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地理概况及历史人文简介

明宛驿 2024-06-15 08:17:04

桐柏县位于桐柏山腹地,地处北纬32°17'~32°43'、东经113°~113°49'。东与信阳县、确山县相连,南界湖北随州、枣阳县,北邻泌阳县,西接唐河县。东西长76.1公里,南北宽25.5公里,总面积1941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12个行政村、2662个村民小组,县城在县境中部,有新华街、大同路、淮安路、桐山路和新建路等街道。信(阳)南(阳)公路从县城穿过,东距信阳82公里,西距南阳市125公里。

县境南部为桐柏主山脉,支脉延伸至县境中部、北部和东北部,东南和西北部为小片平地,有山峰800多座,岗丘700多条,太白顶海拔1140米。

全县土地面积291万亩,其中耕地48万亩、山林草坡215万亩、水面28万亩,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8条,以固庙西岭和土门新坡岭为分水岭,东部为淮河流域,西部为长江流域唐河水系。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北麓,境内长83公里,流域面积1321平方公里,支流月河、陈留店河、固县河、毛集河等呈羽状自北而南注入干流。全县水资源总量约8亿立方米。

县境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湿润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数1992.4小时,年均气温14.9℃,极端高温41.1℃(1959年8月23日),极端低温一20.3℃(1969 年 1 月 31日),无霜期227天,大于等于10℃积温4809.0℃,年均降雨量1158毫米,最大降雨量1636.5毫米,最小降雨量628.9毫米。

全县土壤有黄棕壤、潮土、红粘土、石质土、粗骨土和水稻土6个土类,共11个亚类、18个土属、42个土种,其中水稻土面积居全区各县之首。

全县发现矿产42种,已探明和部分探明的储量24种,正在开发的18种,主要有金、银、铜、锌、铁、锰、硫、石油、天然气、天然碱、大理石、莹石、石灰石、蓝石、石墨等。

朱庄、新集、鸿仪河3乡的金矿储量542万吨,正开采的银洞坡金为全国最大的露天矿床,保有储量55.6吨,平均品位9.95克/吨。朱庄破山的矿储量886万吨,金属量2544.5吨,品位287克/吨。

埠江、安棚石油储量8122.万吨,安棚的液体碱储量1亿吨以上。东部吴城固体碱储量3648万吨,盐176万吨。

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野生动物300余种,其中鸟类有17目37禾136种,白冠长尾雉、褐马鸡、鹰、鹫、隼、鸮、锦鸡、天鹅、鸳鸯、勺鸡、啄木鸟、红支尾鹃、云雀、寿带鸟为重点保护动物;有植物178科756属1778种,森林覆盖37.3%。

农作物有稻、麦、高粱、大豆、绿豆、芝麻等。家畜禽有水牛、黄牛、驴、羊马、猪、鸡、鸭、鹅等。水产以鲢鱼、鲤鱼、鳝鱼及鳖、龟、虾等居多。

林木有阔叶落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等。其中马尾松、泡桐、板栗、油桐为县内四大树种。林副产品有橡壳、橡子、桐油、板栗、山楂、竹子、木炭等。

名树有原淮庙汉柏、原孔庙桧柏、清泉寺银杏等,树龄在六百年至千年以上。草坡面积近百万亩,可利用的60万亩,纯草场40万亩。花卉以兰草、红黄杜鹃最有名。药材100多种,其中桐桔梗驰名中外。

土特产有桐桔梗、山楂、金银花、柴胡、桅子、茯苓、板栗、猕猴桃、黄花菜、珍珠花、山菊花、山梅子、蜂蜜、茶叶、芹菜、黑木耳、白木耳、鳖、芒麻等。

境内有自然保护区一处,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位于县境南部,桐柏山北坡。区内森林密布,峰奇洞幽,涧溪交错,如水濂洞、太白顶(凌云峰)、桃花洞、淮源亭等自然景观及名胜蔚为大观,成为桐柏独特的旅游资源。

桐柏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湖阳乐乡,西汉建平氏县,又于固庙封复阳侯,侯废为复阳县。新朝为平都县,东汉复为平氏县。魏晋时平氏、义阳二县分立。南北朝时,西部为平氏县,东部建置变化频繁,梁建淮安县,西魏建淮南县,北魏建义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义阳为桐柏县(治所在今固县镇)。隋、唐、宋时,桐柏县、平氏县分立。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平氏县为镇,次年桐柏县移治今址。元废县为镇,属唐州泌阳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置桐柏县。

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为桐柏县。明、清时属南阳府,民国时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属南阳地区。

桐柏山区为宛东咽喉,信西屏障,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春秋鲁定公四年(前506年),秦楚会师于稷(今月河、吴城之间),败吴军于沂(今正阳县境)。

晋太安二年(303年)平氏县吏张昌聚众十万反晋,立丘沈为天子,自为相国,克荆、江、扬、豫、徐诸州,后为陶侃所败。

明正德六年(1511年),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万余人,攻打县城月余。崇祯十五年(1642年)八月十一日,李自成部将革里眼破县城,焚县衙。

清咸丰三年(1853年)元月十四日,捻军雷六率部破县城,杀知县潘树霖于吴城。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二十八日,捻军陈大喜部与河南布政使张曜部激战于固县、吴城,清军伤亡二万余人,南阳知府金梁、桐柏知县邱坦中、固县守备张锡升皆革职。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张云卿、罗振杰、毕锡奎组织齐心会,抗清反洋,二月八日万众起义于安棚,火烧县境内乌金沟教堂,又围攻泌阳,后为清军镇压。民国元年(1912年)2月23日,同盟会员韩席卿响应武昌起义率众攻打县城失利,死难60余人。民国元~2年白郎军多次在桐柏与官军交战。

民国14年(1925年),桐柏开始有中共活动。民国15 年建立第一个中共支部。民国16年9月,在固县镇黄畈成立桐柏革命委员会、桐柏农民协会(俗称光旦会)和桐柏农民自卫军总队。民国17年春节,上万农民攻开县城,活捉并处死县民团团总阎山谦。

民国19年7月,桐柏武装暴动,建立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师第一大队。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桐柏是全国南方八省十四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民国25年,建立桐柏山红军游击队,4月6日(农历三月初五),在平氏孤峰山庙会上成功地进行了夺枪斗争。

民国27年9月,建立桐柏"七七"武装工作团,创建桐柏抗日根据地,并与确山竹沟根据地连成一片。民国32年9月至33年11月,分别建立有中共桐柏、信桐、信桐随和桐泌确县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34年10月20日新四军五师解放桐柏县城。同时,王震带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北上,王树声带河南军区部队南下,三支部队会师桐柏,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

1947年12月15日,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解放桐柏,建立中共桐柏县委、县政府和武装指挥部,人民获得解放。

千百年来,桐柏这块地方哺育了众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时征西大将军、西郑侯魏延,西晋时的农民起义领袖张昌,东晋时豫州刺史朱序,清初学者刘侯(著有《引端讲书》、《四书一贯讲义》),早期同盟会员景国昭、韩席卿,桐柏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金孚光,桐柏苏区创始人黄发顺,现水帘寺主持恭印法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和人民政府领导桐柏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大跃进"运动,使农业生产受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迅速发展。1985年与1950年相比,粮食总产由3378.15万公斤增加到11975万公斤,总产值由499.5万元增加到5093万元。

1950~1957年,除大面积自然山林外,建林场200多个,1958年遭毁灭性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毁林种粮,再度受到破坏。1980年后,确定以林为主的山区建设方针,放宽林业政策,出现林业新兴局面。1985年全县有林面积102万亩,占宜林面的70%,森林覆盖率37.3%,林木蓄积量87万立方米,人均2.4立方米。

1949~1959年,建小型二类水库10座。1958~1966年,建小型一类水库21座,小型二类水库23座,中型水库一座。1966~1976年,建小型一类水库5座,小型二类水库24座。到1985年,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13.6万亩,增加到28万亩。

解放初,仅有铸锅、造纸等传统手工作坊,1952年产值仅10.64万元。1985年已形成矿业、机械、化工、建材、食品、造纸、印刷等工业企业24个,其中国营19个、集体5个,职工总数5548人。主要产品有黄金、铜精粉、铁精粉、收割机、电风扇、水泥等,其中收割机、电风扇为部优产品。1985年工业总产值619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8.5%,利税524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境内只有一条信(阳)南(阳)公路,沙土路面,无汽车运输。1956年修复通车,1958年始建汽车队。1985年已修建各级公路55条,总长363.6公里。有货车759辆、3733.5吨,客车49辆、1702个座位。另有个体货车76辆,客车1辆。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种小汽车59辆。毛集至明港小铁路横穿毛集、黄岗两个乡。

1985年全县有邮电局、所18处,邮路1445公里,电传打字机5部,无线电邮政业务。台2部,长途电话8路,邮运工具汽车1部,拖车2部,开展有国内外各种电报、

1948年5月,国营商业仅有平氏新华贸易货栈,有职工4人。1957年完成对私改造,先后建立百货、纺织品、食品、副食品、烟酒专卖、医药等公司,国营商业占领导地位。1979年以后,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多种经济成份进入市场,多渠道组织货源。

出口产品包括畜产、土产、纺织、粮食、油料、工矿、化学、医药八大类140余种,远销亚、欧、美38个国家和地区。以氟石粉出口量最大,桐桔梗、鳖驰名中外,麦稻收割机和碾米机为部优产品。

1 阅读:29

明宛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