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灯下记余生,女人地里追太阳~写作迷茫期,这些故事值得看看

森阳聊历史 2023-07-31 15:35:01

写新媒体文的稿费微乎其微,你还写作吗?——写给正在迷茫的你

老妇灯下记余生,女人地里追太阳,

———————————————

终于在多年以后,你想起了它,捡起了它,日日夜夜,如影随形。

写下这句话时,想起近几年遇到的二三事。

那时候,一位陌生的作者投稿给我。从文字叙述看,这应该是位新手;从思想看,她应该经过很多个春秋。

后来一次偶然,证实了猜测,她已是花甲之年,她说,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又捡起了写作,也没太多爱好,就是想在这余生里写写文字,记录下自己这一生,和自己唠唠嗑,有个念想。

那是第一次遇到高龄作者,她大我挺多,她所想的,记录余生,我从未想过。那一刻,脑海里清楚地刻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凝神若思,笔落微声,文字为友。

另一事,约莫是两年前,我把一篇批注好的文稿发给作者,

“你再按照批注修改下,前面改好的,你多琢磨。”

“好的,老师,我这会要去地里掰玉米,下午修改。”

看到这句回复,我怔呆了片刻。

神思跟着她的玉米地,回到了童年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每到麦忙假、秋忙假,跟着家人在成片的金黄里,割下一季的丰收。

如若能遇到香泡泡(含羞果)和大个的蚂蚱,那更是多了些趣味,有的吃有的玩,干活也没那么累了。

然而这片刻的怔呆,更多的是我没想到,她会在下地劳动之余,读书习文。

当年的陶渊明种豆南山后,是不是也如她这般,田里归来,放下锄头,握瓢舀水,洁净双手,然后走到案前,欣喜地摊开纸笔,“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于古人言,见怪不怪,于今人言,这是稀有的。学习阶段过了,书只是一个名词。现实和梦想的碰撞,就如老虎遇刺猬。

在那一刻,我打心里敬佩这位作者,有人一头扎进现实,她却在玉米地里仰望烈日,追逐太阳。

再一事,发生在几个月前。

一个小伙伴提交了一篇日更习作。其中有两句,惊艳了我。“大雨下得地连着天”“那时我总觉得看到的雨不是雨,大雨里还有我暂时没想到的思绪”。

这样的句子,没有华丽辞藻,就是朴素的大白话,准确地表达出她那时的感受,实在,通俗,明了。

正如朱自清先生《背影》里,看到父亲爬月台后,写下一句“这时,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这些文字,看似随意,没有经年累月的阅读积累,没有细腻的感受,是写不出来的。

可惜的是,小伙伴那篇文里瑕疵掩瑜。

或许她一时半会写不出什么极好的文章,可我却一直相信,她只要写下去,文字会成为她的骄傲,如影随形,伴其一生。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张图,正如你看到的。是的,时间!印记!

车子和树一定有着悲伤的故事,在时间的抚慰下,也有着圆满的结局,而我们看到的是岁月的印记。

那位高龄作者,那位农人文友和那位小伙伴,她们都被岁月亲吻过,文字是她们的印记。

五年来,我参与了太多次结营,听到最多的感叹就是时间太快了,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匆匆流水……

而不久前的一次结营,我没向小伙伴们感叹时间快慢,我聊的是,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了什么印记。

我一直说,心在哪里,花就开在哪里。大家待在丹心私塾三个月,在你身上留下了什么?

有人说,阅读不再是自己的苦恼;

有人说,学会了观察感受生活;

有人说,学会了思考的方法;

有人说,养成了阅读写作的习惯;

有人说,孩子也跟着自己学到很多;

有人说,看到了文字的底层逻辑;

……

没人说,快速变现月入上万;

没人说,学了绝顶的技巧;

没人说,上稿了多少多少篇;

……

感谢,这才是我想要的,也正是我希望的,通过三个月的学习,给你留下一些一生受益的印记。

我的私教班,大多都不是写作技巧,也来不得投机取巧、抄近道,只能稳扎稳打地学习,积累、消化、沉淀,然后留下一点印记。

这些印记,不会随着私教班的结束而消失,只要你写下去,这印记就会成为最神奇的种子,时间越久,越会长出无限可能。

有人曾问我,为什么不是教大家快速变现,比如小红书一月挣十万,写头条一月挣一万,那样更多人愿意报名学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相信我面对的大多都是普通人,天才总是少的,每行都有金字塔顶端人物,所占比例少之又少。我不能用微乎其微的概率,让你一个月成为那个幸运儿。

作为一个从公号时代过来的新媒体“老人”,我还要告诉你的是,现在的创作环境,大不如前。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单价低了。继网易、百家号等创作平台没落后,最为坚挺的“今日头条”也大幅削减创作者收益了。二是说,以前随便写写就能挣零花钱的日子一去不返,对创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有人说,现在有了Ai智能写作,要求高也不怕。可是我想告诉你,如果只是一味的想着变现而变现,终究会被AI取代,单纯地写,会被替代。写只是最后的形式,过程才是写作的意义。

写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吗?在于它背后的逻辑,阅读,自我成长,赋能。这种赋能就是我说的那粒种子生出的无限可能。

有的小伙伴去做了编辑;有的小伙伴去采访当地商会,写人物报道,发表在《中国工商》;有的小伙伴成了某知名杂志的特邀作者;还有的小伙伴写电影剧本……

这所有的可能,都是他们的努力,水到渠成的结果,而我,最多就是验证了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是的,我也只能如此,给你一张文学的入门券,你自己去跋山涉水,沉浸着去一览众山,放松着去沧浪濯足,心安着去穿林打叶。历经千帆,山头斜照,微笑相迎。

我在边上看着,充当一个导游。

没错,导游,而不是拐杖,我不希望你如那步履瞒珊的老人,离开了我,一篇文稿投不出去,一段称心如意的文字写不出。

你终将是要靠自己的,

你终将是要成为自己的。

我会是你的导游,你的朋友,陪着你一路阅读、写作、观察、感悟、发现美好。

丹心私塾第四期将于8月18日开营,为期三个月,如果你也想加入,为自己赋能,可以做以下考虑:

你愿意相信我吗?你能每天腾出至少一小时的学习时间吗?你能虚怀若谷,安宁着阅读写作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找我聊聊吧。

.END.

0 阅读:0

森阳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