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苏东坡
文/兰小亭
今天又读《苏东坡传》,林语堂版的,书中以平实流畅的语言勾勒出大文豪苏轼的一生,很有可读性。我觉得像苏东坡这样世间罕有的人物,他的诗词歌赋,他的放荡不羁与乐观的境界,是值得后人珍惜的精神食粮,应该走进千万人心里,而不只摆在书架上,任其蒙上历史的灰尘。
最初认识苏东坡,是从小学时代背诵的一首首精美的古诗词里。比如,读他眼里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便觉得天堂下的苏杭,是人间仙境;读他脚下秀美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便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憧憬;读他醉人的春天,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便想身临其境,去听春水潺潺,桃花朵朵鸭戏声。
再次读到苏东坡,是在初中课堂上。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姓代,高高的个子,黑瘦的脸庞,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代老师学识渊博,古代文学造诣很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解苏东坡那大气磅礴的《水调歌头》。据说,这首词是苏东坡在密州的时候写的。当时他正把酒赏月,面对浩瀚夜空的一轮明月,心中便想念起二弟苏辙来,二人兄弟情深却天各一方,一时间便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挥笔而就。
讲着讲着,代老师就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低音在教室里回荡着,暖暖的阳光在他的脸上闪烁着,我一时迷醉了,傻傻分不清,是阳光?还是诗词里的月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间有多少离别,就有多少人在吟诵吧!
其实我一直对语文情有独钟,有了这样的老师引领,我便对古典文学痴迷起来,对苏东坡更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到处找他的作品来看,背诵,抄录。然而不久便发现,我根本读不过来,如果说苏东坡的诗词歌赋像浩瀚的大海,我能记住的只能算是几朵小浪花而已。
读到这本《苏东坡传》的时候,我的心情像他的诗句一样,是阴晴圆缺的。恍惚之间穿越了,我走近了他的早晨和傍晚,走近了他的叹息与惆怅,走进了他风尘仆仆的旅途,走进了他陷入的人生潮湿之中……哦,我有点惭愧,学生时代,我对苏东坡的了解是多么浅薄啊,他在我眼里只是一个才华横溢,浪漫多情,挥洒自如的大诗人;现在的我,对他那命运多舛的人生境遇又如何能真正感同身受呢?
个人比较喜欢林语堂先生的笔法,文中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把苏东坡的生平分为若干阶段,又选取了他生活中富有特色的活动、事件来写。语气亲切随和,娓娓道来,因而自然生动,毫无阅读障碍。这本《苏东坡传》仿佛一个个镜头,全方位诠释着一个个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带我们回到了北宋年间的山山水水,市井阡陌。
你听,从四川眉山的一处宅子里,一片悠远的蛙鸣声中,传出了阵阵婴儿的啼哭。很幸运,苏家在当地算是小康之家,其父苏洵也有文才,接连降生的苏轼,苏澈两兄弟得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才有了后来名满天下的"三苏"之说。
但是苏轼是多么出类拔萃啊。他是诗人,天资聪颖文采过人,能月下独酌,与花草树木倾诉衷肠;他是新派画家,尤善于表现中国笔墨的情趣,比如他挥毫晕染的墨竹自成一派;他是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写意拙朴颇有韵味;他还是政治家,心怀天下苍生,不畏艰辛忧国忧民;他是戴乌纱帽的官员,又是老百姓的朋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造福一方。
但他又有不可逆转的"缺点",他多才多艺却生性耿直,过于率性而为便与世俗格格不入;他的天真质朴温柔敦厚,在政治的汹涌浪潮里是多么不堪一击!于是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贬谪:因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而起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朋党之争"而被贬惠州(广东),而后又被贬到荒无人烟的儋州(海南)……
读到此,我情不自禁要为之抚胸"呜呼"一声。是生不逢时还是造化弄人?满腹经纶的苏东坡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不得不佩服这个伟大的诗人,一直身在人生的风雨中,却不以为意,“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也许这是天妒英才,要在逆境中淬炼他那卓越的光辉吧。
内心安静,便可以波澜不惊;自然率性,便可以四海为家;他在偏远的惠州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他在黄州东坡的田地里耕作,风里来雨里去,成为一名真正的农夫,也从此有了苏东坡的名号;他苦中作乐,亲自下厨,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美食——东坡肉、东坡饼等;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和情怀,让苏轼变成真正的隐士——东坡居士。
这就是卓越的苏轼,不论身处何地,他都很轻易地接受达观思想的安慰,把生活过得妥当自然,让心境归于平和,书中很多日常的描述,看似琐碎却胜在真诚与朴实,丝丝缕缕的感动。比如,他会为收获而喜,并写道:"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有其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
读到这里就应该明白了,历代著名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挚爱苏东坡?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宁愿着长衫,拂宽袖,与他一起立在北宋青砖灰瓦的屋檐下。不为别的,就为了贴近他的呼吸,去爱他如花朵般的诗词魅力,爱他畅快写意的云卷云舒,爱他空灵豁达的人生智慧,爱他亦庄亦谐的超然境界。
可以想象,历史的空间里将会永远有一个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他一边吆喝着耕牛,一边又击牛角而吟咏。清风拂面而来的肆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的顿悟,都成了人生意味深长的禅语。
林语堂说,“苏轼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是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有春风拂面万物葱茏的得意,也会有落叶飘飞的无奈;有阴冷,萧瑟,也会等来阳光和花香。
再娇艳的花朵,也有香消玉殒之时,再平静的湖面,也会在微风中荡起涟漪,一切顺应自然,何必自寻烦恼呢?在顺境时,读读苏轼的诗词,感受别样的人生况味;当遭遇逆境时,更要品味苏轼,如此,一本《苏东坡传》会带你走出阴雨。
【作者简介】
爱读书,爱写诗
爱孩子,爱交友
爱生活,诗意无处不在
谢谢关注@兰小亭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