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那些文化科学知识,是送给孩子打怪练级的,父母千万别伸手

阿加熙的夜郎皇室花园 2024-04-13 01:46:17

发过一期《所有难为医生的行为,其实都是在难为病人》,聊的是医疗改革,有亲回复:你还可以发一篇“所有难为老师的行为,其实都是在难为孩子”。谈到子女教育,我还不太有发言权,不是没思考,而是孩子还小,大儿12岁小女8岁,还没成才,只能说交流一些想法做法。

我常常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美食家?……”从他们幼儿园就开始问了。有朋友说,他这么小,哪里会有什么答案。其实我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引导孩子思考的过程,答案的底线是“长大后不能什么都不做,不能混日子啃老”。

我也常常问朋友“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做什么”?朋友大都回答“我哪里知道!等他长大了自己选,万一我选的他不喜欢嘞”。真是这样吗?你在抚养他长大的十多年时间里,就完全没观察出他的天赋、他的喜好?就完全不思考你家庭能提供的平台、以及不同意向职业的前景吗?花那么多钱,逮啥学啥,浪费时间精力,是搞来寻开心的吗?等毕业了现琢磨:究竟是考研?考公?还是烤串儿?

很多朋友说:好多成才的农村娃,人家爹妈只管得上三顿饭,其他全靠孩子自觉。那我就问了:这样的孩子,特质是什么?确实有些孩子天生就自律拼搏,但没这么强特质的孩子,在后天可以培养强化出来吗?答案是:一定可以的。

说到这里,大家有思路了吧,不在乎培养孩子多少才艺,关键是孩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前班和一二年级,你可以填鸭似的让他门门考100分,五六年级就不容易了,高考更难,而本硕博及一辈子的奋斗,做父母的能怎么守着填鸭?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才是核心,小学那些文化科学知识,全是送给孩子学着“打怪练级”用的,千万别伸手替他打。

那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

我常常教导孩子,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勤劳和懂礼貌”。人的天赋有高有低,那是DNA决定的,爹妈和祖先遗传的,羡慕不来的。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可以在自己的维度去做到最好。

勤劳,我认为关注的是修身,就是行动的意思,也有目标的意思,也有责任心的意思,也有永无止境探索拼搏的意思,即便在最绝望的时刻,也别忘了继续勤劳,继续思考寻找出路。

懂礼貌,我认为关注的是处世,是善良,是沟通协调,是团结协作相互成就,也是感恩敬畏。包括学会跟人和解,跟事和解,跟自己和解。

让孩子懂得要怎么做之后,就是帮他把行为固化,养成习惯,形成思维。如此看来,准时起床上学,整理书包衣物,自觉完成作业,规划目标梦想,体会成长进步收获的乐趣,懂得面对挫折和整改错误,学会人际交往宽容大度……如果用这些关注点作为标尺,再去测量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令五申却猫抓老鼠”“以及紧张的师生关系”等矛盾,你会觉得真的太幼稚了。

我特别喜欢的一种思维叫“推销思维”,就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让顾客认识到价值,然后心甘情愿的买单。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作为一种资源去开发,而不是一台机器去压榨。

我国2023年,毕业了6万博士56万硕士。虽说多读书不是坏事,但如果多读书就是为了拿到“谋个好职务从而躺平”的通行证,那明显就跑偏了!但反思一下,是否家长都在用这个鼓励孩子读书?家长的认知水平不一样,很多道理真是讲不通啊,孩子仍被逼着“考功名”,成为“教育产业”的工业化产品,最后就是,清北博士抢破头去当中学教员,本科毕业走投无路去送外卖,还有大把硕博拿着五八千月薪、守着一份公职、满心怨气。

教育的第一职责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现最有天赋的人,帮他创造最大价值。一个良性的社会,是培养最合适的人去做最合适的事,人人服务社会,人人安居乐业!而不是培养所有人去抢少数闪耀的位置,抢到的以强凛弱,没抢到的嫉妒怨恨。

都说:人的第一次成长,是认识到父母只是普通人;人的第二次成长,是认识到自己只是普通人;人的第三次成长,是认识到孩子只是普通人。这么看来,教孩子接受平凡,教孩子踏实生活,怎么跟“我爱的人相处”?又怎么跟“爱我的人相处”?怎么经营爱情婚姻家庭?无论事业升到哪一步,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课程!

0 阅读:2

阿加熙的夜郎皇室花园

简介: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