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马和斑马的模样很容易分辨,但在新疆荒漠却生活着另一种外形奇特的马,从外观看去就很有力量感。
1878年,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带领团队深入新疆荒芜地带,在准噶尔盆地奇台至巴里坤的丘沙河、滴水泉附近发现一种全新野马。
他们震惊的是环境,这里地处荒漠戈壁,除了低温和风沙的侵袭外,无时无刻还要面临干旱缺水及食物短缺,很难想象,这里居然有野马生活着!跟我们想象中的家马差太多了。
1881年,这种野马被命名为“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的能力有多强悍?
普氏野马体长210公分,体高110公分,体重超700斤,头部较大,脖子较粗,背部平坦且有一条明显的“黑线”,全身肌肉感爆棚。
普氏野马属于群居动物,小队伍数量在3~20头之间,并且奔跑速度极快,能以65km/h的速度持续奔跑数小时,耐力强还具备高超的灵敏度,高速奔跑状态下能轻松闪躲腾挪,在天敌面前有强大的躲避逃跑能力。
普氏野马全身肌肉爆棚,除了强大的咬合力,它使劲踹脚的力量足以踢碎敌人的骨头,如果再加上高速撞击,这股力量堪称恐怖。
此外,除了不俗的攻击性外,普氏野马还具备很强的防御能力,它们粗厚的毛发和皮肤组织能很好抵御天敌的利爪,2013年,一头普氏野马硬生生从狼群中救出幼崽,由此可见,普氏野马的综合战斗能力有多强。
普氏野马的生存能力同样十分强悍,它们每天可以只睡4~5小时,在缺乏淡水的情况下可以保持3~4天不喝水,如此高强度的耐旱能力主要得益于普氏野马对水分的管控能力。
普氏野马在吃芨芨草、梭梭、芦苇和红柳等植物时,能较大效率汲取植物水分,并且还有强大的减少水分流失机制,在开源节流作用下,使得普氏野马能在水分稀缺的情况下尽可能维持生命体征。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普氏野马强大的嗅觉,能敏锐感受气流中的水分子,它们能“闻”出远在数里之外的水源位置,如果实在口渴难耐,它们会吃雪来补充淡水。
在进食时,一头野马会站哨警戒,凭借敏锐的听觉和强大的视觉,一旦周围发现异常,野马小队会立刻抱团作战,抵达安全地带后,它们又会为彼此清理毛发或驱赶蚊虫,整个队伍的团结性十分强大。
以上就是普氏野马为什么能在环境恶劣的荒漠生存下来的原因,但饶是有如此强悍的综合能力,也逃不过灭绝的命运。
20世纪60年代,一些外国探险队大肆猎杀普氏野马,再加上荒漠环境本就恶劣,导致新疆普氏野马野外灭绝。
为了恢复野外普氏野马族群,中国林业部在1985年从国外引进24匹野马,并且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吉木萨尔县建立占地9000亩全亚洲最大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
经过专家的人工养殖,目前普氏野马族群数量明显上涨。
2019年11月,中国新疆和甘肃两地的普氏野马数量恢复到593匹。
2021年11月,中国境内的普氏野马种群数量超过700匹。
可别看700匹数量不少,就算把全球范围内的所有普氏野马都算在内,也才2000只左右。
要知道,以2024年数据为例,咱们的国宝大熊猫野外数量接近1900只,如果算上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约400只,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普氏野马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稀少。
其实马这种生物很特别,现代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没有人类,马或许早就灭绝了。
作为食草动物,马却没有反刍功能,以牛举例,它会疯狂吃草,先把草料简单咀嚼后储存在第一个胃里,能躲到安全区域,再将胃里的草继续吐出来细细咀嚼,这样做的好处是,牛在危险区域暴露的时间较短,被天敌猎杀的概率降低,变相提高自身安全性,这才是符合生物进化逻辑的。
但马不同,没有反刍的马,只能被迫暴露在外界,导致它们被食肉动物猎杀的概率大幅度增加。
没有反刍功能,还意味着一旦转移到食物匮乏的区域,马就要饱受饥饿,此时牛就有“存粮”。
或许你会说马的奔跑速度很高,确实如此,但在进化过程中,马的速度太高了,它们瘦弱的四肢需要承担整个身体的重量,夸张到什么程度,以人体结构举例,看下面这张图。
一旦马的任何一条腿出现问题,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性,所以很多赛马即便价值高达数千万,但马腿受伤后很快就会死亡。
可能有人会说斑马,严格意义上来讲,驴也属于马科,但我们所说的“马”,是小范围的马亚属。
斑马和马、驴都属于马科,但斑马属于斑马亚属,而马属于马亚属,早在400多万年前,斑马就已经和家马分道扬镳了。
再来说会普氏野马,它和家马一样同属于马亚属,但普氏野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野马”。
通过基因测序发现,普氏野马是古代“博泰马”,经过上千年野化后的品种。
简单的说,地球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野马,它们早就灭绝了,现在的马都靠人类保护才得以存活,所以如果没有人类帮助,普氏野马也会走向灭绝。
其实很多网友都没考虑到的是,生物进化并非100%正确,在历史长河中,有大量物种因进化错了导致灭绝,也就是说,进化是一个大方向,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很显然,马属于进化错误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