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费相差4倍,购买力却大体相同,这才是美国真正惧怕的原因

宇宙天文学 2024-03-01 18:07:1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国际战略博弈的棋盘上,军费开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指标,更是国家战略意图和全球影响力的直接体现。

这笔预算的多少,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于国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其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角色的雄心壮志。

因此,各国军费开支的增减往往牵动着国际关系的敏感神经,成为各国之间相互博弈的重要筹码。

2024年3月9日,美国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向公众披露了拜登政府为2024财年拟定的预算计划。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美国的国防开支将达到空前的8420亿美元,较2023财年增长了3.2%,创下了历史新高。

拜登政府明确表示,制定这一预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挑战。

尽管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仍在进行中,但拜登政府特别强调,该预算的主要焦点是与中国进行的“长期战略竞争”。

实际上,美国在军事开支上的投入一直都是全球之最,在世界军费开支排名中始终稳坐头把交椅,其军费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显示,美国近年来的军费开支一直稳定在7000亿美元的水平。

这一数字在全球军费总开支中所占的份额接近40%,几乎等同于其他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

相比之下,2023年中国的年度军费开支为2200多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55万亿,这一数额仅为美国军费的三分之一左右。

尽管如此,中国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仍不时被贴上“穷兵黩武”的标签。

(2023年全球各国国防预算对比)

那么,在面对中国军费开支仅为美国三分之一的现实后,美国为何仍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假想敌”,并对中国军事力量的提升和军队现代化的进展,表现出如此深刻的忧虑和不安呢?

一、国防预算之谜:中国的军费真的高吗?

2023年,中国的军费总额达到1.55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2022年增长7.2%,军费规模在全球军费排名中稳居第二。

消息一经发布,众多西方媒体便开始对这一增长进行渲染,炒作起“中国威胁论”,在国内也引发了一波好事者的关注和讨论,批评中国的军费开支过高,主张应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当中。

然而,1.5万亿的军费开支真的过高了吗?

在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开支时,我们通常会关注两个关键指标:军费的绝对数额以及军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

1.5万亿,这一数字仅占中国121万亿GDP中的1.2%。

与此同时,美国的军费占GDP的比例则在3.4%至3.8%之间波动,俄罗斯在2021年的相应数据为4.1%。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作为一个受和平宪法限制的二战战败国,2023年的军费占GDP的比例依旧超过了12%。

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军费开支在国际水平中不仅不高,反而远远低于其应有的水平。

二、购买力优势:中国军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为何始终将军费开支维持在最低限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我国在确保国防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倾向于将财政资源投向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而非过度军事化。

其次,尽管我国的军费占GDP的比例不高,但由于经济总量巨大,即使这一比例较低,2200亿美元的军费总额依然相当可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中国的军费在购买力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得益于我们强大的工业基础,中国能够生产出大量性价比高的军事装备。

即便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也是少有的既能自主制造装备,又能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的国家。

要知道,现代军队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装备的支持,而中国军队能够用相同的资金购买到更多的武器装备。

以2022年中国2290亿美元的预算为例。

按照常规,武器装备的采购费用大约占国防预算总额的四分之一。

据此计算,2022年中国在武器装备采购方面的投入约为824亿美元。

假设其中40%的预算,即330亿美元(约合2046亿人民币),被分配给海军。

那么这笔资金可以用于购买一艘航母(约300亿人民币,以山东舰为例)、四艘055型驱逐舰(约240亿人民币)、一艘补给舰(约10亿人民币)、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约80亿人民币)以及一支舰载航空兵联队(约300亿人民币)。

总计,这些装备的采购成本不到1000亿人民币。

按照这样的预算,中国海军一年内可以组建两支航母战斗群。

相比之下,美国在同样的330亿美元预算下,能买到的装备就有限了。

一艘福特级航母的成本为140亿美元,四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为80亿美元,一艘补给舰为5亿美元,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为25亿美元,一个舰载航空兵联队为100亿美元。这些加起来就已经接近350亿美元。

如果再加上舰载机的成本,以及可能的其他开销,那么330亿美元可能只能勉强组建半个航母战斗群。

美国军费购买力之所以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其军工企业与军方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即所谓的军工复合体。

这一现象起源于二战末期,涵盖了美国约三分之一的工业企业和10%的劳动力,对美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种紧密结合,使得军工复合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的军事政策,以追求更高的利润。

即使是美国总统,也难以对这些强大的利益集团施加影响,而普通政客更是对他们敬而远之。

这就解释了为何美军会出现成本高达上千万美元的咖啡杯和数十万美元的抽水马桶等荒谬现象。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

在中国,没有任何资本能够左右中央政府的决策,这是由中国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

中国的军工企业完全服务于国家,服从政府的指导,有时甚至不惜亏损也要完成任务。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军工企业和重型装备制造业依然坚守岗位,确保技术传承不断,这体现了中国军工企业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安全的承诺。

三、战略布局的艺术:中国军事的“和平崛起”

除了军费购买力上的差异,中美两国军队在国防政策和军事行动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国防政策基于和平共处的原则,除非遭到挑衅,否则中国军队极少参与与他国的冲突。

例如,在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中,中国采取的是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通过谈判和驱逐入侵者来维护主权。

中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数量有限,主要是为了支持海军执行护航等任务的补给需求,而非作为进攻性的前进基地。

因此,中国军队在海外任务上的开支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军事基地,这些基地多数是为了对抗前苏联而建立的。美国还承诺为其盟友提供军事保护,这导致其在东北亚、西欧以及其他地区都有驻军。

美国还涉足朝鲜半岛、伊朗、中东事务,并帮助西欧盟友对抗俄罗斯等前苏联继承国,这些都需要庞大的军费开支。

因此,尽管中国的军费总额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但由于中国军队的运营成本远低于美国,加之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较强,中国在军事科技研发和新装备采购方面的投入与美国的差距,两国的军事实力并没有表面上的数字那样悬殊。

结语

中美两国的军费开支比较,揭示了两国在军事战略、工业能力和国际地位上的不同选择。

中国的军费虽然在总量上不及美国,但在购买力和战略运用上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这种高效和有针对性的军事投资,不仅保障了国家安全,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的影响力。

随着中国军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军费使用效率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对全球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中国在军事工业上的自主性和竞争力的提升,也为国际军事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中国如何平衡军事发展与和平合作,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晨阳.美海军得了“火力缺乏恐惧症”[N].环球时报,2024-02-07(008).

樊巍,刘明.装备“白菜化”,低成本战争时代来临?[N].环球时报,2024-01-23(007).

美海军得了“火力缺乏恐惧症” - 中国知网

装备“白菜化”,低成本战争时代来临? - 中国知网

0 阅读:0

宇宙天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