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皇宫美模,输了下地干活:灭主帅、改旗易帜,杂兵为何嚣张?

长江有大中 2024-05-23 11:00:36

唐末至五代的历史很少有影视作品提及,很多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甚至以为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迅速灭亡了,然而实际是安史之乱后,唐朝依旧存在了近乎一百五十年。

2014年国产动漫画江湖之不良人播出,可以说是首次将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搬上了动画荧幕,北京诺森通过动画的形式,为广大年轻网友展现了一个衰弱的晚唐以及纷乱的五代十国,伴随着动画的热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那个混乱的时代。

而我们今天要介绍就是,这个时代重要影响力量——唐末五代“杂牌部队”—牙兵。

简单的说牙兵——即亲兵或卫兵,牙兵就是由将领出饷豢养的私兵。

一、从无到有,牙兵的开端

1、混乱的时代,崩坏的制度

根据《新唐书》记载:“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至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唐初实行府兵制,在此制度下,人民战时响应国家号召,自备武器战马,上前线与敌人搏杀,在停战时便放下武器,重新拿起农具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简单的说,人民战争时期成为军人,和平时期成为农民。

自高宗、武后时,府兵之法寝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唐高宗与武周时期,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大人民兵役加剧,兵役从最初的三年增加至五年甚至十年,厌战的人民宁愿逃亡也要逃避兵役。

而帝国内部长期和平稳定发展了数十年,同其他封建王朝一样,唐朝的世家大族在此间和平崛起。

在民间,世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土地兼并;在官场上,世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官场腐败,官场腐败和土地兼并在实质上破坏原有的均田制,均田制是府兵制的经济基础,府兵制是均田制的上层建筑,由于制度被严重破坏,帝国面临着兵源短缺和粮草不足的窘境。

玄宗面临着两个难题,不得不在执政时期放弃府兵制而改用募兵制,军队改革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改革,而改革必然存在一定的阵痛期,当阵痛期结束,改革的优势就能全面的发挥出来。

可惜历史没有给唐帝国这个机会,安史之乱击破了盛世的繁华,藩镇割据昭示了帝国的落幕,正是这个时期,催生了牙兵这个顺应时代的产物。

2、最早的牙兵,祸患的开始

最早牙兵为魏博牙兵,魏博牙兵是由田承嗣建立的,田承嗣早年跟随安禄山反唐,他作为安禄山的大将,在见叛军大势将去时降唐,朝廷为安抚降将,任命其为魏博节度使。

此人极为阴险狡诈,安史之乱平定后就趁机割据一方,横征暴敛,招兵买马,大肆扩军,以自卫为名,公然选拔身强力壮者成为牙兵。

作为田承嗣的亲军,魏博牙兵比他手下的其他军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更加精良的装备,唐代宗面对强大的魏博军无能为力,只能默许田承嗣的所作所为,代宗甚至将女儿永乐公主下嫁田承嗣之子田华以笼络田承嗣。

二、乱中牟利,牙兵的发展

1、破碎的帝国与飘摇的皇权

自安史之乱以来,皇权被迫下放,藩镇趁机割据,中央名义上管辖地方,地方实质上有高度的自治权,以至于后期皇命不出都城,天子名存实亡。

唐朝国门之外,方镇林立,既其衰也,置军节度,号为方镇,镇之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其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土地为其私有,干戈起而相侵,天下之事,自兹而分,节度使逐渐成为了土地与人口的实际控制者,各个藩镇在实质上都可以说是独立的政权。

藩镇与藩镇,藩镇与中央间有各种的利益纠葛,互相攻伐,各个藩镇名为镇守一方设兵自固,实则节度使皆拥兵自重有窥视社稷夺取江山之意,牙兵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2、牙兵的成长与节帅的命运

正是唐代宗对田承嗣软弱,促使各个藩镇都有样学样,各个节度使都在招募亲兵,假公济私,但由于实际藩镇差异其牙兵在人数上、来源上、质量上均有不同,将与兵长期在一起,难免将不将兵不兵。

牙兵作为节度使亲军,将与兵之间,兵与兵之间关系亲密,很容易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裙带关系,牙兵之间多以父子相袭,又参杂各种姻亲关系,这样的亲密关系会使得牙兵内部更加团结,牙兵会更加为节度使卖命,自然的,节度使会将更多的军事资源向着牙兵倾斜。

长此以往,牙兵会成为节度使手下最强的军队,节度使对牙兵的依赖性会大大加深,牙兵形成了统一的利益集团,而发展至后期,节度使逐渐沦为牙兵的傀儡或者说代言人,牙兵需要一个傀儡代言人,一旦代言人作出什么危害牙兵利益的事,牙兵随时选择另换一个代言人。

自田承嗣建立魏博牙兵后,魏博牙兵逐渐形成了以当地人为核心涉及土地、经济与人口的庞大利益集团,魏博军先后经历了田、何、韩、罗三个时代约一百五十余年,除个别节帅病死任上外,节度使大多为牙兵废立。

不只魏博军,各个藩镇均有此类现象,在地方上,牙兵发展到后期,逐渐成为了偏安一方的集团势力。

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大多数的人获得权利后,都会想方设法的通过权利去追寻利益的巨大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牙兵灭杀主帅、改旗易帜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利益二字,为保护既得利益或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扩大化,牙兵会对主帅做出选择。

但作为名义上割据一方的枭雄,怎么甘愿被牙兵傀儡?牙兵本质是将领的私军,牙兵可以换节帅,但牙兵不能没有节帅,这就是牙兵与节帅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这个矛盾,即使主帅成为皇帝,牙兵也会影响皇位的更迭。

三、牙兵的终点,混乱迎来终结

1、牙兵发展的另一顶峰—禁军

纵观五代五十三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这是个皇帝轮流做的混乱时代,稍微努力一点的节度使可以向朝廷讨个王爵,从而合法的世袭罔替,再有实力的一点的割据实力干脆就推翻皇帝,自立中央。

随着主帅成为一国之君,牙兵会一跃成为保卫国都与皇族的禁军,但作为禁军的牙兵依旧存在统治者难以掌控却极度依赖的问题,后唐太祖李克用曾言:“今四方诸侯皆悬重赏以募勇士,吾若束之以法,急之弃吾,吾安得独保此乎?”可见,李克用当时就已经发现这个关乎存亡的问题。

这些军旅出身的马上天子,自然懂得军权与皇权的重要性,牙兵自身形成一股利益集团严重影响了皇权对军权的控制,禁军由牙兵“升级”而来,作为皇帝的牙兵,自然继承了牙兵参与废立节度使的传统。

后梁朱友圭帅左龙虎军发动叛乱,击杀后梁太祖朱温后自立,五代的第一个皇帝因禁军叛乱而亡,后周殿前都检点在禁军的拥护下黄袍加身,发动陈桥驿兵变,五代最后一个皇帝因禁军叛乱落幕。

禁军作为国家的一支重要武装,应该追求国家利益,而不是禁军自身的利益,禁军叛乱,禁军首领成为国家新的君主,禁军集团一跃成为统治集团,这个时候谁做皇帝,可以说是禁军说了算。

2、战乱平定,牙兵落幕

赵匡胤南征北战剿灭割据势力,牙兵失去了在其他势力下存在的温床,而宋军内部在“杯酒释兵权”的操作下解除了部队将领对普通士兵的实质控制权,逐渐通过后来重文轻武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将领拥兵自重的问题,牙兵失去了可以依附的将领,自然就瓦解殆尽。

赵匡胤虽帮助宋朝摆脱了禁军干政的弊病,但在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瓦解后周禁军时期所缔结的高级将领之间的利益同盟关系。

赵匡胤于五十岁突然暴毙,无论是接管实权的赵光义,还是支持赵光义掌权的赵普,都是当时殿前都检点时期的禁军人物,无论是烛影斧声还是金匮之盟都是历史悬案,无法判定到底是高级军事将领叛变还是正常皇族即位,不过都逃不过后周时期那个禁军核心利益同盟集团的影响,但赵匡胤的解决方案为后世宋朝的两次灭亡埋下了一个隐患。

四、对牙兵制度的思考与总结

牙兵只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私军的一个缩影,如果仅从牙兵的定义来看,晚清时代的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还是袁世凯的新军,都可以说是牙兵,湘军、淮军、新军也同样形成了以自身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只是由于在黑暗时代中国家意志觉醒、国人思想解放,这些牙兵并没有发展至唐末五代的那个程度。

私兵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无论是统一时代还是分裂时代,中国封建君主一直忌惮拥有强大私兵的将领,无论将领能力如何,无论私兵战力如何。

参考文献

1、《五代十国牙兵制度初探》来可泓

2、《论唐末五代的牙兵》王育民

3、《牙兵新论》李鹏程

1 阅读:445

长江有大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