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玄宗李隆基,谁不竖起大拇指,夸一句“开元盛世”的缔造者。
可就是这样一位英明神武、开创盛世的皇帝,却干出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
他居然在一天之内,连续赐死了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英主”到“昏君”
李隆基年轻的时候可不是盏省油的灯,他出生在帝王之家,从小就见识了各种勾心斗角。
武则天掌权那会儿,李隆基目睹了奶奶是如何心狠手辣地铲除异己,连自己亲儿子都不放过。
等到李隆基长大成人,羽翼渐丰,他就开始不甘心只做个闲散王爷。他瞅准时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一举推翻了韦后的统治,扶持父亲李旦重新登基。
可他心里清楚,太平公主也不是个善茬,两人之间的权力斗争迟早要爆发。
果然没过几年李隆基再次出手,发动了先天政变,把太平公主的势力给铲除了个干干净净,自己坐稳了太子之位。
公元712年李隆基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改年号“开元”,那一年他才37岁,新皇帝野心勃勃,撸起袖子决心要大干一场。
他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姚崇、宋璟等一批能臣干将被他提拔到重要岗位。他们一起改革吏治,整顿军队,发展农业,鼓励商业,大唐王朝的面貌焕然一新。
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江山坐久了,李隆基不再像以前那样事必躬亲,而是开始贪图享乐,沉湎于歌舞升平之中。
曾经勤政爱民的好皇帝,逐渐变成了一个贪图享乐的“昏君”。
“一日杀三子”的算计
自从当上皇帝以后,他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舒坦,整天锦衣玉食,歌舞升平。后宫佳丽个个貌美如花,在这群莺莺燕燕中,有一位名叫武惠妃的,那可是深得圣心。
这武惠妃可不是什么柔弱小白花,她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就耳濡目染,学会了一套察言观色的本事。
她长得倾国倾城,再加上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把李隆基迷得是神魂颠倒,比对待其他妃子那是宠爱多了去了。
武惠妃还给李隆基生了好几个孩子,寿王李瑁正是其中一个,武惠妃野心勃勃,她不甘心只做一个宠妃,而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继承大统。
可当时的太子是李瑛,无缘无故就要废掉太子,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武惠妃就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她明白李隆基这人疑心重,而且特别在意自己的权力,就整天在他耳边吹风,说太子李瑛心怀不满,结党营私,迟早要取而代之。
李隆基一开始还不信,但架不住武惠妃整天在他耳边唠叨,再加上他自己也确实感觉到太子翅膀硬了,不好控制了,心里就开始犯嘀咕。
公元736年武惠妃觉得时机成熟了,马上就准备了一场“逼宫大戏”。
她装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跑到李隆基面前哭诉,说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带了一帮人马杀气腾腾地冲进了后宫,想要杀了她和她的儿子。
李隆基一听,这还得了?顿时火冒三丈,下令把三个儿子抓起来,关进了大牢。
这三位皇子也是够冤的,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这样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
其实这三位皇子平时和武惠妃的矛盾,李隆基多少也知道一些。但他并没有阻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她的行为。
说白了,李隆基是怕了,他经历过太多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深知权力这东西,一旦到手就不会轻易放手。
太子一天天长大,势力也越来越大,而自己却一天天衰老,这让李隆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其等到以后被自己的儿子逼宫,还不如趁早除掉他们,永绝后患。
他很清楚武惠妃和她的儿子李瑁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可以随意拿捏。而太子就不一样了,一旦他羽翼丰满,自己这个当爹的可就不好控制了。
更何况,这时候朝中还有一位“神助攻”,那就是宰相李林甫。这位李大人可深知武惠妃得宠,就帮她出谋划策。
武惠妃想除掉太子,李林甫就添油加醋地在李隆基面前煽风点火,最终促成了这场悲剧。
帝王之殇
说唐玄宗没挣扎,那绝对是骗人的。毕竟李瑛、李瑶、李琚都是他的亲儿子,从小养在身边,哪能说没感情?
尤其是太子李瑛,做了二十多年的储君,父子俩抬头不见低头见,就算为了皇家颜面,也不能说杀就杀。
所以当时武惠妃哭哭啼啼地跑到唐玄宗面前告状,说太子要造反的时候,唐玄宗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李瑛是什么人,他这个当父亲的还能不清楚?再说李瑛真要是有那个胆子,还能等到现在?
可架不住武惠妃天天吹枕边风,还把李林甫也拉拢到自己阵营里。
李林甫这人,最会揣摩上意,他看出来唐玄宗对太子已经心生怀疑,更是进一步加重了他的怀疑,把本来没影儿的事儿说得跟真的一样。
唐玄宗本来就多疑,再加上年纪大了,难免有点糊涂,一来二去的,还真就信了他们的鬼话。
不过说到底还是权力惹的祸,唐玄宗辛辛苦苦打拼了半辈子,好不容易才坐稳了皇位,又赶上了“开元盛世”,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这时候突然有人跟他说,你儿子要造你的反,他能不慌吗?
他这一慌,就顾不上父子之情了。在他看来,维护皇权,稳定江山,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都可以牺牲。
于是就有了那场血淋淋的悲剧。
“虎毒不食子”,这话放在普通人身上也许没错,可到了帝王之家,就不好说了。毕竟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亲情、伦理,统统都得靠边站。
唐玄宗杀子,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权衡利弊后的冷酷决定。
他用最决绝的方式,告诉世人,在权力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哪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结语:
权力这东西,真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造福天下,用不好,就成了伤人害己的利器。
唐玄宗的悲剧,也给后世敲响了警钟:权力再大,也不能忘了人性,忘了亲情。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论唐玄宗李隆基》华世欣,刘光曙
唐太宗早就把因种下了,后面的那个果就是太上皇,唐朝的太上皇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