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首剂并不会增加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

建中康康 2024-05-31 22:22:49
编者按:婴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免疫系统逐渐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接种疫苗是预防婴儿疾病,保护儿童健康和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免疫系统成熟度不同等原因,婴儿在接种效果、保护效力等方面可能有一些不同。在2024年5月20~24日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举行的第42届欧洲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ESPID)年会上,发布了多项关于婴儿疫苗接种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感染医线》整理精华内容如下。 01 早产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出生剂量后未显示慢性肺部疾病风险增加——一项大型、关联的队列研究(ID 1178) 在澳大利亚,通常建议所有早产婴儿在出生时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最近对早产婴儿进行的免疫谱分析显示,从出生时就存在T辅助淋巴细胞2型(Th2)免疫极化的增加,这增加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风险,BPD是早产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还有研究注意到Th2极化和出生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VV)之间存在关联。澳大利亚的Jim P. Buttery及其团队利用了一个关联的人口水平数据集来回答早产婴儿出生时接种HBVV是否会增加他们患BPD的风险。 维多利亚州疫苗安全健康链接(Victorian Vaccine Safety Health Link)将多个全州的免疫接种和健康结果数据集进行了链接,包括维多利亚州围产期数据收集和维多利亚州住院病历数据集。研究者们对2017年至2021年间所有在<28周妊娠期出生的存活早产婴儿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者们研究了hbvv出生剂量暴露与36周胎龄后bpd诊断之间的关系。变量包括:妊娠周期、性别、出生体重、apgar评分、母亲年龄 吸烟状况。使用有向无环图( directed acyclic graph)识别可能的混杂因素,并将其纳入准泊松回归模型。 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共有834名极早产婴儿出生,其中307名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了hbvv,527名未接种。在接种了出生剂量hbvv的婴儿中,有149名(48.7%)和319名未接种疫苗的婴儿(60.5%)随后发展为bpd[未调整相对风险0.80(95%ci: 0.70~0.92, p<0.001)]。在向模型中添加混杂因素后,相对风险为0.81(95%ci: 0.71~0.92, p<0.002),表明在出生时接种hbvv的早产婴儿患cld的风险没有增加。 结论认为,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首剂并不会增加BPD的风险。研究者们的发现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现有的建议,即所有婴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02 早产和足月婴儿对PCV13免疫的免疫反应特征化:一种精准疫苗学方法(ID 1483) 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为早产婴儿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然而,已经证明早产婴儿对PCV13产生的抗体反应明显低于足月婴儿,并且长期抗体持久性可能受限,导致儿童后期易患侵袭性肺炎球菌病(IPD)。早产对肺炎球菌血清型(PS)特异性免疫记忆和先天性免疫反应诱导的影响仍不清楚。希腊的Ioanna Papadatou及其团队采用精准疫苗学方法来描述早产和足月婴儿对PCV13的免疫反应。 30名婴儿(15名早产,15名足月)在2、4、6和12个月时接种PCV13。在第三剂接种前和接种后一个月采集血液样本,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PS特异性IgM、转换型Ig(swIg)和细胞外生发中心(extra-GC)记忆B细胞(MBCs),并通过ELISA检测PS特异性IgG抗体。在第三剂接种前和接种后3天采集全RNA进行测序。 结果显示,在6个月和7个月大时,早产儿和足月儿中的总记忆B细胞(MBCs)主要以非生发中心(GC)MBCs为主(90% vs. 87.5%,P=不显著;89% vs. 85%,P=不显著),而足月儿比早产儿具有更高的表面免疫球蛋白(swIg)-MBCs(7.5% vs. 5.5%,P=不显著;占总MBCs的10% vs. 6%,P<0.05)。在接种第三剂疫苗后,早产儿和足月儿中针对ps1的特异性mbcs均有所增加(占总b细胞的0.007% vs. 0.01%,p="不显著;0.008%">足月儿中针对PS1的特异性IgM和swIg MBCs显著高于早产儿(IgM-MBCs:占总PS1特异性MBCs的11.8% vs. 6%,P<0.01;swig-mbcs:占总ps1特异性mbcs的20.2 vs. 10.8,p<0.01)。在接种第三剂疫苗后,早产儿针对肺炎球菌多糖(PS)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较足月儿降低(几何平均浓度:PS1:0.79 vs. 1.57,P<0.01;ps9v:1.23 vs. 2.54,p<0.05;ps19a:1.71 2.38,p="不显著)。在早产儿和足月儿对PCV13免疫应答中发现了差异表达的基因。" 研究者们的发现表明,早产影响了负责抗原特异性mbcs的成熟和类别转换的生发中心反应,以及先天免疫反应,因此可能影响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持久保护。 03 唾液对某些腺病毒类型的灭活作用及其对感染和疫苗接种的影响(ID 1503) 黏膜腺病毒(Ad)疫苗载体的开发被认为是针对呼吸道和胃肠道病原体的下一个前沿,这需要彻底了解Ad与唾液在口腔疫苗传递中的相互作用。这种知识也可能在控制自然Ad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至今尚未得到探索。德国的Malik Aydin及其团队通过一项研究调查了唾液对各种Ad感染性的影响,强调其对特定Ad类型的内在抗病毒作用。 研究者们为了通过功能丧失实验(loss-of-function experiments)检查唾液成分对Ad感染性的影响,将单个唾液样本进行离心、过滤和/或热处理,然后与表达报告基因的人类Ad 5型(Ad5)一起孵育。将感染混合物应用于A549细胞,并在感染后24小时测量荧光素酶活性。接下来,从16名志愿者捐赠者中创建了一个唾液池,并评估了其对来自不同物种的多种Ad(即Ad类型3、4、5、26、34和35)的灭活水平。 结果显示,来自Ad血清阳性个体的可过滤的聚集物和免疫球蛋白能够灭活Ad5颗粒,但清除唾液中存在的其他分子或颗粒则不能。观察到Ad灭活水平的时间和个体间变异性,验证了使用唾液来代表人群的适用性。这个唾液池表现出Ad类型特异性的灭活水平,其中Ad5的血清阳性率增加,且Ad5的灭活作用强烈。 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个体中,唾液对腺病毒(Ad)感染起到了屏障作用,这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介导的。这一发现揭示了下一代口腔腺病毒疫苗载体在效率上可能存在的限制。该研究强调了识别和利用耐唾液的自然或重组腺病毒载体来优化基于腺病毒的疫苗接种策略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ESPID 2024. Oral O035 [2] ESPID 2024. Oral O036 [3] ESPID 2024. Oral O041
0 阅读:2

建中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