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在唐朝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一切回归史 2024-10-11 17:47:29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影响力深远的重要社会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上层阶级的统治也得到了维护,真正算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宏伟局面,这一时期涌现了李白杜甫等诸多人才。

唐高宗时期还出现了一位聪明过人,刚正不阿,成绩卓著的政治家,他的故事和传说口口相传之间,许多世界都被改编成电视剧反复播放,此人就是千古名相狄仁杰,唐太宗之后的朝廷政局也曾因为武则天而出现过多次变动,而狄仁杰却能做到独善其身。

狄仁杰病故之后不久,同时代的文人和政治家都给予了他高度评价,后续传承的小说,戏曲,诗歌等都有狄仁杰的形象存在,甚至还走向了国际化的事业,由此可见狄仁杰的影响力之大,也从侧面说明了他对于唐朝而言的重要性,那么狄仁杰在唐朝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狄仁杰历史形象的演变

狄仁杰的形象和包拯一样,几乎可以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之一,他的个人形象也曾有过明显的变化,根据史书记载,狄仁杰在大理寺中断案只是他观察生涯的其中一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神探几乎成为了他唯一的标签。

尤其是后续时代的艺术加工,让狄仁杰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清朝为例,小说《狄公案》中的狄仁杰与文学主角的形象出现,从全篇来看,作为主角的狄仁杰都在破解各种疑难案件,这样的形象基本奠定了后世改编的核心策略和基本走向。

无论是接下来的文学作品还是近现代的影视作品,狄仁杰的形象长期被塑造为一个断案高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结合狄仁杰在唐朝的地位来分析,他的主要责任在于政治。

真正的狄仁杰,应该是武则天身边的心腹大臣,也是公众心中国家道统的维护者,他在唐朝之所以拥有崇高的地位,是因为其强大的政治才能,并非专一的断案手段,但这种形象的狄仁杰已经快要被公众抹去了。

逐步走入官场生活的狄仁杰

唐朝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担任长史,受家庭氛围的影响,狄仁杰从小受到了十分严格的封建教育,加上他本就天赋卓越,稍有年长就参加科举考试,前往汴州参军。

此时的狄仁杰初出茅庐,所以在步入仕途不久被贪官污吏诬陷,最终被抓捕后,由阎立本对他进行审讯,狄仁杰在此期间刚正不阿,据理直言,对自己的冤情一一辩解,逻辑十分缜密,这也是他个人才华的初步显露,后来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狄仁杰出色的个人能力打动了阎立本,很快被赦免罪过并被举荐为并州法曹参军,这算是狄仁杰的一大机遇。

公元660年,李治协皇后武则天出游,滁州经过并州太原,此地长吏为了讨好皇帝和武则天,决定修筑道路取悦二人,这一想法遭到了狄仁杰的竭力反对,很多无辜百姓也免受徭役劳累之苦,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皇帝耳中,称赞狄仁杰“真丈夫矣”。

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意味着狄仁杰地位提升的开始,公元676年,狄仁杰被提升为大理寺丞,掌管国家之刑法,上任第一年就开始亲自处理各种案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政绩,根据统计,狄仁杰在第一年所处理的案件牵扯到人民17,000多条。

但他在审理途中一丝不苟明察秋毫,根据唐朝律法对犯罪证人依依判处刑罚,当时人们对其十分赞赏,当然狄仁杰也不是无情的执法机器,法外有情的场面也会上演。

在狄仁杰执法期间,曾有两位将军失误砍伐了李世民昭陵前的松柏,这让唐高宗十分愤怒,当地下达了斩杀两位将军的圣旨,狄仁杰对此具体力争,他坚称“国家法度已明,二人罪不当死”,皇帝听说后满脸不悦,只说圣旨已下,执行即可。

狄仁杰依然不肯屈服,直言“请砍伐松柏一棵就要杀死两人,如果挖一抔土,又到如何处理?不该杀而杀是失信于天下也”,高宗恍然大悟,遂赦免了两人的死刑,到这里,狄仁杰的名号传遍京师,因为对二位将军的恩惠,他的个人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这只是开始。

武则天朝中的叱咤风云

单从影视剧作品这类主观呈现的方式去挖掘狄仁杰的性格是不太客观的,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当下很多狄仁杰系列的影视作品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他在唐朝武皇时期的朝廷地位。

狄仁杰的官宦之路恰巧处于武则天的称帝时期,为了稳定自己的皇位,武则天采取了十分强硬的手段,无论关系亲疏远近,稍有违法或对圣上不敬,都会被重刑查办。

所以,在武则天统治下的唐朝政局进入了一段十分恐怖的时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皇亲国戚和一方贵族都不能保证绝对安全,狄仁杰在这一阶段也有几次沉浮,也曾蒙冤入狱,但最终依然做到了独善其身,稳居宰相之位,在武则天的高压统治下依然保持了很高的地位。

狄仁杰从解决了常年羁押下来的各种疑难案件,他在这一方面的成功扩大了他的名声,况且狄仁杰始终秉持着自身的原则,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朝廷中被狄仁杰弹劾的腐败官员多达数百人,在武则天掌权之前,狄仁杰的名望已经盛极一时。

对于武则天而言,她若想以女子的身份稳坐皇帝的位置,就离不开狄仁杰这样的人才,虽然有利用的成分,但这并不影响狄仁杰的地位提高。

狄仁杰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十分出众,同时又在官场上行走多年,从最初的并州小关一步一步走到了朝廷大臣的位置,丰富的经验,让他在官僚生涯之中如鱼得水,也使得狄仁杰能在武则天并不喜欢他的情况下依然受到重用,在整个唐朝都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武则天时期的朝政不太稳定,各种复杂的问题接连出现,狄仁杰也曾受到牵连险些被冤枉致死,但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多年审案的经验巧妙规避了危险,后来因为少数民族契丹的入侵,武则天又重新启用了狄仁杰,并恢复了他宰相的职务。

重新回到京城的狄仁杰一改原本唐朝所采用的龟缩防御手段,积极恢复生产,整顿军队秩序,使得契丹人难以找到进攻的机会,最终在长久的对峙中期待选择了撤退,为唐朝换来了安定的边疆,防御战略的成功让狄仁杰在武则天朝藏之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为了促进朝政发展,狄仁杰对武则天同样直言劝谏,主要内容与朝廷大事和国家政治为主,狄仁杰在这一方面毫不马虎,也丝毫不留情面,例如在武则天晚年时期,朝政昏庸,宠信男宠,百官军敢怒不敢言,唯独狄仁杰开口劝谏。

他主张武则天将政治与私人生活分开处理,他认为即使武则天沉迷于淫乱的温柔乡之中,但这始终是他的个人生活,与朝廷政治无关,与国家安危也没有太大的关联,只要保证国家正常运转,皇帝的个人生活,并不需要太过约束。

狄仁杰的这类想法正中武则天的下怀,他曾解释说这是注重长远利益,在把握全局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忽略掉局部,“局部”这一说法心照不宣,他和武则天都知道言下之意就是对个人私生活的约束,这样的说法和处理方式获得了武则天的支持。

而让狄仁杰大放光彩的,也正是武则天的政治作为,在这个“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特殊时期,朝廷之中人才济济,除了狄仁杰之外,张柬之,著名宰相姚崇等都是朝中栋梁,武则天改革科举,设置殿试,都体现了他的人才的看重。

像狄仁杰这样的三朝元老自然是十分受到武则天的器重,最为重要的是,狄仁杰不仅拥有聪明才智,还在为官之道上做到了巧妙,更重要的事,他在事件处理和劝谏皇上方面体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智慧,所以武则天才会不断提升他的地位。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狄仁杰官至鸾台侍郎,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武则天不得不欣赏他的才干,甚至在见到狄仁杰时,都以“国老”相称,以表示他对狄仁杰的尊敬,连皇帝都要使用敬称的存在,可见狄仁杰在唐朝的地位已经十分崇高。

结语

狄仁杰在唐朝的地位虽高,但他依然做到了坚守始终,对于高宗皇帝,他敢于直言不讳的劝谏,对于后来的女皇武则天,狄仁杰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巧妙解决个人生活与朝廷政之间的矛盾,所以获得了武则天的欣赏,地位自然提高。

参考文献

[1]闫建军,.刚正不阿、清廉为民的狄仁杰[J].文史月刊,2024,(08):5.

[2]钱宁,.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狄仁杰形象的真实与虚构[J].世界文化,2023,(12):5.

[3]韦昆,.狄仁杰的自保艺术[J].(null),2023,(Z6):2.

0 阅读:0

一切回归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