上,竟是专为沈力而寄。

即便她后来离休,那些信件却未曾中断过,仿佛她仍然在屏幕那头,静静地陪伴着千家万户。

刚接手《为您服务》时,沈力心里其实有些抗拒。

觉得栏目里乍一看满眼尽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事情,没什么品味。

可话又说回来,既然接了这活儿,总不能敷衍了事,至少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良心。

于是,沈力埋头苦干,渐渐有了新思路。

这节目不仅仅是为琐碎的日常服务,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都该一并涵盖。

观众若有需求,节目自当尽力满足。

那时的电视,与今日大不相同。

传播信息是一方面,教化民众、寓教于乐,尤为紧要。

沈力时常陷入沉思,如何让节目不至于沦为琐碎的家务指南,不至婆婆妈妈?

雅俗共赏是要义,然而知识含量则是灵魂。

她认为生活里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科学,能教观众学到点什么,才算是节目立得住的根本。

于是,沈力为节目找到了方向,那便是知识性。

她的要求近乎苛刻,每位编辑,无论负责哪一板块,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也必须给观众“留点干货”。

不仅要让他们明白“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从中获得真知,这样一来,节目自然便有了品位,观众亦能视它为可信赖的朋友。

在这样的追求下,《为您服务》焕然一新,不再是单纯的生活小事,而成了观众心中的“百科全书”,也成了无数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美不过夕阳红

1993年,《夕阳红》横空出世,60岁的沈力再度被请回中央电视台,主持这档专为老年观众打造的节目。

年届花甲,她本该享受闲适的晚年生活,然则面对这新的挑战,她却没有丝毫迟疑,反倒兴致勃勃地投身其中。

老年观众不同于年轻人,情感细腻且丰富,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陪伴和理解。

于是,她调整姿态,放低语调,慢慢走进那些银发观众的心里,细心倾听他们的故事,体味他们的悲欢。

观众们也因此称她为“良师益友”、“信得过的大姐”、“知心妈妈”。

短短半年,《夕阳红》便跃居白天收视率之首,成为全国观众的心头好,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大优秀栏目之一。

细细想来,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竟也是沈力一手所创。

60岁那年,台里领导找上门来,请她主持这个老年节目。

沈力心里想着,老套路万万行不通,若要让观众记住,这节目得有点新意。

于是她提议,节目就叫《夕阳红》。

她还建议写几句歌词,都被采纳了。

后来悠扬的主题歌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

沈力曾担任编导,主持过节目,如今再次执掌《夕阳红》,她的眼光已不复从前,视角更宽广,心境更沉稳,新的挑战也让她感到分外兴奋。

创作的冲动在心头涌动,而肩头的责任亦不轻。

毕竟,《夕阳红》还在摸索中前行,一切皆未成定局。

主持人应当用怎样的语言,何种分寸才恰到好处?

词语是否准确,是否耐得住推敲?

语法是否自然流畅,是否符合口语的韵律?

言辞是否得体,是否契合自己如今的年龄与身份?

每一句话,沈力都反复斟酌,字斟句酌,力求完美。

她一次次地与自己较真,力图在探索中寻得那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

至于未能赶上中国电视最辉煌的时刻,这位著名主持人却看得极为淡然。

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电视的发展一日千里,她站在时代的岸边,静静观望,脸上是由衷的笑意。

她心里明白,时代总会向前奔涌,不必刻意追赶。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她常常这样念叨,心里透着豁达与通透。

去与旁人攀比,不过是自寻烦恼。

她一生只求踏实做事,若能凭借自身努力,获得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已然心满意足。

人这一生,若能于平凡中有所成就,那便是最大的幸福。

一辈子总有许多遗憾

沈力的心中,总有一架无形的天平。

一边是她的家庭,另一边则是她的观众。

她是主持人,是妻子,是母亲,如光线穿过棱镜,折射出各自的色彩。

然而,天平并非总能平衡,每当两端摇摆不定,观众那头似乎总是沉得更多些,压得她不得不倾斜。

沈力的儿子生病了,医生叮嘱要调理饮食。

可她身在电视台,每日三餐几乎都消失在繁忙的日程中。

她心里惦念着,想为孩子好好做一顿饭,哪怕是最简单的粥,然而手头的时间,总是被节目截去,抽不开身。

谈及此事,沈力不禁眼眶微红。

她后来每逢得空,总会挤出点时间,亲手为孩子做一顿像样的饭菜。

菜是否美味,她不甚在意,权当是做母亲的一点迟来的弥补。

更让沈力心生愧疚的,莫过于她的丈夫吴殿勋。

当时,她每日早出晚归,家务几乎全落在他肩上。

无论多晚,她一进家门,总有一杯热腾腾的蜂蜜茶放在桌上,静静等待。

那是吴殿勋的体贴,更是他无言的支持。

1989年,噩耗突如其来,吴殿勋被诊断出不治之症。

沈力只觉得天塌地陷,四周皆是无声的黑暗。

然而,丈夫却笑着安慰她:“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他仍然坚持去菜市场,买菜回家,继续做饭,想尽一切办法替她分担琐事。

当《夕阳红》节目组找到沈力,邀请她复出时,她曾犹豫过。

节目是她的挚爱,但家庭的担子沉重如山。

那时,最懂她的,便是吴殿勋。

是他,用几句朴素的话,推了她一把:“你去吧,节目需要你,观众需要你。”

就这样,沈力再次走上了主持台,怀揣着内心的愧疚与责任,继续她与银幕前千万观众的对话。

她的天平或许永远无法完全平衡,可她知道,总有些爱,无法以轻重衡量。

沈力刚踏入工作不久,厄运便悄然逼近,吴殿勋的病情开始急转直下。

沈力白天奔波于《夕阳红》的拍摄,夜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照料病重的丈夫。

她在两端来回奔走,竭尽全力想维持天平的平衡,但总觉得力不从心。

心力交瘁之际,她自己也被查出胆囊出了问题,可她没有时间,丈夫病重,节目紧迫,一切似乎都少不了她。

终于,在吴殿勋8月出院后,身体略有好转,他硬是逼着沈力住院休养。

沈力这才得以躺在病床上,好好“休息”了几天。

出院时,医生反复叮嘱她:“至少休养五十天。”

可天不遂人愿,休息才到第十三天,正赶上《夕阳红》一周年纪念活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盛大的游园会。

领导打电话来:“能来一下吗?参加个开幕式,就一小会儿。”

沈力答应了。没想到,这一去便被观众团团围住,签名、合影,几乎寸步难行。

两天后,电话再次响起:“外地观众希望能和你合影留念,再来一趟吧。”沈力无奈,又去了。

恰逢年关将至,千家万户都忙着准备过年,吴殿勋的病却突然恶化。

沈力心如刀割,多想日夜守在丈夫身旁,哪怕多看他一眼,哪怕陪他说说话。

然而,观众还在等着她,录像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稿子也堆积如山。

好在新来的主持人接手了部分工作,沈力稍感轻松。

但没几天,编导打电话来:“沈力,台里需要你录一段节目,新的主持人忙着录另一组节目,实在没人了。”

沈力心里矛盾极了,可一想到观众还在期盼她,她一早从医院赶到台里,录完节目后匆匆回到家中,累得一下子倒在床上,起不来了。

此时的她已经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第二天清晨,沈力急急忙忙赶往医院,刚进病房,护士神色凝重地告诉她:“昨天晚上,您先生托我给您打了三次电话……”

沈力的心猛然一沉,几天后,吴殿勋在病痛中撒手人寰,留她一人孤身度日。

沈力强忍悲痛,亲手料理完老伴的后事,短短十天后,她又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

沈力本该早早就去做那胆囊切除手术的。

可这一次,纵然有了空闲,她却迟迟不愿迈进医院的大门。

往昔,住院时总有老伴吴殿勋陪在身旁。

而今,她只能孤身一人。

那种寂寥的空虚,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是怕的,怕在冰冷的病房里,再也听不到熟悉的脚步声,再也见不到那双温暖的眼睛。

可她终究习惯了坚强。

沈力暗暗对自己说:“得调整好心态。若老吴还在,他定是希望我坚强些。”

于是,她咬咬牙,依旧走进了医院的大门。

手术之后,伤口尚未愈合,她便又匆匆回到荧幕前。

一周不到,她重返工作岗位,连续录制了四天的节目,仿佛唯有这样,才能遮掩心中那无法抹去的疼痛。

2020年7月28日,沈力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

那一抹笑容,那熟悉的声音,永远消失在荧幕上。

然而,世人记得她,她留下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中国电视史上。

曾几何时,她在采访中坦言,对家庭与儿子的亏欠之感,尤其是两个儿子,成了她心头挥之不去的愧疚。

事业上,她收获了无数荣誉与鲜花,然而回首家庭,却总觉得欠了些什么。

丈夫早逝,儿子未曾得到足够的陪伴,大儿子在央视是个临时工,未能如她那般走上主持人的舞台,这成了她生命中的遗憾。

然而,儿子们从未怨过她。

相反,他们深深理解母亲的选择,尊重她的事业与热爱。

大儿子曾多次说起,他以母亲为荣,视她为“传奇主持人”,为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无比骄傲。

沈力老师如今已远去,但那亲切的笑容、温柔的声音,还有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会铭记,您在银幕前的每一个瞬间。

愿您在另一个世界,没有病痛的困扰,只有您最爱的电视荧幕,继续照亮您前行的道路。

参考资料:

沈力和她的两个“第一”_朱旭红

沈力_情爱化作夕阳红_徐敏

0 阅读:0

历史海大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