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地方带你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简直颠覆想象!

安尔法 2024-05-09 09:04:50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精神病人这个词时是即恐怖又陌生,他们可以凭空看到你看不到的东西,听到你听不到的声音,闻你闻不到的味道。总而言之他会体验到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体验到的人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中就阐述在一个精神病人的眼中,我们就是一些四维虫子。

我们认为世界是三维的,而精神病人认为我们的世界是四维的。他在长度、数量、温度这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这一维度。

记得前些年去上海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间黑色博物馆,其中很艺术形象展现了精神病人的世界。

在这个博物馆里,其中有3个会让你分裂的剧场,8段可以逼疯你的录音,20封遗书,48位康复者以及112种怪癖行为。

博物馆的大门被设计成医院挂号处的模样,门票可以做成手环,上面写有你的症状诊断书,博物馆的主办方或许希望你不再用凌驾于病人之上的姿态,而是变成和病人一样的身份,走入他们的世界。

里面的讲解员都会穿上病号服来给大家科普。

强迫症

在我们的印象中,强迫症就是做事完美,习惯把东西搞得整齐或者洁癖什么的,可事实上,真正的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指存在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的病症,其痛苦程度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发布的《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世界范围内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 0.8%~3.0%。

国内报告的终生患病率为 0.26%~0.32%。虽然相比抑郁症来说并不多,可是它起病隐秘、难以治疗、容易复发的特点给患者生活同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博物馆中,有各种造型的鞋子以及总是数错的沙子,都在向我们展示一个真正的强迫症,他们就是被这些琐事甚至无意义的东西严重影响着生活。

抑郁症

想必提到抑郁症,很多人都很熟悉。中国抑郁人群已经将近一个亿。

博物馆中一进来,就看到上面写着:“他们是生了‘讨厌’自己的病,但他们不会伤害别人。”

心理学认为抑郁症患者是攻击性无法转向外界一种内在自我攻击产生的。

严重的还会引发“被迫害妄想症”,甚至“幻触”。生理性地感受到莫名的被伤害,甚至我们认为舒服的躺在床上都会有强烈的针刺感,他们会怀疑自己得了严重的生理疾病而持续高度紧张。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很多患有抑郁症患者的歌声,想必大家一定知道这些明星有谁。

其中还有一封关于抑郁症的遗书,看完之后我陷入了深思。

其中一些康复者也分享了自己走出抑郁的经历,一些人依靠朋友的帮助,有的人通过念佛读经,还有人靠养狗战胜了可怕的抑郁症,有的人把自己的吃过的抗抑郁药物展示给大家。

仿佛是在告诉有同样困难的人:“试试我的方法呢?没准管用!”,“积极地去找方法吧,会有一条属于你的方法的”。

精神分裂症

或许这个是最难理解的精神疾病了,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世界。

即便别人和他怎么解释,可他都不会相信,因为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了。

比如博物馆中展示了一个不敢洗脸的人,在我们眼中脸盆中是水,而精神分裂症眼中却是可怕的血。

往后走就是一个电话,在病人的生活中仿佛这个电话永远挂不断,电话中全是谋害自己的声音,不管怎样挂掉电话可声音永远萦绕在自己耳旁,即便我们告诉他这都是假的,可病人永远不相信。

双相情感障碍

这个和抑郁症长得很像的家伙,却比抑郁症还可怕。

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把自己的梦境展示在展览馆中,很像一部悬疑剧,被幻觉干扰的他总是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虫子,他把自己梦境画了出来。

边缘人格障碍

被誉为“心理咨询师杀手”的边缘人格障碍,可能很多人不了解。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其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及社会交往等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据研究调查,边缘型人格障碍(BPD)者常常陷入对真实或者想象出来的抛被弃的恐惧之中,表现出情绪大幅度的波动,突然而强烈的愤怒。

实际上,按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所描述,边缘型人格可能会导致他们要么紧紧依恋他们身边的人,要么对那些抛弃他们的人(即使不存在这样的事)大发雷霆,致使关系呈现出不稳定和紧张的特点,令人很难与他们相处。

博物馆中展现了一位患者在大众认为的体面的单位上班,可事实上没人知道他就是边缘人格障碍。这种问题只有和他有亲密关系的人才能体会到,因为他没办法信任他人,每个对象只要几个月就会分手。

当别人离他近了他会痛苦想要推开对方,而对方真正走了之后自己又会想尽一切办法挽留,会搞得对方痛苦不堪,有时候心理咨询师都很难对其展开治疗。

快帮帮他们吧

看到后面那部分我想哭,因为这些只言片语都是那些因为精神疾病离开人世的患者最后的话。

没人真的想死,因为病痛真的太难受了。

墙上有张国荣那句:“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的话历历在目。

遗书墙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已经泪目了。在博物馆的最后,让人难过的窒息。

他们拼尽全力去生活,可生活还是没有放过他们。每一封遗书的内容都很接近,描述的痛苦也虽然不同,可感受却是一致的。

有个善良的孩子想在自己死后把器官捐掉,在遗书上有模糊的字迹,我想在写下这封信的时候孩子是绝望的,泪水不止留在了纸张上。

有个家境不错的985高校的抑郁症孩子,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好像抑郁症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自己患上抑郁症就是一个错误,这个优秀的女孩把自己比喻成“一个恶心的怪物”。

有个孩子控诉那些“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家长,内容充满了对父亲的恨意。

很庆幸的是,大部分写遗书的人最后都没走向绝路,只有一个离开了世界的那个人,家属看完这个博物馆后决定把他的遗书也捐赠了出来。我听解说员说遗书上写了很大篇幅的人,往往对世界还有留恋,而真正决心想死的人,遗书不会写下太多东西。

看完这篇内容后,希望大家真的不要再用歧视的眼光来对待精神疾病患者了。但愿每个人尝试多多自我关怀和爱自己一些吧,存在这个世界并不容易,可世界既不会像我们想象那么阴暗,也不会那么轻松。用罗曼罗兰的话说,但愿你我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后,还爱着它吧。

致敬那些为博物馆做贡献的人,作为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我真的被感动了。

0 阅读:0

安尔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