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80年,中央下令回收毛主席像章,随着人们自发地将数以千万计的像章交出,持续十余年的毛主席像章热迎来尾声,也象征着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但在如火如荼的像章回收运动中,持有两千多枚毛主席像章的孙继先将军却与中央唱反调,表示一枚也不交。
中央为何下令回收毛主席像章?孙继先将军又为何不愿交出像章?
毛主席像章作为一种特殊的收藏品,尽管毛主席像章的制作和收藏热潮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但第一枚毛主席像章,早在1932年便已经诞生。
1927年,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毁于一旦,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国民党策动全国的反动军阀一同围剿中共党人和进步人士,“四一二”的屠杀几乎将上海的天空染红。
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后,潜伏在各地的中共党人纷纷揭竿而起,用实际行动响应武装反抗国民政府。
但随着城市暴动的屡屡碰壁,周恩来、叶挺等革命领导人逐渐意识到,苏联那一套革命理论在反动力量过于强大、无产阶级相对薄弱的中国并不适用。
当初从南昌起义带出来的两万人队伍,在多方军阀围剿下迅速减员,最后只剩下不到5000人。
眼看着再打下去革命的火种或许就彻底断绝了,当时的中央只能决定化整为零分兵行动,由朱老总、陈毅带着一部分转战湘赣,另一部分跃进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海陆丰地区,周恩来等领导人则回到上海主持地下斗争工作。
而在另一边,同样在起义中遭遇挫折的毛主席,已经领悟到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在中国的土地难以复刻。
结合历次斗争的经验教训,毛主席开创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路线,团结在中国占据大多数的农民力量,在农村发展革命根据地,以游击战的形式与强大的反动军阀抗争。
在中国革命陷入低谷的黑暗时期,毛主席的革命方法论犹如一簇炬火,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借着军阀内斗的间隙,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已经在江西一带站稳脚跟。
1931年11月,以瑞金为首都的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毛主席被选为主席,从这时起,人们便用“主席”来称呼这位伟人。
随后在第二年,远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制作了第一枚毛主席像章,用以纪念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立下的丰功伟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十年转眼间,神州大地已是赤旗招展,毛主席也从临时政府主席变为国家主席,而人民对他的崇拜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像章的制作逐渐兴起,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达到高潮。
而像章样式也随着时代发展出不同款式,从最初的“金边红底金头像”演变至黄色、橙色、湖绿色等等。
象征内容也有极大丰富,从单纯的人像发展至历程像章、语录像章、样板戏像章以及诗词像章。
大多数像章上都铭刻着毛主席大气磅礴的手写草书,比如“为人民服务”、“全民皆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
另外,像章还根据产地分为江西景德镇制造、唐山制造等,不同产地生产的像章又各具特色。
在当时,每个人至少都拥有数枚毛主席像章,佩戴不同款式的像章出门成为时代潮流。
但是,像章热背后隐藏的资源消耗,却在无形中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最终引起领导人的关注。
孙继先将军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毛主席像章风靡全国,上至政府领导人,下至工人学生,佩戴毛主席像章成为一种潮流。
与此同时,像章越做越大,越做越多,消耗的铝材料呈指数型上升。
据统计,从1966年至1971年,短短五年时间里,全国便生产了约一万种,总数约二十亿枚毛主席像章。
由于势头越来越猛,物资部还不得不拨出5000吨铝供应各地生产毛主席像章。
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极为不悦,一方面,毛主席本人最是反对个人崇拜,毛主席像章的泛滥无疑是个人崇拜的极端化表现。
另一方面,制作像章需要消耗大量的铝,而铝同时也是飞机的主要材料。
于是在1969年召开的九大上,毛主席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还我飞机。”
在毛主席出面调解后,这阵像章热才逐渐平息。
而周总理也按照毛主席的意思,下令各地将物资部派发的5000吨铝尽可能回收。
1976年以后,随着伟人离世,全国再次掀起毛主席像章收藏热,时值改革开放初期,正是国家需要集中资源办大事的时候,此时的像章热无疑造成了金属资源的严重浪费。
1980年7月30日,中央再次发出号召,要求尽可能对毛主席像章进行回收利用。
但在命令下达后,身为开国中将,收藏有2000多枚毛主席像章的孙继先却率先站出来反对,直言一枚像章都不会交出去。
因为对于这位沙场老将来说,这些像章早已不是普通的金属制品,其中还蕴含着他对伟大领袖的无限崇拜与追思。
1911年,孙继先出生于山东曹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与大多数开国将军不同,孙继先最开始加入的并非红军,而是国民党军队。
19岁那年,国民党第26路军来到曹县征兵,自幼家贫的孙继先听说当兵不仅能顿顿吃饱,部队每月还发军饷,于是他果断报名,打算混口饭吃。
由于从小练武,孙继先被长官相中,于1931年1月被编入26路军新兵营。
第26路军本是冯玉祥的部队,蒋冯大战后被蒋介石收编,向来疑神疑鬼的蒋介石信不过这支部队,所以将其调至江西剿共前线,打算把26路军当成前线部队全部打光。
对于蒋介石的如意算盘,第26路军上下心知肚明,但又敢怒不敢言,只好领命赶往前线。
而彼时毛主席等人恰好在江西一带发展革命根据地,得知第26路军受老蒋排挤,全军怨声载道后,毛主席果断派人前去联络26路军高层,并成功取得了军参谋长赵博生等人支持。
1931年11月,宁都起义爆发,赵博生带领全军一万七千多人投共,革命力量进一步扩大,而当时尚是无名小卒的孙继先,也跟随老部队被编入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
部队改编后,贫苦百姓出身且思想觉悟较高的孙继先得到组织重视,被分配至瑞金独立第四师教导大队。
由于在部队中的优异表现,1932年,孙继先在上级推荐下正式入党,随后又被送往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连续参加了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役。
残酷的战场是军人的试金石,孙继先在枪林弹雨中的冷静果敢赢得同志的认可,他也得以连跳数级,在长征开始时已经成为红一军团先遣团一营营长,他所率领的一营犹如一把尖刀,从来都是插向最凶险的地方,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全军开路。
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主席的军事艺术深深震撼了孙继先的心灵。
红军长征开始后,由于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损失惨重,在四渡赤水之前,红军面对四十万国军的围剿,俨然已陷入绝境,中国革命危在旦夕。
值此危急存亡之际,毛主席接过指挥权,率领红军在赤水河附近来了个“七进七出”,如同戏猴一般将国军耍得晕头转向,最后一头扎入国军较为薄弱的云南,从此海阔凭鱼跃。
在四渡赤水期间,孙继先所率领的一营与黔军、川军等国民党军队正面对抗,亲身参与了攻打娄山关、桐梓等战役。
毛主席对穿插迂回、纵深包抄等战术的如臂使指,作为战争亲历者的孙继先有着最直观的体会。
许多次他还对主席下达的命令感到疑惑不解,但在战局明朗后,恍然大悟的孙继先对主席更加心悦诚服。
后来,孙继先不止一次表明,只要跟着毛主席的步伐走,红军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而孙继先对主席的崇拜,也在一次次战斗中逐渐积累,一晃眼多年过去,这份崇拜已如山岳般巍峨。
毛主席像章大批量问世后,孙继先对主席的崇拜转化为对像章的狂热收藏,一发不可收拾。
孙继先的像章往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深受美国核威慑影响,战术战略处处受到掣肘,毛主席对此忧心忡忡,认为打破大国核垄断迫在眉睫。
1958年10月,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孙继先将军率领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秘密前往西北,参与导弹和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在孙继先以及全体官兵的努力下,他们克服了三年困难时期极度匮乏的物资条件,成功在1960年底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
而第二十兵团的训练基地,也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心枢纽。
1962年,由于旧伤复发,加之与导弹研发基地的特殊材料接触过多,孙继先将军的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退居二线,回到国防部担任研究院副院长。
随着工作压力的减轻,孙继先也培养出了新的爱好——收集毛主席像章。
当时,孙继先常常穿一身旧军装,打扮得跟个普通的小老头一样,带着自己重复的像章前往附近的集会交换新款像章。
有时孙继先还会掏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去购买自己从未见过的毛主席像章,被他看上的像章,就算是主动登门拜访,他都要把像章换到手。
短短十余年里,孙继先便收藏了2000多枚毛主席像章。
每当有客人来拜访时,他都毫不吝啬地向客人展示自己收藏的毛主席像章,骄傲的模样仿佛在展示古玩珍宝一般。
1980年,中央第二次号召回收毛主席像章,面对组织的要求,向来高风亮节的孙继先将军却一反常态,拒绝交出自己珍藏的毛主席像章。
因为对他来说,这些像章不仅仅是他多年奔走的心血,还承载着他对毛主席无尽的思念。
见孙继先将军一再拒绝,组织也不再强求,毕竟回收像章是以自愿为原则,更何况这些像章对孙继先将军有着独特的意义。
1990年4月,孙继先将军溘然长逝,在遗嘱中,他将2000多枚毛主席像章作为遗产分给儿女们,希望他们将毛泽东思想的火炬传递下去。
伟人已逝,但他的精神却如同照耀万物的太阳,始终高悬于空,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
本文由“论史鉴今”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