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芹大校回忆因教不成书替人当壮丁,不想竟拉起武装走上抗日路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07-30 13:43:47

刘采芹,1910年出生,山东莱芜苗山镇北古德范村人。

北古德范是莱芜东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一带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群众生活十分困苦。但人们总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书,能有出息,所以不管多穷,总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上学。刘采芹兄妹三人,他是老大,六岁上本村私塾,念了两年后被送到响水湾村念高等小学。

这所全县有名的学校,设在“三官庙”内。庙里有许多泥塑的神像,尊尊呲牙咧嘴,让人看了很害怕。尤其晚上上自习、上厕所,更令人心惊肉跳。

同学中,刘采芹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西古德范的韩升发(外号叫神仙),另一个是西邢的高磐石。三人一商量,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偷偷把那些神像全推倒了。事后,被校长张鸿柱(南文字人)和老师张玉久知道了,很生气,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训斥,并扬言要开除三人。

事也凑巧,在推倒神像时,刘采芹累得出了一身汗,脱衣服时冻着了,头发热,全身疼痛难忍。他借机回了家。他娘说他是得罪了神灵,被神灵打灾了!于是,她给神灵许愿,逼刘采芹忏悔,并许诺在某月某日还愿,给神灵烧香、烧纸。他爹得知学校要开除他,就向校长求了情。就这样,刘采芹坚持学到了毕业。

因为灾荒连连,老百姓生活越来越艰难,北古德范一带,许多人被迫拖家带口下关东,落脚地是奉天省东边道柳河县三源浦马鹿沟。刘采芹十二岁的时候,全家也来到这里。

从山东来的这些穷哥们,都给一个叫陈老八的大户扛活。为了糊口,刘采芹年纪虽小,也和堂兄刘在城给地主放猪、驴、牛。猪乱跑,经常吃庄稼,有时候还跑丢了,实在不好放,是个苦差事。结果,因找猪,俩人常常回家很晚,一晚就吃剩饭、冷饭。当猪找不着时,不仅得不到饭吃,还要挨骂、挨打。俩人有气,也只能往肚子里咽,但心里总憋着一股劲儿。

有一天,出气的机会来了,俩人发现,驴尿尿时,驴“中腿”(即生殖器)伸出老长,便找块石头用葛条藤拴住,系在驴“中腿”上。没料到这样吊了一天,那驴“中腿”竟然回不去了,可把俩人吓坏了,很怕被地主知道。结果呢,这事还是被地主发现了。打这起,地主不再让他俩放牲畜了。老人知道后,便骂个不停。无奈,俩人只好跟着大人干重活。

马鹿沟这地方人烟少,林子密,气候水土很怪异,很多人都有大骨节病,走路一拐一拐的,妇女还不生育。春耕时节,人们还常常得一种叫小伤寒的瘟疫,发病时,肚子疼得厉害,肛门周围起水疱,如不及时治疗,两三天就没命了。这病还传染。人们传言,这种病是干活时直接坐在地上得的,因而,人们在野外都不敢让屁股接触土地。

由于缺医少药,人们又不懂得如何治疗,常常一家一家地死人,马鹿沟弥漫着一种恐怖的气氛。有一年,一个从诸城来的老乡,全家得了这种病,最后只活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无依无靠,刘采芹的爹娘看了觉得怪可怜的,就收养她给刘采芹做了童养媳。后来人们发现这种病并不难治,只要在发病时把一块咸萝卜塞进肛门里,病情一两天就缓解了。

“九·一八”事变后,鬼子侵占了东北三省,这里的老百姓又增加了一层亡国奴的苦难。这时,刘采芹全家在关东已呆了十几年,实在熬不下去了,就迁回了山东老家。

此时,刘采芹已是20多岁的大男人了,在家里跟老人种地,很讨老人喜欢。两年后,他到大幔子村去教书。

每逢星期六刘采芹回家,路过石湾村堂兄刘在廷家,都要进屋喝茶、喝酒,和他拉家常、谈时事,二人很是投机。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八月上旬,日寇占了德州等地,兵临黄河北岸,形势一天天严峻起来。老百姓很恐慌,学生无心读书,家长也不让孩子上学,附近各村的学校便纷纷停课关门。大幔子村的村长也来对刘采芹说,学校不想再办下去了。面对这种情形,刘采芹心情很沉重,只好回家呆着。

一天,他去苗山赶集,刚进石湾村,就听到从堂兄刘在廷家里传出哭声。堂兄有九个儿子,生活富裕,是当地的大户。他们哭什么呢?为了弄个究竟,刘采芹走进他家。堂兄见他来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在泮(刘采芹的名,字采芹),你可来了,我家的日子没法过了!”

刘采芹问怎么了,他说:“我家老二被苗山局子(泛指区政府)抽了壮丁,不去不行,催得很紧。我已老了,我一家老小十几口子全靠他支撑,他若走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呀!”刘采芹安慰他说:“天无绝人之路。你别怕,别急,咱们慢慢想办法!”

他听了后稍稍安下心来,又如往日吩咐人沏茶、烫酒。在酒桌上,刘采芹对他说:“你打听打听,看看让人顶替行不?”他说:“这,人家倒说了,如本人不愿意去,可花钱雇人顶替。你如能给找个人顶替,那最好了!”刘采芹说:“那好,不用另找人,我替老二去就是了!”

刘在廷听了他的话,半信半疑,问:“能行吗?那你不教书了!”刘采芹说:“这个你不用管,你等着就是了!”就这样,刘采芹不去赶集了。刘在廷找中间人,写字据,给了刘采芹二亩地、10块光洋、一石谷子。就这样,刘采芹把自己卖给他家顶壮丁了。

苗山区壮丁队(又称区中队),是韩复渠下令办的。蒋介石要韩的手枪旅,韩为了扩大实力,就向老百姓摊派壮丁,在全省各地办壮丁队(类似兵站),经过简单训练后,壮丁们就被补充为他的正规军。刘采芹自卖为壮丁后,由于时局混乱,并没有马上去报到,为此壮丁队向刘在廷要人,刘在廷就来催刘采芹。

不久,传来了日寇占领省会济南和泰安的消息,莱芜城也危在旦夕。韩复渠10万大军南逃徐州,山东省各级政府的官员也都逃跑了,当然苗山区区长吕竹川和壮丁队队长赵洪香也逃之夭夭。

壮丁队这七八十人,原本绝大多数是穷苦人,当壮丁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无人管,为了吃饭,便逢集就抢,连刘采芹爹赶驴到苗山集卖炭,也给抢了。他爹回来,叫刘采芹去壮丁队要装炭的布袋,刘采芹便去了。都是乡里乡亲,大家都认识他,他替人当壮丁的事也早传开。

刘采芹是教书匠出身,有点文化,众壮丁也都高看他。一见面,壮丁队的刘杰传就迎上来,问他来干什么,刘采芹说我来看看大家。闲聊了几句后,刘采芹对他们说:“你们抢集不就成土匪了吗?再说抢的大都是穷苦人,可咱们也是穷苦人呀,这样可不行啊!”他们说:“刘先生,当官的都跑了,我们没饭吃,你说咋办?”刘采芹说:“再没饭吃,也不能抢呀。”

接着,刘采芹给他们出了个主意:“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给各乡公所写条子,你们拿着去找他们要粮,那样或许能解决吃饭问题。”千说万说,最后总算把这伙人稳定了下来。

这时,各地的有识之士都纷纷起来,拉队伍,搞枪支,组织抗日武装。南文字的张寿民、张骏涛,常庄的段金斋,西古德范的韩香甫、韩玉武,北古德范的尚子方、夏骏清,还有石湾村的徐杰三等人,互相串联,酝酿组织抗日武装。

这天,刘采芹回家办事,把从壮丁队带回来的一支马拐子枪(比一般步枪短)藏在羊圈的梁柁上。这样,还不放心,又和家属一起把它藏在大北屋的炕洞里。

他刚走,刘采芹的舅舅张树森就领着人来要枪。看刘采芹不在家,就问他爹。刘采芹爹反问:“哪儿来的枪?”他真不知道刘采芹带枪回来。张树森认为刘采芹爹骗他,二话没说,就扇了他两个耳光。刘采芹的妻子不忍心公公挨打,忙说:“舅呀,你别打了,他确实不知道,我知道,我给你!”她忙把那支枪从炕洞里拖出来,从窗户扔出去,让他舅拿走了。刘采芹回来知道这事,气得不行,但也无可奈何。

刘采芹想,壮丁队这伙人,大都是穷苦人出身,如果引导他们参加抗日,那可是一支力量。可是壮丁队七八十人,那二十几支马拐子枪也不够用呀。怎么办?刘采芹和大家商量,又到各村去搜集枪支。

当刘采芹带着几个人到大幔子村时,碰见张寿民也带着几个人来了,他们也是来搞枪的。这壮丁队是韩复渠下令办的,又抢过集,个别人还有劣迹,因此人们对壮丁队的印象不好。张寿民误以为刘采芹他们要加害他,一见他们,马上带着人走了。

其实,大家出来搞枪,都是为了抗日,这壮丁队的人,又大都是穷苦人,乡里乡亲的是决不会做那种出格的事的。

1938年2月刘采芹参加八路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历任苗山区区中队长、莱芜县大队政治处主任、博莱独立营营长、鲁中第一军分区第三大队教导员、二团副团长、武委会副主任、鲁中军区第四旅侦察科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阳城防司令部参谋长、辽南独立师二团政委、辽南军区后勤部政委、辽南171师政治部副主任、辽东军区参谋处长等职。建国后,曾任辽东军区副政委等职,被授予大校军衔。

0 阅读:2

晚上回忆这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