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3岁排长登上天安门,毛主席笑问:当初就是你口出狂言?

纵横话史 2024-04-05 09:01:15
前言

正所谓:“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战斗英雄庞国兴的“狂”,甚至还得到过毛主席的认可。

1963年10月1日,刚刚结束了国庆节的庆祝仪式,毛主席和观礼的将领们,以及社会各界爱国人士,亲切的握手。

此时,毛主席注意到后排的一位年纪轻轻的少尉,好奇的是,此人如此年轻,就站在了这里。

能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的,一定是对国家,对人民有过重大贡献的。

实在想不起来,毛主席便主动握手慰问,顺便询问其名字。

当得知年轻少尉叫庞国兴的时候,毛主席哈哈大笑,说道:“原来是你,当时就是你口出狂言啊”?

这庞国兴是何人?因何功劳站上观礼台?又曾如何“口出狂言”?

少年立志

1940年,庞国兴出生在陕西榆林的庞家沟,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

也正是因为生在了乱世,见过了百姓太多的心酸苦难,所以对于保家卫国,是才小时候就立下的志愿。

让庞国兴更加坚定要去参军的,是七岁那年家中的一场惨痛变故。

怎么也想不到,赶走了外敌,蒋介石却挑起了内患。

国民党置民生于不顾,几乎抓走了庞国兴家乡每家每户的成年男子。

庞国兴因为才七岁,幸免于此,只是他的父亲,在田间劳作时,被国民党士兵,硬是拖拽走了。

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几乎是被几个国民党兵抬着扔上的卡车,车上是密密麻麻的男子,不远处,还有哭着追来的妇孺。

而手无缚鸡之力幼小的他,好像和那些妇孺一样,除了站在地头儿上哇哇大哭,喊着“爹”,什么都做不了。

那一刻,庞国兴紧紧握着拳头,指甲嵌进手掌,那份疼痛,他记在心里,总会有一天,让家人不再受欺负,让天下百姓不再受欺负。

没有了父亲这个顶梁柱,家中的生活更加拮据起来,母亲靠着给别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赚些钱。

至于庞国兴,七八岁的年纪,工作当然是没人会雇佣他,只能到山上砍些柴,拿到县城卖。

偶尔有大户人家需要找人喂养牛羊马,也都会找庞国兴,因为他干活儿着实实在,要的价钱也低。

人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因为经常夜里缝补,加上思念父亲,心疼孩子,时常落泪,眼睛出了问题,已经看不清东西了。

养母亲,两个弟弟妹妹的重任,只有庞国兴一个人担着了,

他心中又何尝不难过呢?

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年纪,就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偏偏又是无能为力的年纪。

这样的日子中,庞国兴每日都记着当初父亲被抓走的场面。

好在1948年,解放军解放了庞国兴的家乡,父亲也被解救,回到家中。

渐渐日子好了起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老百姓开始恢复生产,人人都有地种,孩子也都有学可上。

此时的庞国兴也不用在小小年纪里,为生活奔波了,有了父亲撑着这个家,他也可以去读书了。

1959年,村里下发了上级的通志,下基层征兵,“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誓洒青春血,铸我民族魂”,看着一条又一条鲜红色的征兵宣传语,庞国兴再也坐不住了。

得知儿子要去参军,父亲极力反对,好在母亲支持他,也再三劝解着父亲,终究还是成功的入伍了。

1959年,庞国兴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在了兰州军区,成了一名步兵,第二年,因为在部队中出色的表现,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那之后,开始了他屡立战功的从军生涯。

战斗中失踪

庞国兴所在的队伍是第五十五师一六三团九连,整个连队里,他是训练最刻苦的一个,也是最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个。

在他的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个信念,让自己变强大,才能在家人,甚至是百姓,在受到欺负的时候,不再像当年那样,手足无措,而是能给予有力的反击。

所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复一日中,庞国兴从未断过训练,每次出任务,他也从未推脱过。

即便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当时国内形式紧张,随时有可能需要执行任务,庞兴国选择了留下,选择了守卫国家,守护这天下更多的百姓,他相信母亲会为自己的选择骄傲。

转身便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中。

也正是因为他严格的训练,练就了一身出色的本事。

射击考核中,天下起雨,但考核并不会因为下雨取消,因为真实作战中,并不会因为下雨就停止扎挣。

几乎大部分人都因为下雨,考核成绩相较于平时训练的成绩都有所下降,只有庞国兴,打出了比平时训练时更好的成绩。

人们给他取名叫“神枪手”,但只有庞国兴自己知道,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庞国兴

1962年,西南边陲上的印度,蠢蠢欲动,不断在边境上对我国挑衅,甚至肆意侵犯我国西藏地区的领土主权。

根据当时情况分析,印度军队方面已经做足了准备,搬出了炮兵团,“加强连”,做好了“铜墙铁壁”般的防御工事,又在舆论上不断的吹嘘自身的军事实力,扬言“打败中国军队,易如反掌”。

面对这样的挑衅,中国军队毫不畏惧,没有印军那般猖狂张扬,而是沉稳精密部署。

就连作为尖刀连,直接进攻无名高地,为主力部队打先锋。

在敌人的层层监视下,九连迅速进入到敌人占领的无名高地,准备近距离先来一波轰炸,后面的部队,机枪组,投弹组就会以此为信号,全面投入战斗。

一切都有序进行着,当庞国兴所在的九连靠近敌人时,一颗手榴弹下去,敌人瞬间慌了,怎么也没想到,他们所认为的“娃娃兵”,竟然在眼皮子底下摸了进来。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印军,来不及做部署,胡乱的打起了枪。

枪声,爆炸声,呐喊声,炮灰连天,究竟的无名山,瞬间山崩地裂,响彻云霄。

这一战也毫无悬念的,以印军战败结束。

只是指挥作战的团长有些疑惑,为何印军西山口上的火炮没打响呢?怎么成了哑炮了呢?

这时九连连长才发现,庞国兴,王世军,冉福林都不见了。

战斗英雄

至于和部队脱离,庞国兴三人也是后知后觉。

冲锋之后,庞国兴与王世军是率先上了无名高地的,发现了敌人正在朝着西山口逃走。

二人便赶忙随后紧追,追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现脱离了部队,可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只能继续追下去,追捕的过程中,遇见了六班的冉福林,三个人的战斗就这样开始了。

在庞国兴的战术策略下,三个人各司其职,王世军负责侧方包抄过去,庞国兴与冉福林在正面吸引敌人火力,凭借着庞国兴“神枪手”的本事,率先朝着敌军的将领们射击。

最终在三个人的默契配合下,一路隐蔽作战,一边追,一边射击,收集敌人因仓皇逃窜丢弃的物资,就这样一路追到了敌人的炮阵地。

可此时敌人军官已经被击毙,士兵们死的死,逃的逃,三人便顺利占领了敌人的西山口的炮阵地,所以这西山口的炮,才成了团长口中的哑炮。

只是没过多久,西山口附近出现了印军援军,三个人没有慌,而是占领制高点,准备殊死一战,随时准备射击。

庆幸的是,很快我军主力部队抵达,顺利歼灭敌人的援军。

庞国兴与王世军,冉福林也因为机智灵活的深入深入敌后,又击毙了敌人多名军官,还缴获了大量物资,得到组织的大力赞扬。

也是在这次战斗中,庞国兴获一等功,还获得了“战斗英雄”称号。

后来,在他总结的战斗报告中写道“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因为写的十分深刻,又具有很学习意义,被组织通知印刷厂尽快大量印刷,供党内各军区上下学习。

而这篇总结报告,也被毛主席看到了,对他这句充满了“少年狂”的名言,记忆深刻。

毛主席大赞庞国兴有勇有谋,年轻战士的楷模,那时的庞国兴,也仅仅只有23岁。

1963年9月,被授予少尉军衔,同年10月初,国庆庆祝仪式上,见到了毛主席,也就是开头的那一幕。

然而他的生命却定格在了之后的两年,25岁。

训练中,为了保护新兵战士,自己用身体,挡住了手榴弹,庞国兴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至今,庞国兴的英雄事迹在军中还广为流传,然而流传的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关于庞国兴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舍己为人的精神,将会永远的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参考资料:

0 阅读:2

纵横话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