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媒体和法律行业,追求自己认可的人生(二)

以丹聊历史 2024-11-05 01:45:43

言论市场和思想市场提供了基本的事实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克制介入新闻事件的冲动,尤其是当面对真正引发共情的对象,觉得值得帮助的当事人时,这种情感非常难以抑制。这种内心的冲突促使对记者职业本身产生了新的思考,也是后来转行的部分原因之一。

回顾那段经历,最满意的时期是在即将离职前,在重庆撰写的一些报道。当时,大学时期对记者职业的憧憬似乎得到了实现。

然而,逐渐意识到记者这份职业的理念已不能完全满足个人愿望,于是决定转行成为一名律师。

经济压力:难以逾越的收入天花板

转行做律师,主要原因是经济上的考量。做记者的收入远远不够生活所需。

2008年初入行时,每月工资仅有2500元,这是全部收入,因为既没有稿费,也没有其他补贴。那时,只能依靠信用卡维持生活。

到了2010年,情况稍有改善,有了稿费收入。到2013年,税前总收入是30多万元,这已经说明工作非常勤奋。然而即便如此,依然觉得收入太少,因为继续做记者,收入很难有更高的提升。并不想去做管理岗位的工作,因为那并非职业志向所在。因此,记者的收入天花板成为转行的首要原因。相比之下,做律师的预期收入更加丰厚,无论是行业收入中位数还是最高收入。每一分钱都来自于正当工作,这也是决定转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在工作了五到八年后选择转行,这是很多行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记者行业尤甚。因为现在的记者收入天花板,甚至可能比当年更低。做记者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尤其是在预期收入上,当时的处境也不允许继续选择这条路。

除了经济因素,对自我实现的渴望也促使了职业的转变。这份渴望包括稳定和体面的财务收入,更重要的是,希望成为一个行动者,而不仅仅是记录者。

关于行动者这一话题,传统新闻伦理强调记者应保持距离,不直接介入,所谓的“冷眼旁观”。然而,近年来,这种理念受到了挑战。

很多人认为完全客观、不介入的方式在实际中难以实现,例如,面对需要帮助的对象时,很难克制住情感不去帮助他们。此外,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使得参与的方式更为多样。如果媒体依然保持距离,会让受众感觉冷冰冰,也会被认为是固化现有的权利结构。尽管有争议和批评,但主流观点仍认为记者和行动者之间有明显界限。在当时的情况下,出于多种原因,最终选择转行成为一名律师。

记者与律师:职业伦理的冲突与反思

律师的职业本质是帮助具体的个人处理具体的案件,其核心价值在于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而记者的职业价值则被普遍认为是揭示真相,服务公共利益。

尽管两种职业都追求正义,但其出发点和行动逻辑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记者的工作必须围绕公共利益展开,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公共利益。

律师则以当事人的利益为先,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力维护其合法权益。即使个案与公共利益相悖,律师的首要职责仍然是保护当事人。

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媒体伦理问题便凸显出来。记者在追求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有时难以避免地会损害某些个体的利益。

律师的职业伦理则相对清晰,因为他们的首要任务始终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10年,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志刚落马事件牵涉到北京富华大厦的开发商。在采访过程中,一位缺乏社会经验的开发商之子向记者透露了大量信息和材料。

这些信息最终被整合到一篇报道中,并在《财经》杂志上发表。报道发表后,这位开发商之子发来长篇短信,指责记者辜负了他的信任。

当时,记者以公共利益作为报道的最高原则,并未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尽管该报道客观上损害了特定个体的利益,但记者认为这是追求公共利益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十几年来,富华大厦事件始终萦绕在记者心头。直到去年在香港大学法学院访学期间,经过长时间的反思,记者终于意识到,当年撰写报道的初衷并非纯粹的公共利益,而是为了证明自身能力,获得职业认可。

尽管该报道确实具有一定的公共利益价值,但记者的动机却是片面的。

个人动机与公共利益的博弈:反思媒体行业中的伦理困境

回顾过往经历,发现曾因个人动机和利益伤害过某开发商的儿子。当时以公共利益为由掩盖了这一事实,在所有讨论和回忆中,都假装此人不存在。

尽管他一直真实存在,但却被刻意回避。这个事实始终萦绕心头。

感谢这个问题被真诚地提出。许多人或许思考过类似问题,却不敢深究或言明。

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哪个道理孰先孰后,关键在于编辑是否认为值得发布。编辑发稿或许是为了取得成果,这正展现了公共利益的复杂性。

“公共利益”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缺乏明确定义。媒体运用“公共利益”时,既可能获得认同,也可能引发反效果。

媒体机构并非完全无私地追求公共利益,它也拥有强大的商业利益。一旦出现矛盾或技术问题,媒体便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这只是媒体遭受批评的众多原因之一。

许多媒体人在谈论公共利益时,往往不愿提及自身利益。

在追求法律和新闻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个人动机的强烈影响。思考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正视个人动机和利益,才能获得释怀。

同时,对媒体行业的看法也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处理这个难题需要面对伦理和社交媒体带来的挑战。新闻行业面临诸多危机,使得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更加可贵,而当时缺乏这种自觉。

在律师执业过程中,发现由于没有正视个人利益,导致许多虚伪和包装的现象,进而引发腐败。这需要正视媒体机构的商业和政治利益,以及记者和编辑的个人收入和名望等个人利益。

只有正视这些利益后,仍然选择完成这项工作,才符合道德观念。

曾设想一篇稿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或一项制度。然而,实际工作中,这种理想难以实现。

我们需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例如收入和个人动机。行业中最成功的人物往往是那些个人动机最强烈的,他们对名望极为重视。

这种个人激情推动着他们在行业中取得非凡成就。

0 阅读:0

以丹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