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蒋介石密令炸掉汪精卫墓,开棺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上海女神街访 2022-09-17 11:39:54

1946年6月12日,一位身穿翠绿色绸料旗袍的30来岁年轻女子正跪在国民党陆军总部喊冤。

只见她两眼哭得像熟透的桃子,胸前挂着一块约1尺5寸高、3尺宽的硬纸板,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还我父尸”。

周围围观的人民群众越来越多,不多时,陆军总部出来一个大腹便便的男子,名叫王顺民。

他客气地对着这位女子说:

“汪小姐,你搞错了,你父亲的尸首不在我们手中,再者,你父亲的陵寝也不是陆军总部炸毁的。历史上盗墓贼多得是,你父亲生前是个大人物,那些贪财的小人,肯定以为你父亲的陵墓里有许多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古玩玉器,所以才起了歹心,你还是到别处去找你父亲的尸首。”

发生在南京街头的这一幕却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要知道,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挖掘别人坟墓都是要遭天谴的。

只是这位身穿昂贵旗袍的汪小姐口中的父亲是当时臭名昭著、罪恶昭彰的大汉奸——汪精卫。

汪精卫生前的品德及行为确实不该葬在中山陵、和孙中山先生作伴更是莫大的讽刺。

只是这移除陵墓的方式值得商榷。

其实毁坏汪精卫陵墓的也并不是陆军总部私自下令,就是借何应钦几个胆子,他也不敢擅自作主,真正的幕后黑手还是源于蒋介石的授意。

蒋介石与汪精卫的恩怨情仇

同是在政治的漩涡中,就绝不可能有永远的伙伴和敌人,一切还要从争权夺利、孰是正统讲起。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为肝病逝世后,国民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这就给了投机者有机可乘。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众望所归的领袖逝世后的权力交替,往往是考验其组织能力的时刻。

因为国民党的创建者多是年轻人,且都是当时中国之俊秀,个个都想继承先生遗志,造成党内一时难以产生一个足以慑服各方或者可以维系各方势力的强势人物。

竞争首先在汪精卫和胡汉民两人之间展开,那时的蒋介石不客气的说还只是一介武夫,手里只有兵权,尚无政权。

胡汉民那时的职务是握有实权的大元帅职衔,并且在孙中山北上以前,胡汉民就已经代理了一些孙中山因病不能料理的政务。

外界嗅觉敏锐的商界人士就已经押宝在胡汉民身上,往其身上投入大笔资金。

而汪精卫在跟随孙中山前往北京也赢得党内不少人的好感,他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于是在1925年5月初,汪精卫就火速返回广东,抵达潮州与蒋介石见面,劝谏蒋介石要求他“实行总部参谋长职权”。

根据蒋的日记,他表现得有些受宠若惊,写下“同志对余如此亲爱,愧感交集”。

后来汪精卫又得到苏联鲍罗庭的支持,不久,廖仲恺在1925年8月20日被刺于中央党部,胡汉民彻底失势,被排挤出国民党最高权力决策层。

这时的蒋介石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成为三人组织特别委员会的一员。

国民党“二大”后,蒋介石又成为国民党“中央常委委员”及国民革命军总监。

“中山舰”事件爆发,蒋介石宣布紧急戒严,这几乎就是国民党内的一次武装政变。

汪精卫不得已负气出走,广州政局从此被蒋介石完全掌控,二人从此交恶,逐渐走向对立面。

1928年11月,汪精卫和陈公博合作,在上海成立改组派,汪精卫被推举为委员会主席。

两年之后,汪精卫纠集一帮军阀,共同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谁知蒋介石对付共产党是束手无策,对付这些乌合之众倒是手拿把掐。

失败后的汪精卫自知不敌,逃亡香港避难。

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

汪精卫随后在1931年又挑起反蒋大旗,号召各路诸侯推翻蒋介石,更是在广东另立中央政府。

这一次说来也巧,侥幸得到了日本人的从旁帮助,因为九一八事变,全国民众一致要求联合对外,停止内斗。

蒋介石和汪精卫暂时停止了对抗,至少在明面上双方不敢在像从前那样。

人算不如天算,又一件大事改变二人的命运。

西安事变爆发后,蛰伏多年的汪精卫按捺不住内心权力的欲望,认为时机已到,遵循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的信条,汪精卫准备再次动手。

谁知外界的政治环境和武装力量都不是站在他这一边,不出意外,又以失败而告终。

多次的失败打消了汪精卫的积极性,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投靠了日本人,成为头号汉奸,后来的事情就人所共知了。

不仅汪精卫仇恨蒋介石,反过来也是一样,蒋介石也敌视汪精卫。

汪明里暗里给蒋介石的权力之路使了不少绊子,蒋介石又不是心胸开阔之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于私肯定要拿汪精卫的坟墓一泄心头之气,好给自己立威;

于公,也要推翻汪精卫的一切,包括下葬的陵墓,来证明自己领导政府的合法性。

炸毁陵墓,毁尸灭迹

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病逝世(一说是毒发身亡),其尸体被葬在中山陵旁。

生前汪精卫得到许多趋炎附势小人的谄媚,死后汪精卫也想在地府享受富贵,因此陵墓修建的异常豪华。

坟墓内部为圆形,直径为一丈四尺,深度为一丈六尺。

墙壁镶嵌着精美的大理石,南边是22级台阶,同样是大理石进行装饰。

上边是一座占地120平米,用来遮蔽风雨,供游人“瞻仰”的空地,使用十六根巨大圆形的木头当支柱。

本来按照原有的设计方案,这块空地还要在进行装潢,后因时局的剧烈变化,只能作罢。

其中在空地南处的两根红漆木柱之间,立着一块高八尺、宽四尺、厚一尺五寸的汉白玉墓碑,顶端刻有两条蟠龙,彰显墓主人的高贵身份。

墓碑上刻有三行方正字,右边是“中华民国33年11月吉旦”,正中间写着“国民政府葬主席汪精卫先生在此”,左边刻着“国民政府代主席陈公博敬书“。

看似豪华,贵气逼人的墓地到头来却是一场空,甚至连尸首都不能保全,权力的斗争真是令人胆寒。

1946年5月的一天,何应钦忐忑不安来到蒋介石在重庆的云岫楼官邸。

一见面,蒋介石先不谈所为何事,买了个关子:“如今日本也已投降,汪伪政府也已倒闭。这个敬之兄到了南京,去瞻仰过先父孙总理的陵墓吗?”

何应钦满心狐疑回答道:“去过一次,真是感慨万千。”

这个时候,蒋介石还在绕弯子,又说:去过明孝陵吗?

何应钦听出味来了,心里想叫我来闭口不谈军政大事,老往死人墓地上说,准没好事。碍于面子,说:“也顺道去看了看。”

此时,蒋介石才图穷匕见,说:“那这样,想必汪兆铭的陵墓,你也去过了。可汪兆铭的陵墓与国父的陵墓并列在一起,似有不妥。敬之兄,你觉得呢?”

此话一出,何应钦就全明白了,原来你千里迢迢叫我来,就是要我干挖人坟墓这种万夫所指的事情。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何应钦这时正在蒋介石手底下做事,况且之前的许多年,还和蒋介石有过过节。

何应钦也不得不违心说:“委座,你看,怎样处理汪兆铭这个汉奸的坟墓,是迁走,还是毁掉。”

蒋介石也不坐着了,起身说:“汪兆铭是国家的罪人,先总理遗愿的背叛者,这坟墓的事还是要从重处理。敬之,你明白吧,不过此事毕竟有违传统,宜静不宜动,等事成之后,再宣布消息为好。”

何应钦也只能附和应允,不敢说不同意见。

回到南京,何应钦也不敢怠慢,先是让陆军总部的工兵指挥处指挥官马崇六找来了当时修建陵墓的总设计师邱新民,询问陵墓的具体构造。

邱新民说:

墓穴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外壳部分用的是三米厚的钢筋混泥土,异常坚固,宛如覆釜。内部主要用来盛放棺材,用的也是混泥土,只不过比外部要薄三分之一。总体仿建中山陵,就是规格小三分之一,花费了5000万元中储券。因为日寇投降的缘故,只完成了主体部分,外部装饰的走道、广场都没有完工。

马崇六在了解详细情况之后,就让邱新民离去了,只是告诫他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更以性命相要挟。

随即何应钦就在陆军总部召开会议,决定由七十四军派出一个工兵营交给马崇六全权指挥,进行坟墓的爆破任务。

在作业期间,宪兵司令部张镇负责周围的警戒工作,不要让一只苍蝇飞进干扰施工。

至于爆破必须使用TNT烈性炸药而产生的巨大响声,对外就宣称正在进行军事演习。

从5月24日上午8点开始,中山陵、梅山一带就开始戒严,不允许一个人通过,宪兵们全部荷枪实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毁墓行动正式开始。

由于陵墓外层的混凝土固若金汤,工兵们持续施工,连凿五天,才在陵墓上方凿出10个直径约1米,深2米的圆柱形口子,然后装填了10包TNT烈性炸药。

等到30日晚上12点夜深人静时,何应钦又从别处调来炮兵团进行掩护。

时间一到,梅花山上的炮响成功被炮兵演习的炮响所掩盖,这趟差事办的人不知鬼不觉。

陵墓炸开后,才发现前文提到的汉白玉墓碑,马崇六当即下令,让工兵立刻将其砸碎。

紧接着,工兵们将汪精卫的棺材抬了出来,棺盖打开一看,掀开覆盖在汪精卫身体上的青天白日旗,映入眼帘的还是汪精卫生前的模样。

这主要是从日本返回中国的时候,汪精卫的妻子对尸体作了防腐处理。

虽然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整体保存的还是不错,并没有腐烂,只有脸部呈现浅褐色且带有少许的黑色斑点。

奇怪的是当时并没有在汪精卫的棺材中发现过多的金银珠宝,或许是时间仓促导致。

只在其上衣口袋里发现了陈璧君手书的“魂兮归来”字条和那首鼎鼎有名的《自嘲》诗: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在场的七十四军的军长邱维达自小学习过古诗,依照原有的韵律改了几个字,不想竟成了一首绝妙的讽刺诗:

梦落东溟丑事休,卖国终将积怨尤。莫道世间历炎凉,恶名遗处正春秋。

调侃过后,在凌晨三点,本想捞取点钱财的几人为了解气,将汪精卫的尸体送去南京火葬场火化。

骨灰据说也被人倒进了南京一个不知名的池塘。

这正是万般皆是空,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毁墓的事就此完成,可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汪精卫的陵墓被毁坏的事情还是传开了,汪家的女儿,也就是开头的汪文惺才会到陆军总司令部去要回尸体,另寻安葬。

可是尸体早就已经烟消云散了,汪文惺还是不依不饶。

何应钦上报给蒋介石,蒋介石大怒之下,要将汪文惺治罪,汪文惺从汪精卫生前的下属处得知内幕消息,只能作罢。

如今汪精卫的坟墓早已经无处可寻,在其上修建的也只有一座凉亭,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0 阅读:53

上海女神街访

简介:上海本地真实街头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