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话题是“附近”的概念,这个适合见面的金秋时节,正是感受真实生活、发现附近美好的季节。这个“附近”的概念提出,指的是在无法改变整体环境时,通过关注身边的具体事物和关系,找到生活的支点和意义。这样的关注让我们可以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理解和欣赏社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2.第一次听到“附近”的概念提问:“你们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附近’的概念?又是怎么理解这个‘附近’的呢?”
表示:“‘附近’这个概念在社会科学当中我们谈得特别多。我们生活在一个匆忙的时代,身体上从未远离附近,但心理上却离‘附近’越来越远。”他回忆起小时候住在北京胡同里的生活,搬家后,过去的地点与空间逐渐失去情感意义,变得仅具功能性。这让他更加体会到向彪老师所说的生活的工具化和功能化。
也深有感触,他讲到自己在北京从海淀搬到朝阳,再搬到南城,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烟火气息。他指出生活中的“附近”正在消失,功能性逐渐替代了生活的情感联结。
3.消失的报刊亭:昔日“附近”的一部分“我们的‘附近’还消失了一个重要的东西,比如报刊亭。”是认同,回忆小时候和报刊亭老板的熟悉关系,而如今报刊亭失去了原本的社交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城市结构缺乏海绵般的中间组织,导致人与城市隔了一层,缺少人情味和生活的肌理感。
4.走进自然的敏感:秋日里的“附近”体验在秋天收集叶子,感受季节的变化。他提到,在南方的城市能感受到桂花香,这种对自然的敏感在都市生活中逐渐丧失。农民能够察觉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而都市人对自然的体察变少,失去了这种与季节的紧密联结。
5.“收秋”艺术创意:延续秋天的美丽艺术创意“收秋”。一次散步时,他发现被清理的落叶不再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垃圾被处理掉。他萌生了用透明垃圾袋收集落叶的想法,让人们在丢落叶时仍能欣赏它们,延续秋天的美丽。他的创意吸引了许多民众的关注,落叶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让大家共同享受秋天的美好。
6.社交媒体与孤独:落叶与跳房子格子的呼应“收秋”创意想到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Sherry Turco提到的“群体性孤独”现象。她回忆小时候在布鲁克林街头的跳房子格子,如今已被手机取代,手机让人们的距离变远,而跳房子和落叶却让人们相聚。“共识性”的概念,如北京下雪时大家看到的是同一片雪,这种共识性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逐渐减少。
7.重新定义“附近”:温情与烟火气的回归通过“收秋”,我们不仅关注地理上的附近,也通过艺术行动连接了更多人,分享秋天的美好。近年来,一些城市因烟火气和人情味而火爆。比如淄博的烧烤让人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温暖的烟火气成了吸引人们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