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1968年10月,中共九大前夕,一个绝密通知从上边传达到了黑龙江齐齐哈尔北钢的革命核心领导小组,要求从这个工厂选派一名炼钢工人参加会议,而且必须有7年以上党龄。
当时很多人都想得到这个难得的机会,但他们要么不是党员,要么不是炼钢工人。革命核心领导小组经过反复商议,最后决定选派王白旦出席大会。
王白旦出生在河北一户农民世家,家里有20亩田地,一家人祖祖辈辈劳作在土地上。在解放前,王白旦有机会读过3年私塾,因家贫辍学之后,就参加了儿童团,带着小伙伴们站岗、查路条,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王白旦才重新回到学校读书。
1951年,王白旦来到山西太原,投奔在电业局工作的哥哥。在哥哥的帮助下,王白旦成了太原钢铁厂的一名炼钢工人。仅仅一年的时间,王白旦就从学徒工转为正式工人,还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一五”计划开始后,在苏联的援助下,齐齐哈尔开始兴建一座特殊钢厂。中央对这一项目非常重视,不但挑选了一批骨干前往国外接受培训,还从全国的各大钢铁企业抽调生产和管理人员。
经过严格的审查,王白旦作为骨干来到了齐齐哈尔北满钢厂。
王白旦来到北钢的时候,工厂已经正式投产。为了给国家多炼好钢,王白旦积极想办法,和同志们努力将炼钢时间缩短到8小时,每个月能多炼出十几炉钢。经过党组织的多年培养,王白旦不但加入了共产党,还晋升为炉长,是工人的最高级别。
1966年政治风暴开始后,王白旦同工人群众一起参加运动。然而,当时很多人弃本职工作于不顾,工厂面临停产的情况,令王白旦十分恼火,带领少数工人坚守炼钢炉,让北钢不至于停产。
九大开幕当天,王白旦终于见到了毛主席,激动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回到住处后,王白旦与同住的王进喜说,他们当了九大代表,全是党的关心和培养,他们不能忘了自己是工人阶级的代表,不能忘了自己的责任。
会议进入选举阶段后,王白旦意外当选中央委员候选人,而且得票数和毛主席一样高,是全体中央委员中,唯一和毛主席“平起平坐”的人。散会后,王白旦自觉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任中央委员,正式向代表团负责人提出不进名单,结果负责人却说:
“工人代表进‘中委’体现了党对工人阶级的关心和信任,是毛主席的战略部署,你要紧跟啊!”
就这样,王白旦当选第九届中央委员。在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当天,周总理主动叫住王白旦,向毛主席做介绍。毛主席起身主动与王白旦握手,说:“我知道,你是工人阶级的代表,三十几岁,很年轻嘛!”
当上中央委员后,王白旦的名字却成了问题,因为发音和那句骂人的话相近。在周总理的提议下,有位政治局常委给王白旦改名为“王白早”。九大中央委员名单正式公布后,“王白早”名列其中。
由于当年“九大”是秘密召开的,王白旦去北京也没有多大动静。可中央委员的名单公布后,王白旦立刻成了齐齐哈尔的名人,厂党委副书记的任命火速落到了王白旦的头上。
1971年9月之后,有人提出要审查王白旦改名一事。所幸周总理及时解围,让王白旦免遭冲击。后来毛主席的夫人提议为王白旦改名“王百得”,王白旦虽不愿意,但还是选择了服从,并将“王百得”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下去。
在中共十大上,王百得主动提出不再连任中央委员,将名额让给真正有利于工作的同志。周总理将此事汇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深受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之后,王百得当选中央候补委员。
自从王百得当上厂党委副书记后,个人问题就成了组织关注的重点。当时王百得的原配妻子因患病去世,许多老领导都忙着给王百得张罗对象,但王百得担心对方是奔着自己的虚名而来,伤了孩子们的心,因此很长时间都拒绝考虑个人问题。
1972年,市妇联的领导带着当地印刷厂的党支部书记于淑彦来到王百得家相亲。一进门,于淑彦的心就凉了一半,王百得家虽然有两间屋,但家中只有一个破衣柜,一对旧箱子和一张歪歪扭扭的饭桌。
面对于淑彦,王百得倒也坦诚,说自己虽然是中央委员,但每个月工资就100多元,除了要养活两个老人和四个孩子,还要偿还为妻子治病欠下的外债。跟他过日子,不但沾不到光,而且还得吃苦。
“我不是奔中央委员来的,只要人品好,其他的都不是问题。”于淑彦当即说道。王百得没想到眼前的女子能说出这样的话,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人吗。
就这样,王百得和于淑彦终于走到了一起。婚后,于淑彦舍弃了市里正科级的工作,主动要求到王百得的工厂,以方便照顾丈夫和孩子。自从于淑彦进了王百得的家门,街坊邻居都说,王百得这个家总算像个家,人也像个人了。
后来,王百得的两个孩子响应号召去了农村,于淑彦经常不顾自己体弱,徒步几百里路去探望,不知情的人们根本看不出于淑彦是继母。
自从长达十年的政治风暴过去后,王百得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由于他两次改名,因此遭到重点调查,不但被停职,而且还被关进了学习班,一度失去人身自由。在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王百得赋闲在家,帮助妻子料理家务,补上了前些年对妻子的亏欠。
1982年,省委对王百得的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结论,并安排他另任新职,或是到其他地方担任领导职务。但王百得表示自己愿意弃官为民,回钢厂继续当一名炼钢工人。
就这样,王百得重新回到了干了半辈子的炼钢炉前,一直到1989年退休。在退休前,妻子就已经给他安排好了退休生活,到市里一家企业工作,不但工作轻松,而且薪水很多。王百得虽然不羡慕那些挣大钱的人,但他也想为家人改变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一天下班之后,厂领导找到王百得,恳请他继续留一段时间,搞好传、帮、带。由于王百得已经不属于编内职工,因此除了100元的补差费以外,其他待遇统统没有。
王百得回家和妻子商量之后,欣然答应下来,重新回到了炼钢炉前,吃住在厂宿舍,又干了近10年的时间。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王百得一家,反而继续让他承受更大的磨难。
1987年的春节,王百得的女儿因患尿毒症离开了人世。而当时王百得正在厂里试验新的炼钢技法,没能见上女儿的最后一面。三年之后,王百得的长子被查出患有胃癌晚期,王百得破天荒的第一次为了孩子请了假,亲手在病床前护理孩子。
等王百得的长子离世后,大家纷纷猜测王百得恐怕不会再来上班。没想到几天之后,王百得又站在了炉台前。
1994年,王百得正式退休。从不操心家务的他,第一次感到了家中的经济困难。虽然老两口的退休金每个月加起来有近2000元,但自从于淑彦得了胃癌,王百得患上糖尿病,老两口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乐。
自从于淑彦被查出患有胃癌后,就决定自己默默承受下来,不告诉王百得。直到有一天于淑彦病倒不能进食,王百得才得知真相。尽管他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继续,但仍没能够完回老伴的病。
2005年元宵节刚过,于淑彦咽下了最后一口气,70岁的王百得放声大哭,让在场的人们都不忍目睹。同年年末,王百得因尿毒症并发症离世,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