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精髓不是笔法,而是结构变化!悟透底层逻辑思维才行

之瑶看过去 2023-09-24 14:31:01

不可否认王羲之的笔法精湛。

但是古代笔法精湛的书法家很多,为什么他们成不了王羲之?

很多人学了一辈子王羲之,笔法与王羲之已经很像。

但是水平只能到模仿阶段,写不了自己的字。

换句话说,写一幅书法作品,其实就是集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最大的书法水平护城河,是他的结构。

不断变化的结构。

你根本摸不准他的套路。

《兰亭序》中,单单一个“之”字,王羲之就变换了21次。

你不服不行。

肯定有同学说,变还不容易?我能变化更多。

你那不叫变,你那叫“造”。

什么叫书法结构的“变”?

书法结构的“变”是有历史渊源的。

比如由篆书变为隶书,这叫变。它是有法则的。

所以说,书法结构的“变”是有法则的变,不是自造的”变“。

王羲之结构变化底层逻辑思维是什么?

王羲之在他的著作里,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观点。

就是各种书体相融合。

比如他在《书论》中说,为一字,数体俱入。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八分。

比如他在《笔阵图》中说,结构圆备如篆法;飘扬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窃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

解释一下,还是拿《兰亭序》二十一个“之”字做例子。

如上图。王羲之用隶书结构写“之”字,体势就会扁一些。用行书结构写“之”字就会瘦长一些。用草书结构写“之”字就会简洁一些……

如果再加上笔法的变化,那就变化万千了。

这才叫变化,它是能找到结构来源的。不是乱变。

现在知道学结构难在哪里了吧。

它需要你通各种书体的结构。不一定精通,但一定是通。

学笔法,你可以精练一家就可以了。

学结构,你可要遍临各种书体,篆隶真行草。甚至还要换着书法家练。

这个量就大了去了。

历代成功创新的书法家,其实都是用一种书体改造另一种书体。

比如颜体,就是用篆书的笔意写楷书。

结构的变,就是不同书体之间来回用。绝对不是自造。

结束语:

如果你的笔法过关了,再临帖就要重点学结构了。

你要从字帖的结构变化中,辨认出作者是采用哪种书体的结构。

前提是你要精通各种书体,才能去辨识一些融合的结构。

突然想起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中的一句话,变体处多,罕臻其本。

结构变化太多了,很少人能知道它的根源在哪里。

你就知道精通各种书体,才会变体,才会知道变体的根源,才会让书法结构千变万化。

学笔法只是学书法的小山,过了这座小山。一座学结构的大山又在等着你。

所以说,学书法是一门一生的学问,各位书友加油吧!

本文原创内容来自作者的公众号:毛笔书法

8 阅读:919
评论列表
  • 2023-10-26 05:34

    自成一体是创新,但时笔墨染池传承之后的事。

  • 2023-09-24 19:08

    我也是临很多字体,就是容的问题

  • 2023-09-25 09:46

    板凳!O(∩_∩)O(^O^)

之瑶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