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经常在吃饭之后会不断打嗝,会不会是癌症?
只是根据这个表现当然不能判断是不是癌症。吃饱了饭,打嗝,很多人都会,但通常这也只是少见的情况,一般正常人不太会经常甚至每天每餐都会打嗝。如果每次进餐后就会不断打嗝,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甚至好几个小时,那确实要注意,可能胃有异常情况,甚至胃癌可能,得去检查。
饭后如果经常有持续的打嗝不断,嗳气、返酸,吃得不多却感饱胀不适,或者饭后上腹部闷胀疼痛不适,或者稍吃得多就会呕吐等表现,那要去医院检查,排查胃癌可能。当然,这些表现并不是胃癌所特有的,普通的胃病(胃炎,胃溃疡等)也可能有这种表现。
要特别警惕,原有胃炎、胃溃疡以及其他胃部良性疾病,在原有不适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或性质改变,或久治不愈,更要提高警惕,很可能病情在恶化,成了胃癌。
提醒大家,一定不要简单对号入座。很多人一出现异常症状,就是各种对照,然而想当然认为自己是什么病。如果疾病诊断这么简单那就好了,谁都能当医生了,对照谁不会啊,是吧?
胃癌是非常常见的癌症,常见到什么程度呢?据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胃癌发病率在全世界排在第四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排在第二位,中国则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排在所有癌症的第二位,中国胃癌新发和死亡病例数均占到世界总数的近一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胃癌,也就是说,胃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向越来越明显,所以务必要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得胃癌?原因是什么?哪些人容易得胃癌?
癌症是内在基因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体内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目前对癌症发生的确切原因并未完全弄清,这也正是为什么难于做到从根本上预防癌症的原因所在。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无所作为,通过研究,有些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还是基本弄清了。
胃癌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不良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吃得过快过饱、暴饮暴食等)、喜食烟熏和煎炸烤食物、长期高盐饮食及腌制烟熏食品(如腌鱼、咸菜)、常食用霉变食物、喜食红肉、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少、营养失衡或缺乏、吸烟酗酒、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病史(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等),或曾经做过胃部手术后的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胃癌的筛查针对的正是这类高危人群,即:
年龄超过45岁或40岁,长期居住在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级亲属有胃癌或食管癌病史,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家族史,有高盐饮食、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嗜好/饮食习惯)。
筛查建议:胃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活检或定期随访复查。
胃癌的蛛丝马迹,不能掉以轻心:
和其他多数癌症一样,胃癌在早期也没有多少症状,有症状者也一般表现不典型,没有特异性,且时隐时现,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或胃炎、胃溃疡之类的胃病。
上腹部轻度不适感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发症状,比如上腹部饱胀不适、钝痛、隐痛,有时表现为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厌食、嗳气、返酸也可能是胃癌的症状表现,如果由于长期的食欲减退导致体重下降消瘦、乏力,更要高度重视。
胃癌还可能会有恶心,呕吐,一般表现为进食后饱胀伴轻度恶心,可能会出现食物反流而导致呕吐发生。如果肿瘤引起明显的梗阻导致胃功能紊乱,则可能会有明显的恶心呕吐。
典型的“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症状:表现为节律性周期性的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缓解或进食后加重,很多胃癌本身就是从胃溃疡恶变过来的。有时在原有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以及其他胃部良性疾病)不适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或性质改变,或久治不愈,要提高警惕。
除以上所谓的胃病样上腹部疼痛,胃癌的疼痛还可能向腰背部放射;或者可能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提示可能胃穿孔。
黑便是上消化道(主要是胃部)出血的表现,老年人出现黑便更要高度警惕。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还会有呕血。如果只是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除了要想到大肠癌可能,也要注意排除胃癌。
体重减轻消瘦,贫血,乏力,发热等非特异性的表现,通常预示着已经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