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佛教中象征着智慧和道行的结晶,不仅在众多影视作品中有体现,现实中也的确存在。
释迦牟尼在涅槃后留下了很多舍利子,具体数量已不可考,但据传珠状舍利子数量高达84000多颗,此外还有著名的佛牙舍利、佛指舍利等,例如江苏南京牛首山佛顶宫就供奉着一枚珍贵的佛顶骨舍利。
值得一提的是,每位高僧留下的舍利子也有区分,除了有珠形、块形、花形等形状外,颜色也有差别,例如红、蓝、橘黄等。
但总体而言,舍利子基本上由佛教高僧涅槃而来,普通人在逝世后难以产生,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舍利子的本质是结石,因为结石也有很多颜色,例如白色、浅灰色、红色、土黄色等,刚好对应上文所说舍利子的斑斓色彩。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现代科技能轻松检验舍利子和结石的成分差异,就算不用科技,光从理论就能否定这种观点。
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
草酸钙在200℃~210℃就会变软分解成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CO₂)气体,而遗体火化的温度动辄基本都在800℃~1000℃,结石根本不可能残留下来。
结石之所以有不同颜色,是因为结石的种类导致颜色不同,例如草酸钙结石是褐色或白色,磷酸钙结石是灰色,胱氨酸结石是土黄色,但无一例外,结石这东西受不了如此高的焚化温度。
真正导致高僧火化容易得到舍利子,普通人火化难以获得舍利子的原因如下:
1.僧人的饮食习惯和普通人有巨大差异每个人的骨灰看似相同,但成分却有很大不同,世界上没有两份完全一样的骨灰,因为每个人生前的饮食习惯都不同,就算双胞胎也做不到每天吃一样的食物。
僧人长期吃素导致体内积累大量纤维素跟矿物质,在火化后更容易产生舍利子。
但吃素并不是产生舍利子的主要因素,大家想一想,全球素食主义者数量超过3亿,如果长期吃素就能产生舍利子,那么舍利子也不会如此珍稀。
2.僧人涅槃后采用特殊火化方式普通人逝世后,殡仪馆的焚化时间通常在1~2小时内,温度在800℃~1000℃,而现代科技检测到舍利子的主要成分是磷酸盐、铝硅酸盐、硅酸盐等多种矿物,所以普通人难以产生舍利子的原因,或许在火化方式这一环节。
很多高僧涅槃后都会采用特殊火化方式,例如将高僧遗体放入罐内,接着在特殊葬台中火化7天7夜,期间众多僧人围坐诵经。
火化时间长,火化温度高或许是产生舍利子的主要影响因素。
再者是舍利子的颜色,大家肯定欣赏过绚丽的烟花,但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烟花会如此五彩斑斓?
这是因为厂家在里面加入了不同金属,在焰色反应中,铜对应绿色,铯对应蓝色,当烟花爆炸时,不同金属就会产生不一样的颜色。
我们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因为血红蛋白是铁基,有些动物的血红蛋白是铜基,所以它们的血液就是蓝色、绿色或蓝绿色。
再回到舍利子这个话题上,舍利子有不同颜色也跟金属有关,佛教中金、银、琉璃、玛瑙、水晶、砗磲、摩尼珠为“七宝”。
当高僧圆寂后,他们生前佩戴的佛珠宝石也会跟着一起火化,除了二氧化硅能增加产生舍利子的概率外,其他金属离子也会影响舍利子的颜色。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舍利子产生的科学原理,其实在现代科技的检测下,舍利子的成分早已清晰,有人为此还做过实验。
用氢氧焊机将鸡骨、猪骨持续加热,经过几小时的灼烧,骨头开始呈现舍利子的雏形。
更严谨一点的实验也有,例如2007年就有人去申请了“舍利子专利”,在报告中详细说出了舍利子的制作过程。
大概意思是,人体骨骼在200℃时会变形,400℃时有机物开始变化,600℃时骨骼开始出现晶体,800℃时晶体逐渐变大,1600℃时晶体呈球状,也就是舍利子。
所以普通人不是无法产生舍利子,而是殡仪馆的火化时长和温度达不到,在800℃~1000℃时顶多会出现一些附着在骨骼上的小晶体雏形。
殡仪馆工作人员也不会告诉你这些,省得麻烦,都是直接把骨骼粉碎后,将骨灰装入龛中交给逝者亲属,所以即便有些情况残留下一些舍利子,亲属也不知道有这回事,导致大家误以为普通人无法产生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