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雍正王朝04期】
江夏镇的“下马之辱”,是全剧中四阿哥胤禛的第一次吃瘪。
当时,虽说胤禛一行人是客商打扮,但在扬州与两位皇子近距离打过照面的任季安就在江夏镇,两人和胡管家火并出那么大动静,任季安就不出来看看?就不告诉给亲家刘八女??显然,刘八女是知晓胤禛、胤祥皇子身份的。知道对方底细,还设计出一场下马威,那就只能解释成“狂”了!
是什么背景,让刘八女敢连皇子都不放在眼里?
剧情交代,刘八女是刘老太爷的儿子,妥妥的官二代。
刘老太爷跟康熙的关系,应该还不错,所以康熙第三次南巡就打江夏镇过,给足了这位归附满清的汉人官僚面子,住过一夜不说,还亲笔提写了“礼仪德化”四个字的匾额,是钦封的德化之地。
这样一来,江夏镇就有了政治地位!
现在也差不多,县领导先了解清一个村的状况,觉着不错,先内部定好一个项目,然后单位、乡镇、村委会大张旗鼓地实地考察,讲上一通这个村资源禀赋强、村班子团结啥的,宣布多少钱的项目正式落地,镇、村两级鼓掌大呼感谢,这就叫领导英明!
康熙落地的项目,就是要扶起一个基层农村管理的典型。这样搞,至少有两层用意:
一来清朝是少数民族为底子的政权,得下力气争取汉族士绅阶层的支持,确保不再涌现出郑成功、李定国那样的大规模反清武装,也避免汉人支持吴三桂那样的叛乱。当时,民间时不时闹腾“朱三太子”,这股风一直延续到乾隆年间,有那么一百来年。
所以对汉族知识分子的笼络,是满清皇帝施政的一大项目。康熙南巡时,也到南京明孝陵朱元璋跟前跪过,为的便是收揽江南士子之心。
二来我国古代素来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县官一级的官僚,是由朝廷委任的不假,但就古代那样原始的交通信息条件,没汽车、没高速公路、没手机微信通话的,好些个事只能乡村一级自我消化自我解决。
等于说,皇帝的权力并不能彻底延伸,或者说365天都管控到乡村基层。这样的话,皇帝就得下放一些权力,给乡村一级的士绅地主,拉拢他们给朝廷搞服务。
所以,这就是康熙树立江夏镇典型的用意,号召全国广大士绅向刘老太爷学习,朝廷给荣誉、给地位。
不过,完整来讲,康熙这些个最高统治者,对士绅一直都是“既用且防”的双重心理。
为什么防呢?大家瞧瞧剧中的刘八女,仗着“士绅宗族”的地位,刚统一了区区一个江夏镇,就敢暗着逼皇子下马低头,已然形成了地区性的黑恶势力。
而黑恶势力,不仅新中国要打,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都要打。
或者说,自打商鞅变法搞中央集权以来,一直干的一件事,就是不断打碎打散“士绅宗族”的过程。
商鞅的游戏规则,是将一个个大家族碎片化为五口之家,这样的话以前那种动不动有家族跳出来与国家抗衡的局面,也就不存在了,整个社会大体以家庭为单位,政府直接向家庭收税,没了家族这个中间商赚差价,家庭交税少了,国家收税多了,两端都高兴。
这就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古代封建王朝无解的难题——土地兼并。
自耕农造反能力弱,但抗风险能力也弱,稍微一点外部的困难,比如旱灾、水灾、蝗灾、生病、交税、打官司等等啥的,往往就能搞崩一个古代农业家庭。
比如剧中的狗儿、坎儿、翠儿,就是因为黄河水灾淹没了家乡的田土,一家、整乡、全县没了庄稼地,也就只能跑到扬州这些富庶的地区讨口饭吃。
这三个家庭,后来全部脱离了自耕农体系,一辈子再没跟土地劳动沾过边。但他们还算是幸运的,虽说是被胤禛买去当奴才,但至少是衣食无忧,摆脱了被活活饿死的境遇。
他们的土地哪去了?应该就是被同乡给兼并了。
除了七灾八难,古代官府的税收,也是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的开支大头。且不说各类苛捐杂税,古代家庭正经要交的税,一个是土地税,一个是人头税。
土地税好理解,家里有多少地,就按比例交多少税,十比一、三十比一都有,乾隆年间还全国普免过几次税收。
人头税嘛,就是你家有几个男丁交多少税,男孩子少交点,长到一个年龄段就要全交,几岁到几岁,大伙自个儿百度。
不过,朝廷为了笼络读书人,规定当官的,清朝只要考上了举人级别,就可以享受一定数额土地的免税特权。省下来的交税的钱,就又可以买田买地,二三十年过去,本乡本土就又出现了一户丁举人、西门大官人。
老百姓也不傻,也想少交点税,于是就把自家土地寄放在士绅名下,从省下的税款里划出一部分给士绅,双方互利共赢,亏的只是国家。或者,有些人看到地主家田租比国家的税赋低,那得了,干脆卖地给地主家,自己租地种得了。
这些个情况,胤禛到江夏镇那会儿,和张五哥的爹都聊起过,作为目睹刘老太爷到刘八女几十年变迁的当事人,眼瞅着全镇土地都集中到了刘家,整个江夏镇也成了刘八女的私人庄园。
也就是说,偌大一个江夏镇,单就土地这块,官府已经收不上来任何税收了。因为已经没了自耕农,而刘八女又有免税的特权,还收个锤子的税!
这也是康熙最头疼的社会问题,土地兼并,能收上的税越来越少。
历朝历代,什么国家亡了、政府崩了,说到根上,基本就是国家财政没钱了。没钱,就没人跟你混,没法给士兵发饷银,国防安全就要出问题;没法给公务员发工资,政府运转、社会治安就得恶化。最后,只能挣扎着等待整个政权崩盘。
所以,康熙在追缴户部欠款的总结大会上,这样感慨:
“这棵大树朕是主干,你们都是枝叶,而国库呢?不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嘛!”
一般来说,国家建立之初,都会进行一场“平均土地”的运动,大家都有地种有田耕,朝廷在税收方面压力比较小。
比如明朝刚建立那会儿,经历元末战乱,人口大量减少,朝廷能用来分配的土地很多。所以朱元璋才得意洋洋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他的底气就是卫所制度,大头兵们都分到了土地,不打仗的年份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剩余,可不就不需要国库另外掏银子了嘛。
但是随着社会运转,人口增加、洪涝旱灾、土地兼并等情况,随之也会越来越严重,催生出一个个刘八女和江夏镇,直至帝国财政崩溃,改朝换代重新洗牌,以千千万万人的惨死,换来新一轮的财富再分配。
大伙儿再回过头,分析一下江夏镇这个典型。政治上,江夏镇有康熙那块“礼仪德化”牌匾,无人敢惹;
经济上,一边是整个镇区的土地收益,还享受免税特权;另一边是扬州的盐业商圈,每过一道手都是肥油;
官面上,任伯安依附于八爷党,构建成了一顶安稳的保护伞,几乎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去打破;
情报上......这个咱们以后再讲。
于是乎,就连胤禛、胤祥这样的猛人,在江夏镇这块私家地盘上,也都陷入了投鼠忌器的困境,只能暂时咽下这口“下马之辱”的鸟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